廈門民國時代最大毒梟留下的神祕別墅

廈門民國時代最大毒梟留下的神秘別墅

很多廈門人並不知道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蓮前西路的南側有一個廈門最大的私家園林——清和別墅。

據黃紹堅先生考證,清和別墅的主人葉清和,祖籍蓮坂村(現為明發廣場)。1898年,出生於鼓浪嶼,畢業於英華書院,擁有中國、葡萄牙、日本三國國籍。從1922年起,他先後在上海、重慶、福建、香港等地,從事鴉片和海洛因等毒品的販運、製造和銷售,期間雖曾幾次入獄,但最後都化險為夷,漸漸發展成“鴉片大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在香港的葉清和又投靠日偽,不僅繼續販毒,併為日軍蒐購鎢砂等軍用物資。1944年,在廣東海陸豐地區,葉清和被中共東江抗日遊擊縱隊抓獲,後在抗戰勝利前夕病死獄中。

1935年或1936年間,葉清和在廈門蓮坂龍山橋建造的“清和別墅”落成,佔地面積達80.8畝。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也只有60畝。

1994年我到“清和別墅”所在地的某部隊工作,直到1999年離開。5年時光如白駒過隙,但一些記憶卻時常索繞在心中揮之不去。

工作生活在這樣一個由私家園林改造成的機關大院,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千里之外的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僻壤鄉村移栽的百年榕樹,漢白玉雕琢的石獅,還有那閩南紅磚大厝,毆式風格的建築都在向你展示主人當年奢侈豪華的生活。同時,也會讓你陡然生起“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感慨。

蓮前西路龍山橋段的路面大部分就輾壓在清和別墅的靠北近四分之一的地盤。葉清和為小妾精心建造的日式宅院,守護北面的兩個崗樓都成了城市發展的犧牲品。當年,軍隊支持地方建設,出讓土地體現軍民魚水情。如今,可是寸土不讓。如果蓮前西路晚三十年修建,清和別墅可能會更完整地保留下來。孰是孰非,已然斷定。

2000年代後,成功大道修建時,清和別墅再次面臨被肢解的險境。終因各方利益的博弈,最終採用了隧道施工,保住了清和別墅中最精華最完整的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實乃明智之舉。

機關司令部,政治處,後勤處各佔一棟小樓。司令部小樓是當年葉清和警衛人員的宿舍。小樓前有一個八角形狀的魚池,種著荷花養著金魚,遙想當年也應是如此相映成趣。政治處三層樓房是七十年代建造的石頭房。推開窗,就是車來車往的蓮前西路。站在窗前,有時會莫名其妙地遐想那已消逝的花草樹木,亭臺樓閣。下了樓,老榕樹老了很多,鬍鬚撒得滿地都是。我和老榕打招呼,沒有落地的鬍鬚在微風的吹拂下頻頻點頭。

政治處小樓東南方不到百米,也是一棟同時代生產的石頭房。這座長約二十五米寬五米的二層小樓有個很奇怪的結構。它的一樓兩側各有一間耳房,中間十幾米長,沒有隔斷,擺著一張十幾米長的會議桌,桌面鋪的十幾米長的栆紅色的絨布。

不知道是那一位部隊領導會有這麼大膽的設計。

部隊的常委會,辦公會大都在此召開,很多重要的決定是在這張長條桌上作出的。長長的木桌默默見證了那些正確或不那麼正確,那些當年正確如今不那麼正確的決定,當然包括了“清和別墅”後來的命運。

與會議樓相鄰的閩南紅磚大厝和西洋建築的別墅,就有了不同的運數。

紅磚大厝在會議樓西側,我見到時,已經破敗不堪了。有人說,這是葉清和原配夫人居住的地方。葉清和的原配夫人,是畢業於鼓浪嶼毓德女中的黃雪娥。上世紀九十年代,黃雪娥的後人曾重返“清和別墅”。來人提出歸還“清和別墅”的請求,有關部門將歷史脈絡一一向其理清後,來人悻悻而去。

對破敗的紅磚大厝,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是沒有多少保護意識的,更惶論所謂的修舊如舊。最簡單的就是拆除後重建。按原有地基,一幢兩層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現代建築取代了原有的紅磚大厝。有天井,有回廓,南北兩面都是敞開的。站在它面前,依稀可以想象那紅磚大厝的美麗身姿。

這幢樓有個很通俗又很有趣的別名稱——“兩個食堂”。

“兩個食堂”並非徒有虛名。一樓有面包房,貯藏各種肉類海鮮的冷庫房。後院擺放著形狀和大小不一的陶缸,裡面滿滿塞著戰士自已種自已醃製的蘿蔔乾,醬瓜等十幾個品種的小菜。每天上牛九點,全團所有連隊的司務長都雲集於此,按每個連隊所需取回當天烹飪的魚肉蛋菜。二樓有圖書閱覽室,棋牌室,健身房,卡拉OK廳。樓下是“物質食堂”,樓上是“精神食堂”。物質產生精神,精神反作用於物質。物質是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築。馬克思的理論在這裡得到了最直觀也是最現實的詮釋。

西洋式的別墅風韻基本依舊。

別墅的大門開在北面,門處一個小庭院,兩側的石屏風雕琢的人物花鳥已不見蹤跡,只殘留下少許斷壁。庭院虛砌一磚牆,開一上園下方拱門,上書“福壽”二字。兩側兩隻來自西方的漢白玉臥獅無法猜測來客的意圖,只好呲牙咧嘴地瞧著。

福壽門,西方臥獅,暗示別墅的主人接受過中西文化的薰陶,有人據此推測這棟中西合璧的別墅應該是葉清和為其二妾李慧珍所建造的。

1922年,葉清和來到上海,年少英俊,風流倜儻的葉清和很快博得了上海名妓李慧珍的芳心,兩人陷入愛河,如膠似漆。1924年,葉清和在上海販毒漏稅,被捕入獄,李慧珍不離不棄。一年後,葉清和出獄。李慧珍通過她當妓女時的姐妹,幫助葉清和拉上了與上海大流氓頭子杜月笙的關係。有了杜月笙的保護,葉清和很快通過販毒成為富豪。可以說,沒有李慧珍就沒有後來的葉清和。緣此,李慧珍去世後,葉清和傷感不已。為了紀念知心愛人,他在不遠的假山,專為李慧珍樹了兩塊碑。一塊“憶芳”碑,落款“民國二十五年”。 一塊 “深明大義”碑。銘曰:“慧珍女士熱心公益,見義勇為,真女中之傑者。惜乎已沒,因書四字紀之”。

不知何故,北門大部分時間是關閉的。想進去探個究竟,只好走東側的一個小門。踏上兩層漢白玉的臺階,推開兩扇嵌入玻璃的鑄鐵門,是一個五十來平方米的會客廳。地面鋪的是從意大利運來的大理石,西側有兩個西方人家必備的壁爐。

客廳的南面有廚房,儲物間。上了二樓,進臥室走廓旁的彩色玻璃在陽光的穿越中投射出色彩斑斕的光芒。幾間臥室中規中矩。倒是僕人警衛住的房間設計巧妙。走過一個公共空間,是幾間下沉式的小屋。將主人與僕人的等級通過空間的上下區分開來,同時使僕人既能隨時方便伺候主人,又保證了主人在私密空間的自由。

別墅的南面樹木蔥鬱。原有一個崗樓已不見蹤影。崗樓旁邊有防空洞口在茂密的草叢掩蔽中依稀可窺。當年,我曾帶著幾個戰士下去探測,地道穿梭在整個園林,別墅就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可見,葉清和也知自己罪惡滔天,隨時準備逃之夭夭。但天網恢恢,葉清和終難脫逃歷史的審判。

穿過花圃區的藤蔭長廊,一片鬱鬱蔥蔥的黛綠撲面而來。第一眼你一定會被一排整齊的榕樹所吸引,走到它眼前,原來就是一棵榕樹的氣根造成的幻覺。更奇妙的是,當年種植這棵榕樹時,特意在它的旁邊壘起一個石門,經年累月,榕樹將石門周邊包得嚴嚴實實,成了一扇獨一無二的樹門。

走過樹門,太湖石壘疊的假山和人工挖掘的池塘依然還在,但已少了昔日的風采。登上園中的“凌雲山”,遠眺群山雲盤霧繞,層林盡翠。近觀腳下舊亭陳榭,殘枝敗葉。使你油然有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傷感和惆悵。

廈門民國時代最大毒梟留下的神秘別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