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欧洲需要能源,俄罗斯一家就可以满足,美国靠边站

事关欧洲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德国比谁都上心。

据俄卫星通讯社11月18日消息,德国联邦议员、左翼党联邦议院的对外事务代表亚历山大·诺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反对美国干预“北溪—2号”管道项目的政策,(如有必要)欧盟和德国应采取共同的反制裁动作。他特别强调道:欧洲不需要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针对诺伊的言论,德国首脑未做出任何回复。但可以肯定的是,受诺伊出格举动的影响,德国朝野上下势必掀起一场“口水战”。据悉诺伊代表的左翼党党团曾于近日向联邦议员提交了关于制裁美国的相关文件,但被联邦议员最终予以了否决。

德国、欧洲需要能源,俄罗斯一家就可以满足,美国靠边站

德国高层的意思很明确,保障欧洲能源稳定供应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刺激美国,以期达到“双赢”。问题是美国人会按照德国的想法行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美国为了加强自身在欧洲的存在,意欲分裂欧洲,而德国将成为美国开刀的首选。

作为欧盟的领导者和北约的“领头羊”,德国一直和美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军事上加强合作,在经贸领域协调发展,在政治上互为犄角。这种同盟关系的持续,保障了欧盟、北约组织等长盛不衰,但自从白宫主人上台后,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从本质上开始产生裂变。

德国、欧洲需要能源,俄罗斯一家就可以满足,美国靠边站

白宫不止一次要求德国停止“北溪—2号”的建设进程,并不顾各方反对,发布了针对项目施工方的制裁条例。此举导致该管道项目一度出现停滞,让众多的参与者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美国大力兜售自己的液化天然气,称本方的能源可以满足欧洲的需求。

对于德国而言,美国干预的大手已经伸得足够长了,且开始涉及到德国的核心利益。要知道,“北溪—2号”管道项目是德国、法国、丹麦等国近年来在能源领域难得的一次“大手笔”。它从俄罗斯起始,通过波罗的海海底管道将天然气直接输送德国,再由德国分发给欧洲诸国。该项目投资总额约为500亿欧元,法国、荷兰等公司共同参与。

它的建成具有巨大的现实性意义。

第一、可以摆脱乌克兰、波兰等国的束缚。此前受困于地理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俄罗斯的多条天然气管道须过境上述国家。作为亲美阵营的乌克兰和波兰总是在管道问题上做文章,俄罗斯不仅每年要支付数亿美元的过境费,而且时不时得看他人的眼色。显然“北溪—2号”顺利实施,便可以让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且可以最大限度消除美国带来的困扰。

德国、欧洲需要能源,俄罗斯一家就可以满足,美国靠边站

第二、北溪2号的经济成本比较合理,初步推算从俄罗斯直接进口天然气,每立方的价格大概在190美元,而从美国进口天然气每立方的价格则在265-295美元,这还不包括海运和人工成本。换句话说,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说,欧洲国家也须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而非向美国低头,从而让自己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俄罗斯承担了欧洲的40%的天然气消费量,且与欧洲多国在经贸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美国在这一关键节点发难,明显是“庸人自扰”。虽然德国法国同为北约组织伙伴国,但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其势必和美国硬刚。至于说此次德国议员的斥责之声,更多的可以理解为美国与德国同盟关系的恶化的外部体现。

一句话,德国不会为了所谓的盟友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也不会为特意讨好美国,从而让自己的子民支付过高的燃气费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