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粳8號”為什麼好吃又好種

一場“大米選秀會”近日在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10多個新品種的大米比拼食味品質。最終,由萬建民院士團隊培育的“寧粳8號”大米,在香味、光潔度、柔軟性、彈性、冷飯柔軟性等多個指標的嚴格篩選中,綜合排名第一。

“寧粳8號”2016年經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後,品種的經營權獨家轉讓給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江種業總經理蔣紅雲用“四個好”評價:好種、好吃、好賣、環境友好。

蔣紅雲表示,“寧粳8號”首先是品質好、綜合抗性強、產量高,農戶願意種。該品種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豐產田塊超過700公斤,比一般優質稻米高。出米率達72%以上,而一般稻米不超過70%,這意味著50公斤稻子多出1公斤米,對於目前50多萬畝的推廣面積來說,是個可觀的增量。

“其次是綜合抗性強。”南京農業大學水稻遺傳與種質創新團隊副研究員劉世家介紹,該品種抗紋枯病、中抗條紋葉枯病、中感白葉枯,攜帶多個抗稻瘟病基因,是江蘇省2019年前審定唯一達到中抗稻瘟病的軟米品種。在種植過程中能很好地控氮控肥,化肥和農藥用量減少一半,是真正的綠色優質大米。

“寧粳8號”好吃的“密碼”到底在哪兒呢?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團隊江玲教授告訴記者,一是膠稠度含量達93毫米,一般大米只有70-80毫米,吃起來會感覺特別有嚼勁兒;二是口感軟,直鏈澱粉含量10%左右,彈性好,冷了也不會“回生”;三是吃起來不僅軟,還有韌性,甚至可以做炒飯,這是一般軟米品種不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