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全歐了”:說了就“友盡”如何用一句話激怒歐洲人?

【歐洲時報網】最近,一家開在英國的意大利餐館因為拒絕向客人的海鮮上撒帕爾瑪乾酪,引發了一場關於文化差異的網絡討論。其實,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往往一句不經意的話就能觸碰各國間文化差異的“雷區”,甚至引發絕交風險。

歐洲時報意大利版微信公號“意燴”報道,倫敦有一家意大利老闆開的傳統意大利餐廳。一天,一位英國客人向服務生要求將帕爾瑪奶酪撒在一份有海鮮的菜餚上,卻遭到拒絕,理由是不應該把帕爾瑪乾酪放在任何海鮮上,因為那樣會破壞海鮮原本的味道。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圖為顧客點的三文魚醬意式蟹肉餃子。(圖片來源:飯店官網)

因為服務生的態度不好,憤怒的顧客在TripAdvisor(貓途鷹)點評網站上給餐廳打了“一星差評”,稱餐廳應該遵循“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而餐廳老闆也毫不客氣,留下長文“回懟”,表示意大利的美食有很多規矩,不能因為英國人的怪癖就胡亂瞎搞,最後還說:“下次把帕爾瑪奶酪放在牛糞上試試,味道你可能會喜歡。”

這番回應堪稱用詞激烈,頗有人身攻擊的意味。或許是意識到自己言辭的不妥,老闆後來刪除了回應。然而,他列出的5條“規則”還是震驚了許多網民。

1)永遠不要要求在比薩餅上加菠蘿;

2)永遠不要在培根蛋黃醬意麵(Carbonara)上加奶油;

3)永遠不要點阿爾弗雷多意麵(Alfredo pasta)(此處老闆還吐槽:到底誰是阿爾弗雷多啊?);

4)永遠不要在辣番茄醬意麵(Arrabbiata)里加雞肉;

5)最後,重要的是,永遠永遠不要要求在有海鮮的菜里加帕爾瑪奶酪。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這番規矩在網絡上引發了許多關於“堅持傳統”還是“顧客至上”的爭論,不過,有一條評論引發了小編的好奇心: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如何用一句話激怒意大利人?試著搜索一下,結果還真不少: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如何在10天內失去所有意大利朋友”“15個激怒意大利人的方法”……你們對意大利人有什麼仇什麼怨?(圖片來源:谷歌網頁截圖)

把“意大利人”這個關鍵詞換成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搜索如何激怒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可以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甚至還有人做了一個“地圖炮”合集: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如何用一句話激怒歐洲人”(圖片來源:臉書截圖)

這張圖來源於美國論壇Reddit名為“如何用一句話激怒歐洲各國人”的帖子,回帖5000多條,充滿了美國人對歐洲人的“地圖炮”,比如:

對蘇格蘭人: 你們在英格蘭的什麼地方?(蘇格蘭人不喜歡被當成英國)

對愛爾蘭人:你們是在南愛爾蘭嗎?(外國人總是分不清“北愛爾蘭”和“愛爾蘭”)

對於波羅的海各國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你們是不是俄羅斯人?

對意大利人:我喜歡吃意麵配番茄醬!

對奧地利人:你們是德國人嗎?

對於匈牙利人:你們餓了嗎哈哈哈?(“匈牙利”(Hungary)與“餓”(hungry)發音相近)

對法國人:美國葡萄酒更好喝。

對葡萄牙人:你說巴西語嗎?(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但與葡萄牙使用的葡萄牙語有所不同)

對西班牙人:你是拉美人嗎?

對波蘭人:你們那兒有集中營吧!

……

不要覺得這些愚蠢錯誤只有美國人才會犯!隨便點開一篇文章,比如這篇“做了這13條,你會失去法國朋友”的帖子。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做了這13條,你會失去法國朋友”。(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裡面就涵蓋“去咖啡廳的時候坐在室內”,“吃牛排要全熟”,“說羨慕法國人一週只工作35小時”,“拿罷工開玩笑”等等規則,極易踩雷!

其實,從“他們討厭什麼”學起,倒是個瞭解別國文化的好方式。就像拒絕在海鮮上面放乾酪的意大利老闆一樣,雖然他的做法存在爭議,不過這份保存美食傳統的心情值得理解。

下次再有外國人問:“你們中國人是不是吃狗肉”的時候,不妨直接回答:“再這樣說,你就會失去我這個朋友!”

新闻“全欧了”:说了就“友尽”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欧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