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島礁可以說是海洋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在一面島礁上修建機場等軍事設施,遠比派遣巡洋艦或者航母去海域巡遊要更有作用。其實,美國很早就曾在太平洋地區的一些島礁上修建軍事基地,可以快速派出飛機和艦艇到附近的海域,從而使補給迅速。因此,各國都將目光轉移到一個全新的工作上來,那就是“填海造陸”。在領海製造出島礁,然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再派遣駐紮人員,這聽起來似乎比艦艇不停地來回巡視更有作用。而且,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填海造陸”並非像愚公移山那樣荒誕,而是真真正正能做到的事了。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2014年以來,越南在南海進行了10個島礁的填海造陸,約48萬平方米,擴建飛機跑道,增設雷達等設施,提升巡邏能力。中國國家海洋局向社會公佈:2015年以來中國共計填海造陸約1.11億平方米。遠遠將越南和其他國家甩在身後。中國填海造陸擁有如此高的效率,並非因為技術有多麼成熟,而是工程思路和設備設計十分巧妙。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越南等一些國家由於條件十分艱苦,科技稍微落後,所以還在使用十分原始的人工搬運石頭的方式填海。所謂人工搬石頭,其實就是術語上所說的圍堰。人們用機器或者雙手將毛竹、石料、海砂、石料等圍建一圈,然後往圍起來的海域填土(吹填),最終形成陸地,工作辛苦而且效率極低。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而中國,則是動用了填海造陸大殺器——天鯨號,作為亞洲第一大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鯨號擁有著亞洲第一的疏浚能力。天鯨號設計精巧,外觀宏偉,如同龍頭一樣的外形讓其在海上如同蛟龍出海一般“兇猛”,是中國吹沙填海的利器,船長127米,寬23米,配備多種當前國際最先進的疏浚設備。在執行吹填作業時,天鯨號船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遠6,000米外,每天吹填的海沙達十多萬立方米。與此同時,該船裝備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絞刀功率達到4,000千瓦,使其不會被礁盤上的珊瑚礁損壞而影響工作。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從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間,天鯨號多次往返於南沙華陽礁、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和南薰礁之間,通過輪流作業提高效率,累計天數達193天。其中,2013年12月至今是“天鯨”號在南沙作業的高峰時段,該船往來於五個礁盤之間,累計工作174天,按照每小時吹填海沙4,500立方米計算,天鯨號在南沙五個島礁吹填了超過1,000萬立方米的沙土和海水,大約相當於3個美國胡佛水壩消耗的混凝土。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而天鯨號的填海造陸運作也完美契合中國的暴力美學,咱也不整“圍堰”什麼的花裡胡哨,就硬填——前面吸入海底泥沙,後面噴射出來,直到將海域填平,效率驚人,而且填海場面壯觀異常。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隨著填海造陸工作的進行,我們駐紮在南海的戰士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從最開始的海里支起來的高腳屋,到如今的島上小城鎮,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說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雖然填海造陸貫徹著“綠色工程,生態島礁”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但帶來的危害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造島位於淺灘一般會對珊瑚礁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每個島嶼的建設,對海洋帶來的影響又不如石油汙染、白色汙染等千萬分之一。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早些時候邊防人員駐紮地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後來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現在

「海洋科技」造島——國之重器天鯨號,打造海上“航母”堡壘

完善的醫療保障

造島礁讓我們的邊防人員從此能有良好的環境供以日常生活、醫療,從此海上鑄建起“航母”堡壘,讓我國的國防力量也嗖嗖嗖的提升。最後,向駐守南海的邊防人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