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炒掉”物業的小區,後來都怎麼樣了?

建立物業的初衷是為了便於各小區住戶方便,,同時,也給一些人提供了工作,而近幾年來,物業與戶主的矛盾越來越大,物業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唾棄,有人就在問,為什麼要有城管和物業啊?以前不是都沒有嗎?

物業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也就三四十年,作為小區的安保,物業管理的對象是物業,服務對象是人,物業管理是集管理、經營、服務為一體的有償勞動,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同步增長。

那些“炒掉”物業的小區,後來都怎麼樣了?

物業管理公司,簡單的說,就是受業主委託管理小區的服務性企業,物業服務包括保潔、安保、小區綠化、水電費和房屋維修。

物業如果某項服務“失常”或者業主感覺到服務質量低於期望值,那麼,矛盾就開始了,不少業主就行炒掉物業,那那些“炒掉”物業的小區,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炒掉”物業的小區,後來都怎麼樣了?

去年成都晉陽路的會所花園小區,就因為業主自掏腰包請人趕走物業上了新聞;杭州有個小區真的嘗試了,炒掉物業自己管理小區,並且堅持了6年,但結果如何?小區經常失竊,綠化無人維護,衛生情況糟糕……小區的衛生、消防、治安全都成了大問題。

吳中區的港澳桂苑也炒掉了物業,業主聯合起來自力更生,結果也和杭州的那個小區差不多,小區大量的綠化帶淪為垃圾帶,有些垃圾已經整整三年沒有清理,垃圾滋生細菌蚊蟲。

去年7月,上海申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小區業主在財政上面產生問題,預售該物業撤離該小區嗎,半年來小區的環境全靠幾個業主委員會的成員維持,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那些“炒掉”物業的小區,後來都怎麼樣了?

看完這些例子,你還想炒掉物業嗎?

物業的確很多時候不作為,但現在很多小區都離不開物業,房屋的設備進行維修和管理,以充分發揮房屋及設備的效用,並且定期整治小區衛生,這些都是光靠業主很難做好的。

別急,雖然不少小區“自治”失敗了,但也有的小區“自治”的很不錯的,下面就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比如17年的雅美新居小區,業主聯合炒掉了老物業公司,但這個小區是選了一個新的物業來進行管理,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自治”成功,但他們也算是成功炒掉了舊物業,也算是成功了。

那些“炒掉”物業的小區,後來都怎麼樣了?

而沙湖十四中旁嘉豐苑小區的業主,也“成功”炒掉了,且沒有再挑選其他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小區採取業主自願或邀請的辦法,選出了業主代表管理小區日常事務,物業費按一定的標準收取,經過這麼長時間,雖然有些不方便,但小區依舊井然有序。

“炒掉”物業也許不難,但炒掉物業以後呢?

大家若真的想“炒掉”物業,建議先找到好的物業公司接替,成立業委會,難;換物業,更難;自管,難上加難!

想實現物業“自治”,還需要各業主的配合,不再是像以前一樣按時交物業費就行了,資金、業主們的配合、意見上的同意等等,各方面都要考慮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