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最愛的“玉山”長什麼樣?

Hi~新朋友,記得點藍字關注我們喲

乾隆皇帝最愛的“玉山”長什麼樣?

在綜藝《上新了故宮》最新一期節目中,乾隆時期的巨型玉雕《大禹治水圖玉山》驚豔亮相。

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館員王子林介紹,乾隆皇帝相信“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於是親自命人將《大禹治水圖》立體化,足足耗時六年才雕成,可以說是最早的3D打印,堪稱中國玉雕史上的藝術巔峰。

《大禹治水圖》玉山成品於十八世紀清朝乾隆時期。高224釐米,寬96釐米,重約5000公斤,是用最為名貴的密勒塔山和田(舊稱和闐)玉雕成。

玉山被置於高60釐米的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配,更顯得雍容華貴,互映生輝。

乾隆皇帝最愛的“玉山”長什麼樣?

玉山雕琢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整個玉山彷彿一座山峰,其上山石林立,山石間飛流直下,山石上人群聚集,揮鍁舞鎬,開山移石,疏洪導水,場面恢弘,氣勢非凡。

玉師們巧妙地結合材料的原有形狀,靈活安排山水人物,工藝之精美歎為觀止,不但是一部具有豐富內涵的壯麗史書,也是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

清朝乾隆年間,新疆和田地區的密勒塔山中,發現了一塊重達5300多公斤的特大玉石。

消息傳到了宮廷,乾隆皇帝聽後龍顏大悅,急命人速將奇石運往京城。

據《文史參考》,單是把這玉料從山上移至山下,最少也要兩三年的時間。

乾隆皇帝最愛的“玉山”長什麼樣?

在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世代傳頌。歷代封建帝王都以法先王,學堯、舜、禹來標榜自己。風光無限的乾隆皇帝,更是在心中把自己比作大禹。

清代的玉器作坊遍佈全國各地。乾隆時期,琢玉工藝的發展達到鼎盛,僅朝廷直接控制的琢玉場所就有10處,其中以北京、蘇州、揚州三地最為有名。

而大型玉器的琢制任務,幾乎均由兩淮鹽政所在地的揚州來完成。

乾隆皇帝最愛的“玉山”長什麼樣?

揚州藝人以獨有的山子雕而名聞天下。

山子雕是一種把圓雕、浮雕、線刻相結合的雕刻方法,此種雕刻方式十分注意利用玉石自然優美的形態,因色設物,隨形施藝,把人物山水、亭臺樓閣、花鳥魚蟲雕刻在一個立體的多重畫面上,層次分明,意境深遠。是雕刻中能使玉料獲得最高利用率的藝術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也是制玉技藝的最高水平。

因此加工《大禹治水圖》玉山,非揚州藝人的山子雕莫屬。

《大禹治水圖》玉山,從開採到最後全部完工,歷經十餘年,所用的工時和造價,已無精確的資料可據,但粗略估算,至少數十萬人工,耗白銀更是不計其數。

乾隆皇帝最愛的“玉山”長什麼樣?

如今200多年過去了,大清朝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紫禁城裡無數的奇珍異寶也歷盡劫波,或消失,或損毀。

可這座《大禹治水圖》玉山,卻奇蹟般地安放在原地,從未移動半步,也未損壞分毫。

這也印證了乾隆皇帝在玉石上的那首詩:

功垂萬古德萬古,為魚誰弗欽仰視。

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悔。



本文作者童薇菁,來源自文匯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