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根本矛盾在哪裡?

幸福地帶2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只是表面,根本矛盾其實在於烏克蘭內部。

這種刻印在烏克蘭內部的矛盾,顯示為東部和西部在信仰和政治方面尖銳對立。當前表面上似乎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對立,事實上是親西方派上臺後,內部反俄情緒的總爆發,幾乎不會出現兩邊交好、不結盟這類我們熟悉的中立主義立場。

烏克蘭東西兩派在政治傾向上水火不容,它的根源在300多年前就種下了,起源就是著名的烏克蘭哥薩克大起義。

政治上幼稚的赫梅利尼茨基起義

烏克蘭17世紀的哥薩克大起義,又稱為“赫梅利尼茨基起義”。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起義領導扎波羅熱哥薩克掀起了反對波蘭統治的起義,起義浪潮迅速席捲整個烏克蘭。當時,波蘭立陶宛聯邦是東歐最強的大國,疆域涵蓋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區。

哥薩克起義軍勢如破竹,幾乎徹底將波蘭人趕出烏克蘭。但是在1651年別列斯捷奇科戰役中,哥薩克軍遭到慘敗,此戰雖然並未對哥薩克軍造成致命傷害。但事態的後續發展,卻嚴重暴露了哥薩克在政治上軟弱和幼稚的一面。

按照赫梅利尼茨基的話來講——“哥薩克和烏克蘭希望獲得一位偉大君主的統治,可以是波蘭國王,也可以是奧斯曼蘇丹,也可以是俄羅斯沙皇……”最終,赫梅利尼茨基選擇了俄羅斯沙皇,並於1654年與俄國簽訂了《佩雷亞斯拉夫條約》,宣佈向俄國沙皇效忠。

然而事實上,烏克蘭哥薩克在當時已經擁有相當強大的力量,足以單獨抗衡波蘭、奧斯曼和俄羅斯中的任何一家。如果能夠在外交上遠交近攻,堅持獨立自主的國家政策,烏克蘭完全能夠在17世紀後期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但是,哥薩克作為烏克蘭的核心政治力量,卻缺乏自力精神,從起義開始就盲目尋求大國庇護,主動將自己變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庸,《佩雷亞斯拉夫條約》後又變成了俄羅斯附庸。

《佩雷亞斯拉夫條約》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俄國將其視為“烏克蘭同胞迴歸大俄羅斯懷抱”的標誌。按照赫梅利尼茨基的意思,協定規定哥薩克全軍只效忠俄羅斯沙皇本人,接受俄國沙皇保護,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個國家應該是同盟關係。但俄方卻通過文字遊戲,將協定解讀成“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條約”。

條約簽訂後,俄羅斯逐漸把哥薩克當成了附庸,烏克蘭的自主權利大部喪失,好不容易形成的獨立國家雛形毀於一旦。剛剛脫離波蘭的統治,卻又陷入俄國的枷鎖。

烏克蘭大崩潰——哥薩克起義軍大分裂

《佩雷亞斯拉夫條約》並非哥薩克人的集體意志,不少哥薩克領袖拒絕根據《協定》宣誓效忠俄國沙皇,直接用武器反抗俄軍。在反俄勢力形成的同時,反波蘭、反奧斯曼的思想也同時存在於烏克蘭內部。但是,這幾股反附庸的勢力並不能融合為一體,甚至有時候互相對抗,比如反波蘭和反俄勢力最終就造成了大分裂。

需要指出的是,反波蘭勢力不一定親俄,反俄勢力不一定親波蘭,但在哥薩克高層制定大戰略方向時,這幾股勢力卻互相拆臺,將對手抹黑成親俄、親波蘭,利用哥薩克內部強烈的反波蘭地主或反俄國沙皇的風潮,來爭權奪利。

就在《佩雷亞斯拉夫條約》簽訂後,俄羅斯逐漸把哥薩克當成了附庸,哥薩克的資助權力不斷被剝奪。哥薩克領導層逐漸開始醒悟,新任領導人尤里·涅米雷奇在1658年與波蘭進行艱苦的討價還價,簽訂了《加佳奇協定》,宣佈烏克蘭重歸波蘭-立陶宛王國。

《加佳奇協定》規定,烏克蘭、波蘭、立陶宛在政治地位上完全平等,三方組成一個聯邦國家。條約還規定,烏克蘭擁有自己的軍隊、司法、財政和貨幣,東正教與天主教享有相同的權利。《加佳奇協定》可以說是歷史上對烏克蘭最有利的協定,是一次有希望的歷史轉機。

但是,《加佳奇協定》卻釀成了更大災難。烏克蘭人反波蘭地主的情緒非常強烈,儘管《加佳奇協定》對烏克蘭非常有利,卻遭到反波蘭勢力的嚴厲斥責。尤里·涅米雷奇等領導人被抹黑成了“波蘭走狗”。這種不給中間派和中立政策以任何餘地的做法,幾乎在此後成為了烏克蘭人的傳統。由此開始,哥薩克軍全面分裂並打起了慘烈內戰,史稱“二十年大崩潰時期”(1657-1686),大起義成果付諸東流。

從此開始烏克蘭一分為二,以第聶伯河為界,左岸的反波蘭勢力逐漸變成了真的親俄派,右岸的反俄勢力逐漸變成了真的親波蘭派,原先的同胞開始水火不容。而且,外國勢力為爭奪霸權在烏克蘭大打出手,烏克蘭起義隊伍分成幾派,都成了波蘭、俄國和奧斯曼的附庸和炮灰。在大崩潰時期,烏克蘭人口銳減,第聶伯河兩岸千里無人煙,國土被俄國和波蘭瓜分。

從此,烏克蘭內部的分裂正式形成。

烏克蘭不可彌和的東西分裂

17世紀後半期的大崩潰,只是烏克蘭東西分裂的開始。從這時開始的兩三百年裡,烏克蘭東部越來越受到俄羅斯影響。一方面,東烏克蘭與俄羅斯同屬東正教;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社會和思想進步,也直接帶動了東烏克蘭的思想變化。

與此同時,波蘭統治下的西烏克蘭,在宗教上和波蘭同屬天主教,社會發展也和波蘭保持了同步。雖然,俄羅斯參與瓜分波蘭,將西烏克蘭和東部重新合併,但東西兩部的文化隔閡已經形成。而且兩派對立情緒一直延續下來,隨著國際政治思想的演變,進一步以東西方價值觀差異的表面形式傳承下來,而且分歧越來越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從蘇俄手中又搶來了西烏克蘭,導致東西兩部再次分離了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烏克蘭雖然迴歸,但卻同時又將波蘭本土的利沃夫等地一塊劃了過來,導致將更多親波蘭勢力埋進了烏克蘭內部。

1992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後,東西兩部的政治對立直接被擺上了檯面。東部不可避免的,和俄羅斯保持了親密的文化、政治、信仰甚至血緣聯繫。西部則主動向西方、向波蘭靠攏,尤其是原波蘭舊土——利沃夫直接變成了右派大本營。

由於深刻的歷史因素,烏克蘭右派貫徹了傳統的極端一邊倒立場,為了爭權奪利,幾乎不給中立政策任何餘地。只要東烏克蘭一派上臺,西部勢力為拉選票不惜炒作反俄情緒,肆意放大俄烏民族矛盾。所以,一旦烏克蘭右派上臺,烏克蘭國家貫徹反俄政策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俄羅斯也不會給他們好臉色。

這才是俄烏矛盾的真實面目。(作者: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很多中國人娶烏克蘭妹子當老婆,我們不妨把烏克蘭看成1位美女。這個豐乳肥臀的美女,被2個強壯的漢子看上,有錢的北約要上,暴躁的俄羅斯也要上。

你說烏克蘭該怎麼辦?親近北約,俄羅斯肯定要報復;親近俄羅斯,美女又不甘心。俄烏2個國家根本矛盾就是:俄羅斯認為烏克蘭是他的勢力範圍,而烏克蘭回答“不是”。

俄羅斯、烏克蘭都起源於基輔羅斯,而烏克蘭又長期被俄羅斯人統治,像沙皇俄國、蘇聯時期。儘管兩國曾隸屬一國,但歷史愛恨糾結很深,至今西烏克蘭親西方、東烏克蘭親俄羅斯。

歷史能夠影響當代,但是畢竟是過去式,現實才是更重要的考慮。烏克蘭,對俄羅斯真的太重要!

假如烏克蘭緊隨俄羅斯的腳步,那麼就不會發生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奪取克里米亞半島的事情,也不會有後續的刻赤海峽衝突。

普京又不傻,沒有必要冒著得罪烏克蘭、被國際指責的風險,強行出兵拿回蘇聯時期送出的克里米亞。

控制克里米亞,就能控制黑海,這是克里米亞的地緣優勢。不能控制克里米亞,俄羅斯的莫斯科、索契、烏拉爾工業區等要地就會受到威脅。而整個烏克蘭的地理位置,更是俄羅斯軍事防禦的軟肋,不能退讓。

看看二戰歷史吧,希特勒的鋼鐵洪流攻打東方,地理上一馬平川,蘇聯維持長長的國境防線本身不易。

而蘇聯反攻德國,情況正好想反,越往西邊攻打,納粹軍隊的地理防禦越優勢,一定程度上彌補軍事實力的下降。

也就是說,德國到俄羅斯之間是大片的平原,而這平原的地形是扇形的,德國這邊窄,俄羅斯這邊寬。戰爭期間,越是往東戰線越長,防禦部署越困難,而越是往西越容易。

不難理解,北約東擴,俄羅斯從來就沒好臉色。再瞧瞧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邊境線,佔有俄羅斯東部國境線的一大段,俄羅斯怎麼會捨得失去這個緩衝國呢?


子屠龍


我們瞭解一下烏克蘭的歷史。從歐洲範圍來說,歐洲分為四大人種,一個先文明起來的,就是羅馬人,羅馬人把其它三個種族稱為三大蠻族,分別是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現在歐洲主流當大哥的當然是日耳曼人。而俄羅斯就屬於斯拉夫人。

後面,斯拉夫人開始分支,分成了東、西、南三大門派,南斯拉夫人是南邊這一塊,有現在的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好像帶著亞字的基本都是南斯拉夫人。而西斯拉夫人是現在的波蘭、捷克等人。東斯拉夫就是俄羅斯人。

我們知道俄國跟波蘭是世仇,但兩國說起來還是一樣。

但是東斯拉夫不僅僅是俄羅斯,還包括了烏克蘭人跟白俄羅斯人。這三者以前同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就是以基輔為中心建立的一個國家。基輔現在是烏克蘭首都,所以東斯拉夫人的根其實是在烏克蘭。後面,俄羅斯人遷到了北面,從莫斯科公國開始慢慢稱霸。從血統上看,俄國人受蒙古人影響比較大。兩者進行了比較多的整合。


俄羅斯這個詞可以說是從基輔羅斯發展而來的,所以佔據基輔的烏克蘭雖然被稱為小俄羅斯,但他們不想做小了,他們認為自己佔有基輔,就更有資格繼承這個詞。這跟中國的中原人宣稱他們才是正宗是一樣一樣的。

而現在的俄羅斯人最好稱為莫斯科維亞,也就是莫斯科人。

烏克蘭的議員宣稱,俄羅斯說自己是俄羅斯,是在向烏克蘭展示一種“不友好的帝國政治”。

而烏克蘭這一支其實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它處在四戰之地。無論是蒙古人東來,還是奧斯曼帝國北進,這裡都是交戰區域,而它的同胞兄弟莫斯科公國反而可以在北方慢慢發展,這一點跟戰國時期的秦國很像。

而到了十七世紀,莫斯科公國已經晉級為俄國,開始南下走親戚了,烏克蘭一緊張,就找了一個關係更遠的親戚:波蘭,跟波蘭聯合起來對抗俄國的南下。

而在這個時候,烏克蘭國內的哥薩克部落起義。這個哥薩克其實就是韃靼族,大概都是從中國北邊遷過去的,非常驍勇善戰。他們就找上了俄國。請俄國介入,俄國當然是求之不得,就此殺到烏克蘭。最終俄國跟波蘭打了十多年,以俄國略勝告終,兩人把烏克蘭給分了。西烏克蘭歸波蘭,東邊的歸俄國。這樣,俄國的印跡就打在了烏克蘭的歷史上。

那麼,到了一二戰的時候,烏克蘭一直處在德國跟蘇聯的爭奪之下,最終勝利是蘇聯。烏克蘭就此成為蘇聯的加盟國。

而烏克蘭可能說是蘇聯最重要的加盟國,有一個說法,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就失去了成為世界強國的機會。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烏克蘭本身就很重要,它是歐洲糧倉,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而且工業也不差,其工業基礎跟科技發展僅次於俄羅斯。尤其是軍工業也相當發達。蘇聯的航母製造基地就在烏克蘭。蘇聯解體後,很多的軍火販衝向烏克蘭,就是因為那裡武器多。而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就無法獨立建造一條航母。此外,烏克蘭的航天技術,尤其是戰鬥機技術也是非常先進。

第二,烏克蘭的位置重要。它所在的克里米亞半島控制著黑海出海口。俄羅斯從彼得大帝時期就唸念不忘黑海出海口,當時跟奧斯曼帝國開戰,當年的奧斯曼帝國也是強國,彼得大帝多次無功而返,直到葉卡捷琳娜時期,俄國才控制了這裡,走向了大洋。 如果烏克蘭倒向北約,那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此外, 沒有了烏克蘭,俄羅斯整個最溫暖的西南部就沒有了戰略縱深。這一塊不僅僅是俄羅斯的糧食基地,也是烏拉爾工業區。

總而言之,烏克蘭是俄羅斯最重視的一塊區域,網上有一個比較粗魯的說法,說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蛋蛋,美國要是捏住了它,俄羅斯的處境大家可以腦補。

所以,俄羅斯一直對烏克蘭的局勢最為關注。當年烏克蘭還是加盟國時,蘇聯就對這個地區特別好,什麼油氣基本相當於免費供應,現在烏克蘭分出去,俄羅斯就說要斷了它們的天然氣供應,其實就是加強存在感。


而烏克蘭也面臨選擇,如果過於靠近俄羅斯,那就會失去獨立性,成為小俄羅斯。而太遠,那可能會惹怒俄羅斯這位大哥。


腦洞歷史觀


蘇聯結束後,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直接控制)、波蘭(間接控制)等國都加入了北約和歐盟。這讓同樣曾被蘇聯控制的烏克蘭極為眼饞,烏克蘭也希望能加快融入歐洲。

眾所周知,烏克蘭分為兩部分:東部的俄族區,以及西部的烏克蘭人聚居區。西部人是比較親近歐洲和美國的,他們當然想學波蘭。只可惜,烏克蘭永遠都甩不掉的鄰居俄羅斯,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俄羅斯有人放言:烏克蘭並非不可以加入北約和歐盟,前提是北約打贏俄羅斯……
有人覺得奇怪,同樣是被蘇聯曾經控制,同樣是歐洲面積大國,俄羅斯為何允許波蘭加入北約(及歐盟),卻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呢?這和波蘭與烏克蘭的地理情況密切相關。
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在歐洲嚴重對峙。而波蘭,位於華約對抗北約的最前沿,既最西部。從波蘭最東部邊界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有1000公里,相對較遠。所以,美國要在波蘭駐軍,俄羅斯強烈反對,但並非以死相拼。畢竟,波蘭與俄羅斯之間還隔著親近俄羅斯的白俄羅斯。即使美國有膽量在地面上從波蘭進攻俄羅斯,白俄羅斯也可作為戰略屏障。

波蘭之於俄羅斯,有些類似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島之於美國。屬於間接控制就行,丟掉也不是很心疼的那類。但是,烏克蘭之於俄羅斯,就相當於太平洋的夏夷夷群島之於美國,是絕對不允許別國佔有的。如果俄羅斯佔有位於太平洋中心位置的夏威夷群島,美國將被趕出西太平洋,所謂的島鏈防禦體系也就泡湯了。
總有人認為俄羅斯太欺負烏克蘭了,烏克蘭想怎麼樣,俄羅斯有什麼資格管?道理是沒錯的,但古巴和委內瑞拉都是自主的國家,古巴和委內瑞拉想怎麼樣,美國又憑什麼管呢?
波蘭總說最大的悲哀是距離俄羅斯太近,實際上,這話由烏克蘭來說更合適。烏克蘭的不幸,是睡在俄羅斯旁邊。而烏克蘭更大的不幸,是睡在俄羅斯最不利於防守的軟肋旁邊。

烏克蘭(含克里米亞和東部)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面積第二大國。烏克蘭的鄰國,順時針方向是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匈牙利、斯洛伐克。
烏克蘭的地形,西部較高,有東喀爾巴阡山脈。東喀爾巴阡山脈以東,是第聶伯河沿岸高地。烏克蘭有一條大河,就是著名的第聶伯河,正好將烏克蘭一分為二,這也是烏克蘭的母親河。第聶伯河以東的地勢相對較低,東部與俄羅斯接壤處有一個頓涅茨嶺,但海拔也不太高。
這也就是說,烏克蘭第聶伯河以東地區與接壤的俄羅斯西部的地形構成差不多,海拔較低。就憑這一點,俄羅斯也是堅決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讓美國駐軍的。如果美國軍隊進入烏克蘭,駐紮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邊界,那麼俄羅斯西部是無險可守的。俄羅斯的心臟——首都莫斯科,就位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邊界以北約600公里。美國重兵駐紮烏克蘭東部,就如同俄羅斯重兵駐紮在加拿大東部,對面就是美國最發達的紐約附近地區。

還有,俄羅斯為何不惜被西方封鎖也要拿下克里米亞?先不考慮克里米亞本就是俄羅斯送給烏克蘭的,居民以俄族為主。克里米亞和外東北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是不合適互相比較的。只從地理角度看,俄羅斯都不可能坐視克里米亞被美國控制,這會要了俄羅斯的命!
面積42萬平方公里的黑海,位於歐洲與亞洲之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黑海最北端就是克里米亞。而克里米亞最南端,與黑海南岸(土耳其北端)距離非常近。如果美國控制克里米亞,俄羅斯著名的黑海艦隊,戰略價值幾乎直降為零。這不是危言聳聽,黑海艦隊之於俄羅斯的意義,世人皆知。
俄羅斯在歐洲部分有三條出海口。最北端的是北冰洋出海口,有俄羅斯重要軍港摩爾曼斯克。西北方向有波羅的海出海口,有俄羅斯舊都及最大港口聖彼得堡。但是,從聖彼得堡要進出大西洋的附屬海——北海,沿岸多是俄羅斯的死敵,比如芬蘭、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要從波羅的海出入大西洋,必須經常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丹麥、挪威、瑞典都是西方陣營的,和俄羅斯的關係不怎麼樣。

這樣一來,黑海就成了俄羅斯最重要的出海口。為什麼呢?看地圖,俄羅斯要打破美國的封鎖,必須在非洲或西亞擁有戰略支撐點。敘利亞,就是現在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極為重要的戰略支撐點。有了敘利亞,俄羅斯就可以向西介入地中海,向南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向東與伊朗聯繫。有了敘利亞,俄羅斯就可以在中東“下棋”了。俄羅斯現在還被稱為世界性大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在中東有駐軍。
俄羅斯與中東的聯繫,最便捷的通道就是從黑海出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土耳其和俄羅斯關係不好,但最近也在互相利用,土耳其應該不會在海峽問題上難為俄羅斯。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只要出了黑海海峽,接下來就是與俄羅斯關係不錯的希臘控制的海域,就可以直接進入敘利亞了。
可如果美軍進駐克里米亞,就等於堵死俄羅斯與中東的聯繫。美國就可以實現“關門打狗”戰略,進一步分解俄羅斯。俄羅斯在西南方向再無出海口,這對俄羅斯來說將是毀滅性的地緣災難。還有,美軍要進駐克里米亞,向東可支援仇恨俄羅斯的格魯吉亞,將嚴重影響俄羅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存在,並進一步圍堵俄羅斯與伊朗之間的通道。

圖-烏克蘭街頭
這就是為什麼在烏克蘭倒向美國之後,俄羅斯不顧付出巨大代價,也要強行佔有克里米亞的主要原因。現在,俄羅斯已經實際控制克里米亞。但即使如此,俄羅斯依然不可能讓美國的力量進駐烏克蘭,這事關俄羅斯的生死存亡。

地圖帝


俄羅斯與烏克蘭同屬於蘇聯加盟國,原本應該關係密切,但是現在兩國關係幾乎水火不容,互相敵視。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和現實考量。


歷史上,烏克蘭雖然是蘇聯的組成部分,但是卻並沒有受到平等對待,甚至因為蘇聯的強硬手段而造成重大損失。

上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進程,為了發展工業,蘇聯自然需要大量的糧食,而烏克蘭是歐洲著名的產糧區,素有“歐洲糧倉”的美譽。蘇聯以強硬手段從烏克蘭奪取了大量糧食,在沒有自然災害,而且連年豐收的情況下,由於蘇聯政府的掠奪,共造成了300多萬烏克蘭人被活活餓死。


1941年,納粹德國突然發動進攻,全面入侵蘇聯,飽受蘇聯欺壓的烏克蘭人紛紛拿起武器加入德軍。只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德國人比蘇聯更加殘暴,所以才不得不調轉槍頭與德軍交戰。

1986年,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僅僅13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汙染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烏克蘭更是深受其害。參加救援的83.4萬人中有5.5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輻射死亡,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地區仍然是一片禁區。


烏克蘭作為蘇聯的加盟國,但是卻飽受蘇聯的傷害,因此在心理上痛恨蘇聯,而俄羅斯是蘇聯最主要的加盟國,也是蘇聯遺產的主要繼承者,所以烏克蘭把這份仇恨心理寄託在俄羅斯身上。

由於歷史和經濟等原因,所以烏克蘭開始逐漸親近西方,但是烏克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烏克蘭加入被約,北約的軍隊就可以部署在烏克蘭,而俄烏邊境線距離莫斯科只有460多公里。即使短程導彈都可以對莫斯科構成直接威脅。俄羅斯能在歷次歐洲戰爭中堅持下去,戰略縱深是關鍵,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最後的戰略縱深也沒了。


安全問題是永遠無法調和的,加上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因此無論如何,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個國家都不可能相親相愛了,由於俄羅斯的巨大影響力,烏克蘭只能內亂,不會有所發展。

烏克蘭原本是美國和俄羅斯兩方面爭奪的關鍵,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保持中立,以此換取俄美兩國的拉攏,進而發展經濟,但是當烏克蘭決定投靠其中一方,烏克蘭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


視野新觀



任有新2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其他幾個國家脫離蘇聯,組成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都是東斯拉夫人,歷史上他們同屬於一個部族:古羅斯族,同一個國家:基輔羅斯。

蒙古人入侵強行將基輔羅斯分割三塊: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

烏克蘭歷史上是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從14世紀起,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羅斯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單一民族。


165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和約》,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1922年烏克蘭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

1985年,受到世界局勢的影響,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佈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

2010年2月,在俄羅斯的扶持下,亞努科維奇當選烏克蘭總統,他上臺後拒絕與歐盟達成經濟協議,而是加強與俄羅斯的聯繫。


(亞努科維奇)

亞努科維奇強烈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拒絕與歐盟達成經濟協議。

他的政策在烏克蘭引起了嚴重的騷動,抗議者衝進基輔街頭,要求總統立即辭職。

而烏克蘭政府開始抓捕反對派。 最終議會宣佈解除亞努科維奇烏克蘭總統的職務,烏克蘭武裝部隊宣誓效忠人民,亞努科維奇被迫辭職,流亡國外。

2019年1月24日,烏克蘭法院以叛國罪缺席判處前總統亞努科維奇13年監禁。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還集中在克里米亞地區的歸屬上。


(克里米亞)

1955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共和國管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想將克里米亞收回。

克里米亞的大多數人都說俄語,在2014年公投後,該地區人民選擇加入俄羅斯。這招來了烏克蘭的極力反對。

俄羅斯派兵佔領克里米亞,強行使其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許多西方國家聲稱這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併。


(普京強硬)

烏克蘭一直視克里米亞為自己的領土,而俄羅斯認為克里米亞是用鮮血打下來的,絕不會再把交給烏克蘭。

2018年8月28日,烏克蘭總統宣佈將終止烏俄友好條約。兩國局勢越發緊張。

(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

烏克蘭要走親西方之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想控制烏克蘭,這是兩國矛盾的根本。

克里米亞問題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不可調和的矛盾。不解決這個問題,兩國關係短時間還將會維持劍拔弩張的狀態。

(美女檢察官)

所謂用人不疑,既然把IJN的航空戰隊這僅有的賭注交給南雲,山本也是深知IJN的空母打一架少一架,航空兵打一個少一個,和美國這樣的對手賭博,沒有一分是輸得起的。


(烏克蘭美女)

出發前米內還再三叮囑——“請務必把聯合艦隊安然無恙地帶回來”。


剛日讀史


烏克蘭的根本問題就是北約東擴,而且自己甘當馬前卒;現在烏克蘭已經成為東西方對抗的最前沿,至於民族矛盾領土衝突反倒是次要的;烏克蘭領導人如果清醒的話應該極力避免自己成為馬前卒成為別人的戰場;遺憾的是歷任烏克蘭領導人都缺乏政治智慧,被歷史和仇恨衝昏了頭腦,一股腦的倒向西方成為西方對抗俄羅斯的炮灰。

烏克蘭目前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保持中立,既不倒向西方也不倒向俄羅斯,在東西方之間綜合連橫,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地理位置,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確實要做到如此很難,需要高超的 政治技巧。類似二戰時的瑞士和瑞典等國。

中策搞好和俄羅斯的關係,和西方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畢竟俄羅斯是強大的鄰邦,並且烏克蘭的經濟嚴重依賴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都只能從俄羅斯進口,得罪強大鄰邦是沒有好果子吃的;就是說寧願得罪西方也不能得罪俄羅斯。

下策就是完全倒向西方對抗俄羅斯,這也是烏克蘭變成現在這個狀況的根本原因,國土分離,國家分裂陷入戰爭狀態;而烏克蘭從西方得到的除了虛無縹緲的民主,很難有什麼啊?


春江水暖鴨先知88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兩個有著長久歷史淵源的國家。

兩個國家都屬於基輔羅斯,在歷史上,烏克蘭也很長時間處在俄羅斯統治下,包括蘇聯時期。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就像他們國家的美女一樣,豐腴美豔,又挺拔修長。

問俄羅斯能不能與烏克蘭萍水相逢,互不往來。

俄羅斯一定會說不可能。

俄羅斯的地形,或者說過去蘇聯的地形,那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

二戰的時候,德國從西邊侵入東邊的蘇聯。

那就是進入了一個扇形的大平原地帶,當然,德國這邊是扇柄。

德國是屬於易守的位置,而蘇聯則將綿長的國境線暴露在德國裝甲部隊的鐵蹄下。

所以,從戰略上而言,俄羅斯就需要烏克蘭這個緩衝國,來遮蓋住俄羅斯一大部分的國境線,這對俄羅斯而言很重要。

更不去說克里米亞的重要性了,那可是關係黑海控制權的關鍵位置,不然怎會有赤刻海峽事件呢?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烏克蘭國內有兩個主要的民族,分別是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其中,烏克蘭人作為烏克蘭的主體民族,其佔國內人口的總量達到了77%;而作為烏克蘭第二大民族的俄羅斯人,則佔到約20%左右。

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其國土的中間被第聶伯河所貫穿,分成了東烏克蘭地區和西烏克蘭地區。而第聶伯河的東西,不僅是烏克蘭的地理分界線,更是烏克蘭國內的政治文化、思維觀念等的分界線。

因為,烏克蘭國內的俄羅斯人基本上都分佈在第聶伯河以東的東烏克蘭地區,他們與俄羅斯同根同源。因此,東烏地區的人們在政治文化上與俄羅斯亦步亦趨,是鐵了心的親俄派。而反觀第聶伯河以西,則是烏克蘭人的地盤,他們是一心的想著往富裕的北約陣營靠攏,對俄羅斯則採取敵視的姿態。

然而,烏克蘭又悲劇的處於北約與俄羅斯兩大陣營的中間,成為北約與俄羅斯“新冷戰”的犧牲品。正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區位,對烏克蘭內部的東西部差異起到了放大鏡和催化劑的作用,使得烏克蘭國內出現了嚴重的“人格分裂”。

而自蘇聯解體後,北約便不斷開始東擴,一再的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緩衝區域。所以,俄羅斯實際上早已無路可退。因此,作為鐵腕硬漢領導人的普京,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在俄羅斯的身邊,有一個完全北約化的烏克蘭存在。

於是,北約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問題的政治角逐,最終也就演變為烏克蘭內戰,而這也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根本矛盾。

實際上,烏克蘭本可以憑藉蘇聯解體時所繼承的龐大軍事遺產,完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這個境地。可惜的是,烏克蘭人實在太敗家了。

當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幾乎分得了蘇聯留下的全部軍事遺產。當時的烏克蘭從前蘇聯身上繼承了78萬軍隊,陸軍裝備包括345輛T-80主戰坦克和1320輛T-72主戰坦在內的各型坦克,共計6500輛;裝甲車7150輛;大口徑火炮7000餘門。

空軍裝備更是讓當時的我們為之羨慕不已,光是伊爾76戰略運輸機就有100多架,還包括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要知道,當時俄羅斯才分得8架)。而最關鍵的還是戰略核武器領域,烏克蘭可是繼承了前蘇聯留下的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與2500枚戰術核武器,使之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僅次於美俄的第三核大國。

此外,作為前蘇聯時代最重要的軍工基地,烏克蘭還繼承了龐大的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野牛、安225夢幻運輸機、以及我們的遼寧艦(原瓦良格號)等,都出自烏克蘭之手。

按理說,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足以支撐烏克蘭在外交上獨立自主,完全不需要看北約和俄羅斯的面色。然而,烏克蘭卻聽信西方的糖衣炮彈,不斷自廢武功,最終從一個全世界都不敢小覷的軍事大國,淪落成一個任由大國擺佈的孱弱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