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中國的擴張奇蹟還能持續幾十年

專訪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中國的擴張奇蹟還能持續幾十年

大數據文摘作品

記者:魏子敏

提到硅谷,多數人會將其與“創新”“技術”結合起來。截止2017年,這塊面積僅3800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孕育了全球一半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硅谷150家最有價值的上市科技公司總價值高達3.5萬億美元——佔納斯達克價值50%,全球市值的5%以上。

當今迅速變化的大環境下,單靠技術創新並不能造就一家科技巨頭,這些技術公司迅速擴張的背後到底有何秘訣?他們靠什麼,“在混亂中迅速實現增長”?

沒有人比裡德·霍夫曼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作為硅谷久負盛名的投資人之一、硅谷的“人脈王”,霍夫曼創建了Paypal、LinkedIn,也是Facebook和Zynga的天使投資人。2009年,他成為風險投資公司格雷洛克合夥公司的合夥人,投資了一系列硅谷互聯網企業,包括Airbnb、Dropbox、Instagram等。

與數百名來自Facebook、谷歌、網飛、Dropbox、推特和Airbnb等公司的企業家和首席執行官交談後,霍夫曼發現,儘管這些公司的發家故事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但都採用了一種類似的擴張方式:極端、笨拙、冒險、低效、破釜沉舟,他將這一增長方式稱為“閃電式擴張”。

在最近的一次專訪中,裡德·霍夫曼向大數據文摘詳細講述了這一擴張戰術——在不確定環境下的極速增長的秘訣。

“一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力出擊的方法”

“閃電式擴張”是個頗有歷史感的戰術:這種意義上的閃電戰最初是用來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將軍為納粹德國軍事行動設計的“blitzkrieg”(閃電戰)戰略。

在這些戰役中,前進的軍隊放棄了傳統行動方式,他們冒著燃料、供給和彈藥可能耗盡,一敗塗地的風險,全力以赴採取進攻戰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將這一概念用在創業公司的擴張之路上,殘酷但真實,任何一次創業不都是一場破釜沉舟之戰嗎?

“創辦公司就像從懸崖上跳下來,在跌落途中組裝飛機。”

霍夫曼稱,任何初創企業的默認結果都是失敗,這意味著你必須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默認結果。你沒有太多時間來標出每個時間點。

“在閃電式擴張的每個階段,總有很多問題和事項亟待你關注,但你缺少解決它們所需的資源。你可能覺得自己像一名消防員,除了試圖撲滅一處大火,還能看到周圍散佈的火苗—你沒有時間把它們全部撲滅。”

閃電式擴張企業家存續下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放手一搏:讓某些火苗燃燒,以便他們可以專心撲滅最有可能毀掉公司的大火。

霍夫曼也稱,技巧在於知道讓哪些火苗燃燒。撲滅火苗的優先順序往往是不同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關注緊迫性:哪個火苗會最快破壞或毀掉你的企業?這不一定僅限於危及企業生存的火苗;對於一家初創企業而言,從長遠來看,扼殺成長能力的火苗幾乎和威脅明天就讓企業倒閉的火苗一樣致命。

“儘快進入市場獲得反饋,不要期待‘完美產品’“

那麼,如何選擇最亟待撲滅的火苗呢?

在LinkedIn的發家初期,霍夫曼告訴我們,他也面對了這樣痛苦選擇。

專訪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中國的擴張奇蹟還能持續幾十年

“在我看來,LinkedIn最重要的‘閃電式擴張’時刻之一是我們企業級招聘產品的上線。當時我們有一款企業級招聘產品上線,並且很受歡迎,我們意識到這將是重要收入來源。“

當時,LinkedIn面臨著質量和速度的選擇。沒有像多數互聯網公司那樣,過分強調“完美”產品,LinkedIn選擇了快速上線一款demo,並通過這種方式,迅速向潛在客戶提供了儘管不太完美、但是吸引了絕大多數客戶購買的產品,並獲取了很好的市場反饋。

“之後,我們抓住機會,把工作重點轉向僱傭更多員工、構建技術工具,進而讓我們的銷售團隊更加高效。”

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優先考慮速度,這是霍夫曼給多數初創公司的建議。

當然,“增長僅僅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高速增長的目的是在有價值的贏家通吃市場中達到臨界規模,從而獲得持久的市場領導地位,並實現數十年的高利潤運營。”

“中國的擴張奇蹟還能持續幾十年”

“中國的創新環境為閃電式擴張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YC中國創始人陸奇如此評價“閃電式擴張”在中國的本地化,他認為,這個概念非常適合中國的創新環境,這裡有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快的企業決策和迭代速度、更豐富的人才儲備和總體偏低的人力資源成本。

霍夫曼在採訪中也多次提及中國企業,特別是對微信和小米達到的成就極為驚歎。在他的同名新書《閃電式擴張》中,他非常直白的稱讚,全世界只有中國能在這本書中獨佔一章。

專訪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中國的擴張奇蹟還能持續幾十年

霍夫曼將中國的“速度文化”看作中國成為閃電式擴張沃土的最主要原因。

“中國企業家對極致速度的追求使他們的工作節奏讓硅谷的‘互聯網時代工作狂’也相形見絀”,霍夫曼認為,中國在“閃電式擴張”上的最大優勢是其“極速文化”和龐大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中國的閃電式擴張速度驚人,並且與硅谷的閃電式擴張相比,其受勞動力供給限制的可能性較小。

”我認為這種肥沃的土壤還能會持續數十年,因為中國的專業人員仍然保有很高的職業熱情,並且中國的教育體系仍然在繼續培養大量工程師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畢業生。”

擴張的代價:“快速增長要求公司迅速成熟”

極速擴張往往與不計代價、不負責任聯繫起來。近幾年,我們也的確看到了迅速擴張的技術公司,正在面臨更多道德和責任的考驗。

最容易被聯想的例子是Facebook的“劍橋分析”事件。劍橋分析公司從Facebook獲取了5000萬臉書用戶的信息,成為這家社交媒體創建以來最大的用戶數據洩露醜聞。

專訪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中國的擴張奇蹟還能持續幾十年

霍夫曼認為,“閃電式擴張”產生的超高速增長可以在短短几年內,將一家公司從車庫型初創企業迅速擴展為全球市場領軍者。這種快速增長要求公司迅速成熟。按照傳統公司的增長率,需要數十年才能達到這一規模,這也給傳統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來制定政策、流程和管理智慧,以履行作為全球市場領導者的職責。

但是,一家“閃電式擴張”的公司必須在極大被壓縮的時間範圍內完成這些準備。對此,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所謂的負責任的“閃電縮放”。閃電擴展企業決策者應考慮其成功的潛在社會影響,並採取措施減輕或消除快速擴展的負面影響。儘管這些計劃可能會發生變化,但防止負面後果的第一步是認真思考相關承諾。

”高工作強度“被霍夫曼看作中國式閃電式擴張的一大優勢,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顯然會有傷害。這也是就職於一家迅速擴張的初創公司的個人,需要面臨的問題。

對此,霍夫曼也強調,“要記住,我們的目標是速度,而不是長時間的工作。如果您使自己和團隊精疲力盡,這就減慢了進度,會影響公司日程安排,進而無法幫助公司完成迅速的規模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