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覆滅始末: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越國是春秋戰國時代位於東南一帶的諸侯國,許多人對於它的印象來自於歷史典故臥薪嚐膽。

談到越國,就不能不談到吳國,吳越之地指的就是這兩個諸侯國所處的地區,即今天長江三角洲的江浙一帶,包括上海、江蘇和安徽南部的這一地區。

後來的百越則又泛指的是東南沿海一帶,兩者的地域有相互重疊之處,但各自延伸方向不同。

越國強盛於勾踐時代,它在巔峰時期稱為東南一帶的“方伯”,這個方伯是什麼呢?

《禮記·王制》中如是形容: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

這個方伯就相當於地域性的霸主,管理著某一地區的秩序和穩定,“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

越國覆滅始末: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這是越國的高光時刻,但是越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忍受巨大的屈辱才換來的結果,在吳楚爭霸中,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

當時不得不低頭向吳王稱臣,還派使者屈辱性的跪著走進吳王宮裡,把自己的妻子送給吳王當妾,所以這才有了後來的臥薪嚐膽。“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史記》)”

這時候吳國把重點放在和中原諸侯爭霸之上,也就沒有過多關注越國。臥薪嚐膽十二年後,終於發兵擊敗吳國,四年以後再度擊敗吳國,使得歷史戲劇性的上演。

吳王夫差派人像越國當初那樣跪著走進越王宮,向越國稱臣,後被越國吞併。

吳王使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踐不忍,欲許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而這些都是春秋時候的故事了。

進入戰國初期以後,越國的實力達到鼎盛,在越王朱勾(即《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的子王翁世系)時代,越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四大霸主之一,即齊、晉、楚、越

越國覆滅始末: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這時候的秦國還被晉國擋在西邊,秦國崛起也是三家分晉以後的事情。

彼時的越國被形容為“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足見彼時的越國之強大。

隨著中原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越王無疆時代,越國表現的十分活躍,它同時兩線作戰,西攻楚國,北擊齊國,試圖進入中原地區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

此時的楚國和齊王正值楚威王和齊威王在位時代,齊威王就是那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君王,這時候的齊國已經是田氏代齊之後,在他的治理下,齊國湧現了鄒忌、孫臏和田忌等出色的軍師武將。

而此時楚國的楚威王也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楚國在他的治理正日益強大,蘇秦遊說齊威王時曾說楚國“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史記》)”

而齊威王回答蘇秦說道“

秦,虎狼之國,不可親也。而韓、魏迫於秦患,不可與深謀,與深謀恐反人以入於秦,故謀未發而國已危矣(《史記》)”,足見彼時的齊威王對戰國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

相比這兩位賢明的君主,越王無疆則顯得有些瘋狂,對彼時的戰國局勢似乎沒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這也是越國走向滅亡的時刻。

越國覆滅始末: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越王無疆原本打算出兵攻擊齊國,而此時的齊國已經和魏國達成聯盟,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並密謀攻打楚國,

“齊王、魏王會於徐州以相王(《資治通鑑》)”

越國的進攻讓齊威王心生一計,於是他勸說越王無疆去攻打楚國,其理由是楚國正在和三晉之地的秦魏爭鋒,國內空虛,防備不嚴,“越王無疆伐齊。齊王使人說之以伐齊不如伐楚之利(《資治通鑑》)”

越王無疆接受了齊威王的這個建議,從齊國邊境撤兵,掉頭去攻打楚國,而齊威王也順利的把禍端轉嫁給了楚國,他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

因為不管是楚敗,還是越國敗,齊國都沒有任何損失。相反,齊國可以聯合魏國一起出兵楚國,同樣也可以出兵南下攻擊越國。

而這時候的楚威王也沒有閒著,楚國的刺探早已打聽到越國將要進攻楚國的消息,還沒有等越王無疆出兵。楚威王的軍隊就已經從楚國出發,攻進了越國境內。

在這場戰爭中越國大敗,無力抵抗楚國,而齊國作壁上觀,不願出兵解救越國。越王無疆在戰鬥中被殺,曾經貴為方伯的越國頓時四分五裂。

越國覆滅始末: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越國的宗族後裔紛紛自立為王,臣服於楚國,“越以此散,諸公族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海上,朝服於楚(《資治通鑑》)”

而對齊國十分不滿的楚威王乘勢北上攻打齊國,兵圍徐州,並擊敗齊國軍隊,楚國的疆域在楚威王時代達到了巔峰。

而越國自從從歷史上消失,那些分散在吳越地區的越國後裔建立了兩個小方國,分別是閩越王和越東海王,但都是楚國的附庸國。

在秦始皇時代,這兩個地區被設置為郡縣,納入到秦國的版圖裡,“始皇二十五年,降越君,置會稽郡(《資治通鑑》)”。

為了征服百越地區,當時秦始皇還派遣了屠睢率領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進攻嶺南地區,後屠睢戰死,秦始皇又派任囂和趙佗繼續平定嶺南。

後又命令趙佗衛戍嶺南,秦末天下大亂,趙佗在任囂的建議下割據嶺南而治,在漢高祖劉邦時代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數次與漢朝修好和分裂,最後被消滅。

在漢朝建立後,越國的後裔閔越王由於幫助劉邦消滅項羽有功,又恢復了爵位和封地,越東海王被封為東甌王,後來為了便於管理,漢武帝下令把兩國民眾往內陸遷徙,居住於江淮一帶,“元鼎六年秋,…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史記》)”

自此,越國消亡。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