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研究」銀行“區塊鏈+信用證”業務發展研究

「世經研究」銀行“區塊鏈+信用證”業務發展研究

在貿易活動中,買賣雙方可能互不信任,買方擔心預付款後,賣方不按合同要求發貨;賣方也擔心在發貨或提交貨運單據後買方不付款;因此需要兩家銀行作為買賣雙方的保證人,代為收款交單,以銀行信用代替商業信用,而銀行在這一活動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證。而區塊鏈技術源於比特幣,和金融場景有著天然的契合;銀行除了把區塊鏈應用於供應鏈方面外,也已在信用證、票據、跨境交易等諸多金融場景應用落地。

(一)傳統信用證發展現狀:雖給銀行貿易金融帶來便利,但仍存痛點

信用證是貿易中收錢的一種方式,“信用證結算”在國際貿易中已經成為最廣泛的一種結匯方式,買賣雙方的安全感都增加了,從而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但傳統信用證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傳統信用證是以紙質形式開立的,紙質就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安全性低,易丟失和修改、校驗難,真實性核實困難。例如盜用或借用他行密押、偽造信用證修改書等信用證詐騙就時有發生。其次,信用證交易要經過開證行、通知行、交單行、議付行等多家銀行和快遞服務商,每家機構在各自的賬務系統中完成記錄,機構之間信息孤立、不透明。在發生信用證修改、到單、通知等情況時,沒有直接信息交互通道,處理效率低和容易延誤。此外,費用成本高,即需要收取手續費,並且相當高,所以如果是低於10萬元的貨物買賣可能不划算。流通的銀行越多手續費越多,因為信用證也有國際信用證和國內信用證,如果是國際的則涉及到更多方,相應的手續費更多。

(二)區塊鏈技術在信用證場景應用:實踐如火如荼,優化業務流程

與傳統信用證開立的方式不同,“區塊鏈+信用證”主要是基於區塊鏈的密碼學及共識機制。它不僅能將代開信用證中涉及的各種紙質憑證、合同、發票、報關單等信息上鍊,實現信用證的電開;還能利用區塊鏈信息的不可篡改特性保護其信息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擺脫交易中繁瑣的客戶識別、核對過程,節約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優化金融業務流程,提高效率,有效保證金融服務質效。

1.“區塊鏈+信用證”底層使用聯盟鏈

目前區塊鏈底層主要分為三類: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其中聯盟鏈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其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通過授權後才能加入與退出網絡,各機構組織組成利益相關的聯盟,共同維護區塊鏈的正常運行。聯盟鏈既能實現多方平臺共享共建,又能保護平臺內單位的數據隱私安全。

聯盟鏈中某一個參與者自己產生的數據只有自己可以看到,如果想看到其他參與者的數據必須要有對方授權的密鑰,實現去中心化和數據隱私之間的平衡。同時,隨著代開信用證業務方增多,聯盟鏈可以不斷增加參與節點,並逐漸構成一套多方參與、多節點、安全完整的信用證據鏈。因此,“區塊鏈+信用證”普遍使用的聯盟鏈技術平臺。

2.“區塊鏈+信用證”平臺選擇多

不管是信用證場景還是其他場景,某個應用要與區塊鏈技術結合落地,首先涉及到的問題就是選擇哪種底層技術平臺。綜合來看,目前聯盟鏈比較成熟的開發平臺主要有Hyperledger聯盟的fabric等,它是一種以聯盟鏈為主的區塊鏈技術開源平臺,區塊鏈+金融領域的場景落地大都採用的是該平臺;例如,蘇寧金融牽頭蘇寧銀行相關部門上線的區塊鏈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便是採用的fabric聯盟鏈技術平臺。當然也有一些具備技術實力的研發團隊使用其自主研發的聯盟鏈技術平臺;例如,雲象區塊鏈助力中國民生銀行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BCLC)便是基於其自主研發的Yunphant Chain區塊鏈基礎設施。

3.“區塊鏈+信用證”簡化信用證業務流程

以國內區塊鏈信用證為例,其業務流程如下圖所示。區塊鏈信用證系統主要由三級構成:參與機構的業務系統、開證行節點、區塊鏈驗證節點。業務主要流程如下:開證行節點受理電開信用證數據及進行交易加密;通過驗證節點寫入區塊鏈;通知行驗證節點讀取區塊鏈;通知行業務平臺節點解密;無誤後送通知行國結系統;通知受益人,受益人確認後發貨開單;國際信用證及其他特殊業務,如買方信用證修改、賣方寄單單據修改等與以上流程類似。

「世經研究」銀行“區塊鏈+信用證”業務發展研究

“區塊鏈+信用證”是很多銀行嘗試“區塊鏈+”的第一步。目前,區塊鏈在信用證上的應用已經達成普遍共識,各大銀行也都在嘗試通過區塊鏈來改善信用證業務流程。

「世經研究」銀行“區塊鏈+信用證”業務發展研究

(三)銀行發展“區塊鏈+信用證”優勢:節約成本,提升效率

國內信用證是國內貿易很常見的一種支付結算方式。傳統國內信用證的開立和交單等業務環節均依賴於有型的紙質材料,開立、傳遞、修改、保管等環節成本高,效率低。然而,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般賣方企業向買方企業供貨,採用國內信用證進行結算。整個業務流程涉及多次信用證文件及單據的調閱傳遞,耗時長且存在遺失、造假等風險。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並提升客戶體驗,開證銀行可以與結算銀行建立區塊鏈信用證傳輸、審核與結算平臺,開證銀行、通知銀行甚至其他參與銀行均可登錄。通過平臺,開證行在線受理買方企業通過網銀提交的信用證開立申請,進行加密後將驗證節點寫入區塊鏈;結算銀行則於區塊鏈驗證節點讀取開證銀行的開證數據並進行解密,驗證無誤後通過本銀行業務處理系統通知受益人;受益人根據信用證的內容發貨收單,通過網銀向結算銀行進行交單;結算銀行則藉助平臺向開證銀行交單。此外,如果信用證有修改、保兌、撤銷與拒付及單據的更正與再提交等情形,同樣可以在平臺進行。參與銀行之間還可以通過該平臺敘做福費廷業務,即通過對開證行承兌債權的買斷,解決受益人的融資需求。

區塊鏈平臺可以實現國內信用證結算和融資的全線上化,解決了相關信息的驗證與交易雙方的互信問題。與傳統SWIFT報文相比,區塊鏈信用證報文還具有中文信息傳輸功能,消除了SWIFT方式僅能提供英文服務的弊端。雖然目前國內信用證業務中區塊鏈的參與者還僅限於部分銀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法律和協議文本的完善,區塊鏈技術的全覆蓋也應指日可待。屆時,申請人申請開證與受益人信用證項下交單均可併入區塊鏈而不再依託單一通道的點對點網上銀行;同時,所有參與方都可通過區塊鏈平臺實時查詢完整的業務進展情況,極大改善業務流程體驗。

(四)銀行發展“區塊鏈+信用證”建議:增加人才儲備,加強技術應用

雖然現在區塊鏈技術還處在早期,整體基礎設施仍然還有待完善,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迭代,未來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強大的線上作業平臺,讓銀行在單一電子平臺上處理包括信用證在內的多個業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幾點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1.積極協作,找到定位

此外,針對當前區塊鏈發展中存在的技術異構、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國內商業銀之間要加強合作,成立有競爭力的區塊鏈聯盟,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細化出符合自己發展的行業應用標準,爭取更多的話語權。此前,我國成立的首個區塊鏈聯盟—分佈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已在既有的商業網絡中展開,實現節點之間數字身份實名,極大地提高了效率,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只有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區塊鏈應用標準,促進國內商業銀行的發展,才是終極目標。

2.加強人才儲備,轉變研發思路及應用定位

技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在這場區塊鏈發展大潮中如果想實現趕超,國內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區塊鏈技術人才的吸收與儲備,建立銀行內部或者銀行之間的區塊鏈創新實驗室,打破技術壁壘。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發過程中,要以經濟金融系統穩健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定位從“去中心化”向“價值互聯互通,信息共建共享”轉變。基於這樣的定位,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既可以避免虛擬貨幣與現有法定幣種掛鉤,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定健康運行,又能減輕區塊鏈技術對現有貨幣經濟體制的衝擊,以開放的心態參與國內國際行業合作,理性地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

3.進行多方位的數據信息管理布控,增強網絡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無疑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核心實際上是數據的分佈式存儲與動態更新。隨著去中心化的程度加大、參與的節點增多,使得冗餘數據存儲成為難點。這就要求在冗餘數據存儲和去中心化之間、系統反應速度和用戶獲得服務的滿意度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和研發方面的投入,以及業務、運營、風控、IT等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從加密算法、數據收集與存儲等方面著力,進行全面的安全布控和動態跟蹤,提高多方位的數據信息管理布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