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大敗仗,因何而起,為何而敗?

提起隋煬帝楊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昏君”。歷史上昏君多矣,論名氣,楊廣怎麼也得排進前三名。


什麼弒父殺兄,水殿龍舟,窮兵黷武,荒淫亡國,各種罪名可以列上一長串。

也有人認為,隋煬帝並沒有那麼不堪,他只是歷代帝王中被黑的最慘的一位。
要怪就怪他的表侄兼女婿李世民太高大上,想把這位表叔兼老丈人當做反面教材,來警示自己和新生的唐政權汲取隋亡教訓,免遭覆轍,所以在撰修前朝歷史時給的差評未免多了一點。

真實的隋煬帝是什麼樣的?據正史記載,他“美姿儀”,小名阿,就是美女的意思,說明年輕時長得很蔡徐坤。

中國歷史上最大敗仗,因何而起,為何而敗?

不僅長得帥,還會寫詩: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

這是隋煬帝《飲馬長城窟行》中開頭幾句,端的那是氣勢恢宏。

另一首名作是《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都有唐詩氣象。僅憑這兩首,就比後世那位愛作詩的乾隆帝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就是這位詩人帥哥皇帝楊廣,文能提筆寫詩,開科取士,開鑿大運河,武能上馬提兵,踏破陳國,征討吐谷渾,連剽悍勇猛的東突厥都臣服在腳下,卻栽在了攻打高句麗這個國家上。

之前說過,高句麗是來自中國東北的扶余人所建,後被中原王朝稱為高麗。東晉十六國後期,高麗趁著中原大亂,佔據了遼東大片地區,實力大為膨脹。

中國歷史上最大敗仗,因何而起,為何而敗?

隋朝初年,高麗王高元聯合靺鞨進攻遼西,被隋軍擊退。隋文帝楊堅大怒,發兵三十萬討伐。隋軍水陸兩路進軍,因缺糧又遇到風雨,大批病亡,被迫退還。
高元見隋文帝動怒,趕緊遣使上表道歉,自稱“遼東糞土臣元”,隋朝這才罷兵。

到了隋煬帝即位,北巡突厥,和啟民可汗談笑風生,遇見高麗使臣,不禁想起“糞土臣元”,便讓使臣回去帶個話,讓高元入朝覲見,否則下次隋煬帝就和啟民可汗一起高麗巡視。

面對恫嚇,高元並不買賬,屢召不至,還偷偷與東突厥勾結,在遼東修長城。

隋煬帝本就認為高麗是中原故土,收復遼東等故土乃天經地義,而高元又不安分守己,於是決定發兵征伐。

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麗的排場,比其父隋文帝大多了,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前幾名的規模。

光開鑿運河,搬運糧草,集結兵力等準備工作就用了四年。大業八年,各地兵馬到達涿郡。總兵力為 113.38 萬,號稱 200 萬。這還不算,徵用的運糧民夫在200萬以上!

為籌集軍費施加的各種橫徵暴斂,激起了河北、山東農民紛紛起義,埋下了隋朝滅亡的種子。

隋煬帝對各種變亂不管不顧,他的眼中只有高麗,將諸軍分為左右各 12 軍,分別由 24 道進軍,擬會合於高麗都城平壤。

這一年正月初,第一軍出發,隨後每日發 1 軍,前後相距 40 裡。各軍首尾相繼,長達 960 裡。御營六軍最後出發,連綿 80 裡。

隋朝名將來護兒率水軍從東萊出發,從海上先行。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中國歷史上最大敗仗,因何而起,為何而敗?

楊廣御駕親征,信心滿滿,規定前線軍事都要“先奏後行”,不得專擅。每軍都設一名受降使,準備接受高麗軍投降。大軍走了三個月,與高麗軍在遼河展開激戰。隋軍擊敗高麗軍,兵臨遼東城下。
隋軍圍攻遼東城數月,快攻陷時高麗軍詐降,隋軍只得停下,向隋煬帝請旨決斷,待聖旨到時城中得到喘息之機,加固了防守。就這樣久戰不下。

來護兒率水軍沿大同江進發,在平壤附近擊敗高麗軍,並以精甲 4 萬直抵平壤城下。卻中了高麗誘敵之計,僅剩數千人慘敗而歸。

另一支隋軍30萬人,由宇文述率領從陸路進軍平壤,高麗軍大將乙支文德先以詐敗誘隋軍深入。宇文述見平壤城難攻,且糧盡兵疲,於是撤退。在渡過薩水(清川江)時,遭高麗軍襲擊,全軍潰敗,逃到遼東城下僅剩 2 700 人。

第一次征討就這樣慘敗而歸,隋煬帝只能憤懣地坐上龍舟返回東都洛陽。

中國歷史上最大敗仗,因何而起,為何而敗?

次年正月,隋煬帝又徵全國之兵集中於涿郡,還徵召大量民兵稱之為“驍果”,發動第二次攻高麗之戰。
隋煬帝仍是御駕親征,率大軍渡過遼水,再攻遼東城,並吸取上次教訓,放手讓諸將見機行事。

隋軍用飛樓、撞車、雲梯和挖地道四面進攻,晝夜不息,高麗軍全力死守,雙方都死傷慘重。

隋煬帝畢竟智商高,下令做百餘萬個布囊,讓士卒盛土堆積,高與城齊,派兵攻上城牆;同時又作 8 輪樓車,高出於城,向城內射箭。

眼看遼東城就要拿下,隋禮部尚書楊玄感在河南舉兵反叛,進逼東都洛陽。隋煬帝只好倉促撤軍,回救洛陽。

高麗軍遲疑了二天,才敢出兵數千人追蹤。這次攻高麗又是草草收場。

到了大業十年,大隋的天下已是千瘡百孔,群雄並起,遍地狼煙。然而隋煬帝仍認為形勢大好,又徵全國之兵,發動第三次攻高麗之戰。

三月,隋煬帝到達涿郡,此時“無向遼東浪死歌”已流行軍中,士兵紛紛逃亡。七月,隋軍進至遼中附近,所徵之兵多數未能按期到達。

儘管情況艱難,來護兒仍率隋軍接連擊破迎戰的高麗兵,向平壤進發。而高麗因連年征戰,也撐不住了。於是,高元遣使請降。

隋煬帝看有個臺階下,也就此罷兵。但高麗的投降不過是口頭說說,高元根本無意與隋修好。

中國歷史上最大敗仗,因何而起,為何而敗?

此後,直到在江都被絞死之前,隋煬帝楊廣始終沒放棄再徵高麗的夢想,但那時連自身都難保,就別提出兵了。

一場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敗仗,葬送了隋朝的國運。隋煬帝好大喜功,低估了高麗的抵抗意志,以為百萬雄兵一至,高麗便會乖乖投降。

他還低估了遠程作戰、補給難續的困難,自己御駕親征又統得過死,諸將縮手縮腳,協同混亂,最終釀成了三次大敗。

高麗這個爛攤子,只好留給了唐朝的一代雄主李世民,以及他的兒子李治來解決。

如果楊廣地下有知,也許會對後來者說句肺腑之言:戰爭不是遊戲,如把它看做遊戲,最終被玩的不是戰爭,而是你。玩輸的代價,就是江山社稷。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