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银行“区块链+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

「世经研究」银行“区块链+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

在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可能互不信任,买方担心预付款后,卖方不按合同要求发货;卖方也担心在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后买方不付款;因此需要两家银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而银行在这一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而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和金融场景有着天然的契合;银行除了把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方面外,也已在信用证、票据、跨境交易等诸多金融场景应用落地。

(一)传统信用证发展现状:虽给银行贸易金融带来便利,但仍存痛点

信用证是贸易中收钱的一种方式,“信用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成为最广泛的一种结汇方式,买卖双方的安全感都增加了,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传统信用证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传统信用证是以纸质形式开立的,纸质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低,易丢失和修改、校验难,真实性核实困难。例如盗用或借用他行密押、伪造信用证修改书等信用证诈骗就时有发生。其次,信用证交易要经过开证行、通知行、交单行、议付行等多家银行和快递服务商,每家机构在各自的账务系统中完成记录,机构之间信息孤立、不透明。在发生信用证修改、到单、通知等情况时,没有直接信息交互通道,处理效率低和容易延误。此外,费用成本高,即需要收取手续费,并且相当高,所以如果是低于10万元的货物买卖可能不划算。流通的银行越多手续费越多,因为信用证也有国际信用证和国内信用证,如果是国际的则涉及到更多方,相应的手续费更多。

(二)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场景应用:实践如火如荼,优化业务流程

与传统信用证开立的方式不同,“区块链+信用证”主要是基于区块链的密码学及共识机制。它不仅能将代开信用证中涉及的各种纸质凭证、合同、发票、报关单等信息上链,实现信用证的电开;还能利用区块链信息的不可篡改特性保护其信息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摆脱交易中繁琐的客户识别、核对过程,节约人力成本、物流成本,优化金融业务流程,提高效率,有效保证金融服务质效。

1.“区块链+信用证”底层使用联盟链

目前区块链底层主要分为三类: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其中联盟链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其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与退出网络,各机构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正常运行。联盟链既能实现多方平台共享共建,又能保护平台内单位的数据隐私安全。

联盟链中某一个参与者自己产生的数据只有自己可以看到,如果想看到其他参与者的数据必须要有对方授权的密钥,实现去中心化和数据隐私之间的平衡。同时,随着代开信用证业务方增多,联盟链可以不断增加参与节点,并逐渐构成一套多方参与、多节点、安全完整的信用证据链。因此,“区块链+信用证”普遍使用的联盟链技术平台。

2.“区块链+信用证”平台选择多

不管是信用证场景还是其他场景,某个应用要与区块链技术结合落地,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选择哪种底层技术平台。综合来看,目前联盟链比较成熟的开发平台主要有Hyperledger联盟的fabric等,它是一种以联盟链为主的区块链技术开源平台,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场景落地大都采用的是该平台;例如,苏宁金融牵头苏宁银行相关部门上线的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便是采用的fabric联盟链技术平台。当然也有一些具备技术实力的研发团队使用其自主研发的联盟链技术平台;例如,云象区块链助力中国民生银行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便是基于其自主研发的Yunphant Chain区块链基础设施。

3.“区块链+信用证”简化信用证业务流程

以国内区块链信用证为例,其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区块链信用证系统主要由三级构成:参与机构的业务系统、开证行节点、区块链验证节点。业务主要流程如下:开证行节点受理电开信用证数据及进行交易加密;通过验证节点写入区块链;通知行验证节点读取区块链;通知行业务平台节点解密;无误后送通知行国结系统;通知受益人,受益人确认后发货开单;国际信用证及其他特殊业务,如买方信用证修改、卖方寄单单据修改等与以上流程类似。

「世经研究」银行“区块链+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

“区块链+信用证”是很多银行尝试“区块链+”的第一步。目前,区块链在信用证上的应用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各大银行也都在尝试通过区块链来改善信用证业务流程。

「世经研究」银行“区块链+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

(三)银行发展“区块链+信用证”优势: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国内信用证是国内贸易很常见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传统国内信用证的开立和交单等业务环节均依赖于有型的纸质材料,开立、传递、修改、保管等环节成本高,效率低。然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般卖方企业向买方企业供货,采用国内信用证进行结算。整个业务流程涉及多次信用证文件及单据的调阅传递,耗时长且存在遗失、造假等风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提升客户体验,开证银行可以与结算银行建立区块链信用证传输、审核与结算平台,开证银行、通知银行甚至其他参与银行均可登录。通过平台,开证行在线受理买方企业通过网银提交的信用证开立申请,进行加密后将验证节点写入区块链;结算银行则于区块链验证节点读取开证银行的开证数据并进行解密,验证无误后通过本银行业务处理系统通知受益人;受益人根据信用证的内容发货收单,通过网银向结算银行进行交单;结算银行则借助平台向开证银行交单。此外,如果信用证有修改、保兑、撤销与拒付及单据的更正与再提交等情形,同样可以在平台进行。参与银行之间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叙做福费廷业务,即通过对开证行承兑债权的买断,解决受益人的融资需求。

区块链平台可以实现国内信用证结算和融资的全线上化,解决了相关信息的验证与交易双方的互信问题。与传统SWIFT报文相比,区块链信用证报文还具有中文信息传输功能,消除了SWIFT方式仅能提供英文服务的弊端。虽然目前国内信用证业务中区块链的参与者还仅限于部分银行,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法律和协议文本的完善,区块链技术的全覆盖也应指日可待。届时,申请人申请开证与受益人信用证项下交单均可并入区块链而不再依托单一通道的点对点网上银行;同时,所有参与方都可通过区块链平台实时查询完整的业务进展情况,极大改善业务流程体验。

(四)银行发展“区块链+信用证”建议:增加人才储备,加强技术应用

虽然现在区块链技术还处在早期,整体基础设施仍然还有待完善,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迭代,未来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强大的线上作业平台,让银行在单一电子平台上处理包括信用证在内的多个业务,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积极协作,找到定位

此外,针对当前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异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国内商业银之间要加强合作,成立有竞争力的区块链联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细化出符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应用标准,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此前,我国成立的首个区块链联盟—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已在既有的商业网络中展开,实现节点之间数字身份实名,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有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块链应用标准,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才是终极目标。

2.加强人才储备,转变研发思路及应用定位

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区块链发展大潮中如果想实现赶超,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吸收与储备,建立银行内部或者银行之间的区块链创新实验室,打破技术壁垒。在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以经济金融系统稳健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定位从“去中心化”向“价值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转变。基于这样的定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既可以避免虚拟货币与现有法定币种挂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健康运行,又能减轻区块链技术对现有货币经济体制的冲击,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国内国际行业合作,理性地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

3.进行多方位的数据信息管理布控,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无疑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核心实际上是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动态更新。随着去中心化的程度加大、参与的节点增多,使得冗余数据存储成为难点。这就要求在冗余数据存储和去中心化之间、系统反应速度和用户获得服务的满意度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研发方面的投入,以及业务、运营、风控、IT等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从加密算法、数据收集与存储等方面着力,进行全面的安全布控和动态跟踪,提高多方位的数据信息管理布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