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三希堂


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是乾隆最鍾愛的書房。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三希堂

佈局

三希堂僅八平方米,但陳設幽雅、古樸,狹長的室內進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兩間小室,彌補了空間的不足,裡邊的一間利用窗臺設擺乾隆御用文房用具。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乾隆御書“三希堂”

匾額


乾隆皇帝書寫的“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對聯為“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其中豪素指書法)。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三希堂對聯

鎮堂之寶

乾隆是個大收藏家,三希堂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是堂內的鎮堂之寶。雖然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但三件“鎮堂之寶”的地位從未有過動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快雪時晴帖》,為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墨寶,以行書寫成,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摹本。此帖材質為紙本,尺寸縱23釐米,橫14.8 釐米。如今則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至明清年間,為降清明官馮銓所藏有。康熙十八年(1679年),馮銓之子馮源濟將此墨本呈獻給皇帝,堪稱“三希堂”第一珍品。

《快雪時晴帖》 全卷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王珣《伯遠帖》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它是作者給親友伯遠書寫的一通信札,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為行書早期的典範之作。全篇隨其本字之形,順其自然之態,而又通篇和悅,自然一體,有如天成。

《伯遠帖》是現今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被列為“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行第四。

《伯遠帖》 全卷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王獻之《中秋貼》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中秋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創作的草書書法作品,紙本手卷,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全文共三行,二十二字。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曆行書題“至寶”兩字。前隔水乾隆御題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題簽“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卷後有明董其昌、項元汴,清乾隆題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觀鵬繪畫各一段。卷前後及隔水鈐有宋北京“宣和”內府、南宋內府,明項元汴、吳廷,清內府等鑑藏印。

民國時溥儀將其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建國前和王珣《伯遠帖》一起被典當於香港一家外國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將滿時,國外有人意圖購獲,周恩來總理聞訊,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中秋帖》 全卷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石刻《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命人將內府所藏曆代書法作品,擇其精要,鐫刻成《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簡稱《三希堂法帖》)。完成之後,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法帖原刻石嵌於閱古樓牆間。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閱古樓外景


閱古樓,位於北海公園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右近分涼閣,與太液池對岸的震旦香林遙遙相望,始建於乾隆十二年。


乾隆皇帝的精神空間——三希堂,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閱古樓”三字為乾隆手書。樓內牆壁上,鑲嵌著《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石代書法集成石刻,共收集了我國從魏晉至明末135位著名書法家的340件楷書、行書、草書等作品,總計約十萬字左右。書法、刻法均極其精美,被稱為“雙絕”。


結語

紫禁城之大,三希堂區區斗室,卻是乾隆皇帝最為寬闊的精神空間。每日在處理完政務之後,他就從親賢殿西邊的小門進了三希堂,在窗前炕床盤坐,玩味古董書畫,揣摩古人筆意,幾可忘我。正是因為這裡集中國傳世書法之精萃,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書法藝術的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