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主政大修忻州城的巡撫---魏允貞

明萬曆主政大修忻州城的巡撫---魏允貞

張六金

明萬曆主政大修忻州城的巡撫---魏允貞

魏允貞(1542年—1606年),字懋忠,號見泉,明大名府南樂縣(今河南南樂)人。明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與其弟允中、允孚(均為進士)並稱“南樂三魏”。歷任許州判官、右通政、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兵部右侍郎等職。在他去世後的天啟初年,朝廷又追封其諡號為介肅。 魏公學富五車,滿腹才華。居官幾十年,剛直不阿,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特別是他在山西巡撫任上時,倡導主持大修忻州城贏得了地方上的好評。下面從幾個方面進行分述:

朝堂有口碑

一:魏允貞初在京城為官時,就有不畏權勢的名聲。據說有一年主持朝政的首輔、大學士張居正的母親逝世,張回家安葬,群吏爭先恐後趕去捧場,只有魏允貞一個人沒有去,而且還鞭打了想要勸說他去弔唁的僕人。 二:魏允貞因為功績卓越升為御史。吏部尚書梁夢龍被罷官後,魏允貞上書:“吏部的官職很重要,過去任命吏部官員,都在會同推薦選任之前,所以有關官吏都受到當政之人和司禮中官的影響,任用了一些不適合的官員。”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見,特地任用清明的官員,朝廷內外感到信服。 三:魏允貞也上疏陳明有關時弊的四事:“自從張居正竊取權柄,吏、兵二部升遷、授職須先報告他,所以任用的都是與張居正有私交的人。陛下應當與輔臣好好考察吏、兵兩部的負責人,讓他們有自己管轄的事宜。使輔臣不要侵犯部臣的權力而謀取私利,部臣也不能乘輔臣的空隙自行其私,這樣官風自會整肅。此外,自從與俺答互市以後,邊備鬆弛。三軍的月餉,剋扣一半以充市場賞賜,又剋扣另一半給達官要人,士兵沒有隔夜的糧食,怎麼能抵禦邊寇呢?來自遼東的戰功,更是到了令人驚異的程度。軍隊的聲譽日益振奮,而人口天天比過去有所減少。奏報失實,升遷出格,賞罰無章,何以能衛國?”奏疏上傳後,皇上採納了魏允貞的意見並下發到都察院。

張居正擔任首輔時期,對其子有私心,其他輔臣呂調陽兒子呂興周,張四維兒子張泰徵、張甲徵,申行時兒子申用懋,都相繼舉進士。甲徵、用懋即將廷試,魏允貞的上疏剛好送上。張四維大怒,說:“臣在政府做事,沒有什麼不應當聽說的。因為前人行私,就不讓臣過問吏、兵二部事,這不是制度。”因而為他兒子辯誣,而且乞求告老回鄉。申時行也上疏爭辯,皇上一同安慰挽留,責備魏允貞言詞過當。戶部員外郎李三才上奏認為魏允貞是對的,他倆一同被貶官調出京城。魏允貞得到許州(今河南許昌)判官。給事中、御史周邦傑、趙卿等上疏申說救助,皇上一概不予接納。魏允貞雖然被貶,但從此輔臣當權時,其子沒有再登進士的。過了幾年由於他政績突出,又逐級升到右通政使。

名詩驚天下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誰為天下士? 飲酒樓上頭!

這是魏允貞登岳陽樓後題寫的著名的五言詩。他的這首《岳陽樓》雖無法勝過前人的頂尖之作,但在詠岳陽樓與洞庭湖的名篇裡,它仍然以其境界獨標別開生面而贏得一席地,這已可說是戛戛乎難哉的了。詠岳陽樓與洞庭湖的名篇佳構,除了詞之外,詩體多為五律(如杜甫登岳陽樓》)、七律(如陳與義《巴丘書事》)、七絕(如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洞庭湖》),五絕佳作可謂不多。除了以五言古絕這一詩體爭勝之外,魏允貞此作還以重疊見長。絕句一般而言要避免重字,何況只有寥寥二十個字的五絕?但魏允貞起句寫“水”,次句寫“樓”,水為洞庭之水,樓為岳陽之樓,緊扣題目,氣象雄張,第三句寫“士”,結句復又寫“樓”,只是添加點染了樓頭縱酒的細節。二十個字之中,竟然三次出現了“天下”一詞,而“樓”字凡兩見,幾佔全部篇幅的一半。這不僅加強了音韻節奏的復沓之美,渲染了全詩闊大雄豪之氣,而且其中有深意存焉。

要深入領略全詩壯美的意境,當然要了解魏允貞其人及其時代,以及天下”一詞的豐富內涵。魏允貞負經邦濟世之才,懷憂國憂民之志,他並非以詩名世,而是以犯顏直諫名世。在御史任上,他就奏陳時弊四事,抨擊當權的汙吏貪官,被貶謫後仍不改初衷,仍然屢次上疏力陳時政得失。

治理山西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魏允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因為山西地瘠民貧,力主裁減幕府的每歲上供和州縣的冗費,用這樣節約的萬餘銀錢修治亭障,修建烽火臺,購置器具、馬匹以換取糧食。又上奏請求免除平陽站每歲的定額銀八萬,用山西省郵傳節餘的費用來補充。雁門、平定軍因為逃避屯田糧稅而逃跑,魏允貞上奏免除兩軍的地租,下令恢復開墾。岢嵐互市,省撫賞給銀錢六萬。汾州有兩個郡王,管理人員與軍民雜處,知州職位太低不能制服,魏允貞奏請改為府。自從互市後,邊政廢弛,魏允貞看到了要害,修築邊牆萬餘丈。聲名大振,皇上數次嘉獎他的才能。恰好下詔讓宦官張忠在山西採礦,魏允貞上疏極力主張不可,皇上沒有答覆他。不久,西河王知燧請求開鑿解州、安邑、絳縣的礦產,以儀賓督促有關事宜。指揮王守信請求開鑿平定、稷山各礦山。皇帝都批覆同意。魏允貞恐怕老百姓受到更多的干擾,請求命令讓張忠一個人管理,皇上也不同意三殿受災,皇上下詔懇求大臣講實話。魏允貞認為過錯在於輔臣,歷數趙志皋、張位的罪行。並且說:“這二個人在二月加了恩寵,過了一個月兩宮發生災亂。今年又加恩,三殿又受災,天意啊!”張位極力為自己辯解,請求罷官。皇上安慰,予以挽留,責備魏允貞是邊臣不當議論朝政,因為屢被推舉不被任用,遂放肆亂言,被停發俸祿五個月。不久,魏允貞上疏推舉被人忽視的賢明人士,請召回王家屏、陳有年、沈鯉、李世達、王汝訓和小官史孟麟、張棟、萬國欽、馬經綸、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等,上疏被留在禁中。過了很久,他才按程序提拔為右副都御史。

明萬曆主政大修忻州城的巡撫---魏允貞

大修忻州城

明代學者餘繼登特地寫了一篇《重修忻州城記》的文章。文章開頭說:“忻州於古為陽曲,外控雲谷,內蔽全省,最稱要害。而地勢平曠,無山河為之關閡,虜闌入,憑城為守,城僅築土為之,易於潰壞。至嘉靖之季,虜無歲不內訌,忻父老子弟時苦蹂躪,蕭然步之矣,築以磚石而蒿目,瘡痍之民不任吏役,官無見,和虜後益復,騷擾加劇,因二十餘年,郊無壘,州無城,城無守禦之備,垝垣敝甲以待市而不虞其變。”由此知道,敵人變本加厲的入侵,土城牆的頹廢傾圮,百姓的“時苦蹂躪”、“和虜的益復”等乃是此次修城的重要原因。倡導者何許人也?文中雲 :“萬曆丙申巡撫中丞魏公(允貞)行部至忻,慨然太息,亟令主者揣厚薄、度崇卑、量經費,凡既具矣,與督府王公合疏以聞,報可。“這裡清楚的說明倡導人魏允貞,是指令”主者“先擬出修城經費計劃,再呈報上級部門,以求得到上級許可與支持。

明萬曆主政大修忻州城的巡撫---魏允貞

忻州的城池位置險要,雄偉壯觀。據史籍記載歷史上曾大修過三次,民間流傳有“三展臥牛城”之說。這三次大修分別為明代兩次,清代一次。第一次大修是明嘉靖二十八年,第二次是明萬曆二十四年,第三次是清同治七年。魏允貞擔任山西巡撫主持那次大修即第二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據州志記載,大修城池的經費來源有三:其一是抽取酒稅;其二是向各級官吏收取罰金和贖罪金;其三是從“盈庫糧銀”提取部分資金。總的原則是“上徵下納”,沒有向群眾直接攤派。這次大修從萬曆二十四年四月開始,至萬曆二十六年十月竣工,耗時兩年半。城牆全部包以磚石,磚厚七重,石基八尺,高四丈二尺,週二千一百九十丈有餘。據《忻州城探微》記載:“城牆包磚的提倡與實行,是與大炮的廣泛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在元朝以後明代普遍推廣。”

魏允貞因主政山西時極力倡導大修忻州城池,且親力親為,為地方上做出了貢獻,後來的忻州地方官員根據民間百姓的意願,便把位於忻州城內北大街凌雲樓西側的遺山祠改為魏公祠。這座祠堂是為紀念忻州先賢一代文宗元遺山的,祠堂始建於元至正十三年(1353),由元氏八世孫元林枝、元林泉、元林茂等籌建。從明萬曆至清同治時期都稱魏公祠,清光緒年間才又恢復為遺山祠。

明萬曆主政大修忻州城的巡撫---魏允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