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中,1900沒有下船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如果他下船,他的人生會如何?

放學後的teatime


《海上鋼琴師》修復後重新在國內上映,讓這部力作再次煥發光芒。



關於1900為什麼不下船的解讀有兩個。


屬於1900的“陸地”是海洋

1900從小在船上長大,對於他來說這裡就是他的家,船上的人就是他的“家人”。有著音樂天賦的他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都喜歡他,在這裡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可以讓他非常自信的生活下去。而對於沒有身份認證的他來說,遊輪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他不下船不是害怕探索新世界,因為他知道他一旦上岸船就會離岸,那是他的心理寄託一個依靠,也是他的根。外面的世界再大也不屬於他,屬於他的是音樂,是船。人可以裹足於船上,但他的音樂他的唱片會被世界所熟知。這也許就是1900小小的世界大大的舞臺吧。


1900不是一個人,是一個虛擬化的人

我比較偏向於這個解讀,1900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爵士樂。電影隱喻的可能是爵士樂的起源,興起,衰落的故事。電影裡為什麼他的名字叫1900?為什麼撫養他的偏偏是黑人?為什麼在那個白種人和黑種人矛盾尖銳的年代所有人都喜歡他呢?為什麼他不下船最後和船一起消沉?我大概講一下關於爵士樂的故事大家應該就會認同這個觀點了。

爵士樂起源於美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1900年左右),是非洲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結合。流行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概是1900鋼琴對決時的那個年齡。衰落於二十世紀中葉,這和船的爆炸時間相當。爵士樂屬於小眾樂種,那艘船也許就代表著它的生存空間。

也許導演比較鍾情於爵士樂想通過以人的方式來講述爵士樂的一生。


大家更認同哪種解讀呢?


卜靠譜電影


本月15號《海上鋼琴師》在國內重映,雖說在電腦上看了很多遍,但還是第一時間去影院重溫了一下。1900這個主人公所謂的名字,交代了他的出生年代,一個被遺棄的孤兒,被鍋爐工收養,以船為家,在輪船的最底層度過了他的童年!

養父的意外去世,讓1900失去了最後的親人,養父以海葬的形式進行了告別。鍋爐工是父親,船為家,大海就是家鄉,至此船與海構成了1900心中的全部世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離開這個世界。

在1900的這個世界裡,他就是主宰,琴鍵上的音樂隨著他的思緒穿越到外面世界的各個角落,他的音樂讓無數遊客著迷,也洞穿了所有聆聽者的靈魂,包括那位高傲的爵士發明人!

他無數次看著遊客走下船,也心酸而又無奈的看著心動的姑娘一點一點離他遠去,但當他走下舷梯,在接近陸地的那一刻,他望向了大廈林立的紐約,那個另無數移民瘋狂的美國,他猶豫了,因為他看不到眼前的這個世界的盡頭。踏上陸地可能有一萬種可能發生,但眼前的一切依然讓1900內心充滿了迷茫!

轉身之間,他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也領悟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他不能選擇出生,但他可以選擇以哪種方式結束,他可以無名無姓無身份證明,但他終究成為了傳奇!






週週撩電影


用1900自己的話來說:在船上有夢想,而又永遠不會超過船頭和船尾。你可以在琴鍵上彈奏出無限的快樂,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們認為禁錮“1900”的弗吉尼亞號是“監獄”。但是對於1900來說陸地才是絕望之地,人生就是這般矛盾。看似自由自在的我們卻受著各種束縛,最後歸於虛無。而終生只生活在船上的“1900”直到最後也沒有邁出大船一步,可他的世界是無限的;正是孤獨成就“1900”橫跨七大洋的鋼琴傳奇,也正是孤獨讓他的人生過早終止。

但是真正孤獨的人是他!還是我們呢?“1900”已經找到了自己可以掌控的琴鍵,自己可以踐行終生的生活方式。而我們大多數人呢?在這五彩斑斕的花花世界卻居無定所,心無所求。

最後“1900”獨自在船艙底張開手指,在人生的琴鍵上默默彈奏了一曲,然後與他的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入海底。


魅力大世界


相對單一封閉的環境限制了1900的人身自由,也限制了他對遊輪以外世界的認知,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那遊輪,相對世界而言,他是不存在的,沒有護照,沒有出生日期,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他對自己身份及才華的全部認同以及所有安全感都來自於那船上無比熟悉的一切,遊客是陌生的,陸地是陌生的,愛情是陌生的,這超出了88個琴鍵之外的未知世界讓他無力,讓他擔心,讓他恐懼,他也曾經嘗試與陸地發生聯結,他在港口給電話簙上挑選的陌生號碼打電話,然而話筒那邊傳來的生硬答覆更掐滅了他對陸地的好奇心,因此當愛情這樣人類最原始強大的精神動力都無法讓他戰勝自己走上陸地後,他選擇與失去大海的遊輪同歸於盡也是必然的。


岸邊青青


首先要知道1900的身世,他是在船上被發現的一個被棄嬰兒,而且在船長和船員的幫助關愛中,童年青少年都是在船上長大,所以對1900來說,這艘船就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家鄉,甚至是他的整個世界,在船上,他可以悠然自得的彈奏鋼琴,無憂無慮,也只有在船上,他才是一名鋼琴家,是1900,有一種對船的熟知和身份歸屬感。

但是陸地對他來說,是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但是這個廣闊的世界卻不屬於他,1900也無法在這片陌生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存在,陸地也讓1900恐懼,迷失,所以在第一次下船,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時定住片刻,然後轉身返回船上,因為船才是他能夠存在的意義,船對於1900來說,或許已經和他的人生融合在一起。

所以在二戰期間因為戰爭,1900所在的船被徵用,他也被迫來到陸地,而1900最後隻身返回報廢的船體恰恰說明,1900在陸地上的所見所想一定是讓他失望的,而最後船被報廢,將要強制爆破沉入海底時,1900選擇和船一同葬身海底,因為對他來說,這是他的世界已經毀滅,他的人生結束了。

所以我認為,1900下船來到陸地,一定是讓他失望的,最後在鬱鬱寡歡中選擇結束自己,他無法生活在一個和自己格格不入得世界。






90後大叔說


社會複雜,他已經沒有時間用來適應了。他和這個社會已經格格不入了。

如果下了船,他的人生會變得每天鬱鬱寡歡,最終結束自己的生命。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導演,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電影。

講述了一個被遺棄在豪華遊輪上的嬰兒(1900)的傳奇一聲,以及成為無師自通的天才鋼琴家。他可以用鋼琴演奏出來輪船上的每一個人,當他要下船的時候,他看到了陸地世界的黑煙囪,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最終沒有下去。

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下船之後他無法生活,就像在輪船上沒有爾虞我詐,只有善良的船長和船員。

換個環境已經不能生存,也不能適應了,只有輪船才是他的家,對於陸地的那種陌生感,虛無。是遊輪和船員們成就了他。

他和《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圖書室管理員老布倫處境一樣,習慣了體制內的生活,突然進入社會,已經無法繼續生活,最終落得自殺的下場。

1900也是這樣的情況,只習慣了輪船這個體制,被拋棄的嬰兒,被社會拋棄的人。

關注我一下吧!


流心影視


有人說是因為1900對於美好的嚮往致使他沒有下船,也有人說是因為1900對於陸上生活的恐懼使他最終沒有下船,那麼1900最終沒有下船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他親生父母把他遺棄在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這艘輪船便成為了他的歸宿,他的生活,他的宿命。

他本來就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除了他的養父Danny 之外,1900再也沒有真正親近的人,Danny離開他之後,便再也沒有人可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Danny怕他被搶走,只得將他藏匿在船上不能見世,他還告訴1900:除了弗吉尼亞號,外面的一切都是壞的。

某一天1990突然想去陸地看看,收拾好行李準備下船的時候卻退縮了,他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在陸地生活,他又回到了船上,這樣的解釋無疑是最為準確的。

他雖然一直在船上,但是從沒有和陸地上的信息變遷分開過,一等三等哪個艙他沒去過?他見的太多,他知道自己會迷茫,害怕自己因為生計而妥協,害怕自己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害怕自己和那個女孩的愛情也最終會消失於瑣事,這不是他想要的。

1900對未知的世界無法支配,他選擇了為自己的人生做最後的一個決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為什麼而活,所以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和廢船一同結束在海上。


影娛札記


其實1900是真正的英雄,他無法選擇怎樣生,但他一直在選擇怎樣活。無數的誘惑來來往往,他依然懷揣對自己最清醒的認知,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隨波逐流,盲目跟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