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中,1900没有下船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果他下船,他的人生会如何?

放学后的teatime


《海上钢琴师》修复后重新在国内上映,让这部力作再次焕发光芒。



关于1900为什么不下船的解读有两个。


属于1900的“陆地”是海洋

1900从小在船上长大,对于他来说这里就是他的家,船上的人就是他的“家人”。有着音乐天赋的他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喜欢他,在这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让他非常自信的生活下去。而对于没有身份认证的他来说,游轮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他不下船不是害怕探索新世界,因为他知道他一旦上岸船就会离岸,那是他的心理寄托一个依靠,也是他的根。外面的世界再大也不属于他,属于他的是音乐,是船。人可以裹足于船上,但他的音乐他的唱片会被世界所熟知。这也许就是1900小小的世界大大的舞台吧。


1900不是一个人,是一个虚拟化的人

我比较偏向于这个解读,1900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爵士乐。电影隐喻的可能是爵士乐的起源,兴起,衰落的故事。电影里为什么他的名字叫1900?为什么抚养他的偏偏是黑人?为什么在那个白种人和黑种人矛盾尖锐的年代所有人都喜欢他呢?为什么他不下船最后和船一起消沉?我大概讲一下关于爵士乐的故事大家应该就会认同这个观点了。

爵士乐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900年左右),是非洲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结合。流行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概是1900钢琴对决时的那个年龄。衰落于二十世纪中叶,这和船的爆炸时间相当。爵士乐属于小众乐种,那艘船也许就代表着它的生存空间。

也许导演比较钟情于爵士乐想通过以人的方式来讲述爵士乐的一生。


大家更认同哪种解读呢?


卜靠谱电影


本月15号《海上钢琴师》在国内重映,虽说在电脑上看了很多遍,但还是第一时间去影院重温了一下。1900这个主人公所谓的名字,交代了他的出生年代,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被锅炉工收养,以船为家,在轮船的最底层度过了他的童年!

养父的意外去世,让1900失去了最后的亲人,养父以海葬的形式进行了告别。锅炉工是父亲,船为家,大海就是家乡,至此船与海构成了1900心中的全部世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在1900的这个世界里,他就是主宰,琴键上的音乐随着他的思绪穿越到外面世界的各个角落,他的音乐让无数游客着迷,也洞穿了所有聆听者的灵魂,包括那位高傲的爵士发明人!

他无数次看着游客走下船,也心酸而又无奈的看着心动的姑娘一点一点离他远去,但当他走下舷梯,在接近陆地的那一刻,他望向了大厦林立的纽约,那个另无数移民疯狂的美国,他犹豫了,因为他看不到眼前的这个世界的尽头。踏上陆地可能有一万种可能发生,但眼前的一切依然让1900内心充满了迷茫!

转身之间,他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也领悟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他不能选择出生,但他可以选择以哪种方式结束,他可以无名无姓无身份证明,但他终究成为了传奇!






周周撩电影


用1900自己的话来说:在船上有梦想,而又永远不会超过船头和船尾。你可以在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快乐,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们认为禁锢“1900”的弗吉尼亚号是“监狱”。但是对于1900来说陆地才是绝望之地,人生就是这般矛盾。看似自由自在的我们却受着各种束缚,最后归于虚无。而终生只生活在船上的“1900”直到最后也没有迈出大船一步,可他的世界是无限的;正是孤独成就“1900”横跨七大洋的钢琴传奇,也正是孤独让他的人生过早终止。

但是真正孤独的人是他!还是我们呢?“1900”已经找到了自己可以掌控的琴键,自己可以践行终生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大多数人呢?在这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却居无定所,心无所求。

最后“1900”独自在船舱底张开手指,在人生的琴键上默默弹奏了一曲,然后与他的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入海底。


魅力大世界


相对单一封闭的环境限制了1900的人身自由,也限制了他对游轮以外世界的认知,他从来没有离开过那游轮,相对世界而言,他是不存在的,没有护照,没有出生日期,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他对自己身份及才华的全部认同以及所有安全感都来自于那船上无比熟悉的一切,游客是陌生的,陆地是陌生的,爱情是陌生的,这超出了88个琴键之外的未知世界让他无力,让他担心,让他恐惧,他也曾经尝试与陆地发生联结,他在港口给电话簙上挑选的陌生号码打电话,然而话筒那边传来的生硬答复更掐灭了他对陆地的好奇心,因此当爱情这样人类最原始强大的精神动力都无法让他战胜自己走上陆地后,他选择与失去大海的游轮同归于尽也是必然的。


岸边青青


首先要知道1900的身世,他是在船上被发现的一个被弃婴儿,而且在船长和船员的帮助关爱中,童年青少年都是在船上长大,所以对1900来说,这艘船就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家乡,甚至是他的整个世界,在船上,他可以悠然自得的弹奏钢琴,无忧无虑,也只有在船上,他才是一名钢琴家,是1900,有一种对船的熟知和身份归属感。

但是陆地对他来说,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但是这个广阔的世界却不属于他,1900也无法在这片陌生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存在,陆地也让1900恐惧,迷失,所以在第一次下船,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定住片刻,然后转身返回船上,因为船才是他能够存在的意义,船对于1900来说,或许已经和他的人生融合在一起。

所以在二战期间因为战争,1900所在的船被征用,他也被迫来到陆地,而1900最后只身返回报废的船体恰恰说明,1900在陆地上的所见所想一定是让他失望的,而最后船被报废,将要强制爆破沉入海底时,1900选择和船一同葬身海底,因为对他来说,这是他的世界已经毁灭,他的人生结束了。

所以我认为,1900下船来到陆地,一定是让他失望的,最后在郁郁寡欢中选择结束自己,他无法生活在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得世界。






90后大叔说


社会复杂,他已经没有时间用来适应了。他和这个社会已经格格不入了。

如果下了船,他的人生会变得每天郁郁寡欢,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电影。

讲述了一个被遗弃在豪华游轮上的婴儿(1900)的传奇一声,以及成为无师自通的天才钢琴家。他可以用钢琴演奏出来轮船上的每一个人,当他要下船的时候,他看到了陆地世界的黑烟囱,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没有下去。

因为社会发展太快,下船之后他无法生活,就像在轮船上没有尔虞我诈,只有善良的船长和船员。

换个环境已经不能生存,也不能适应了,只有轮船才是他的家,对于陆地的那种陌生感,虚无。是游轮和船员们成就了他。

他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图书室管理员老布伦处境一样,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突然进入社会,已经无法继续生活,最终落得自杀的下场。

1900也是这样的情况,只习惯了轮船这个体制,被抛弃的婴儿,被社会抛弃的人。

关注我一下吧!


流心影视


有人说是因为1900对于美好的向往致使他没有下船,也有人说是因为1900对于陆上生活的恐惧使他最终没有下船,那么1900最终没有下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他亲生父母把他遗弃在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这艘轮船便成为了他的归宿,他的生活,他的宿命。

他本来就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除了他的养父Danny 之外,1900再也没有真正亲近的人,Danny离开他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Danny怕他被抢走,只得将他藏匿在船上不能见世,他还告诉1900:除了弗吉尼亚号,外面的一切都是坏的。

某一天1990突然想去陆地看看,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船的时候却退缩了,他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在陆地生活,他又回到了船上,这样的解释无疑是最为准确的。

他虽然一直在船上,但是从没有和陆地上的信息变迁分开过,一等三等哪个舱他没去过?他见的太多,他知道自己会迷茫,害怕自己因为生计而妥协,害怕自己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害怕自己和那个女孩的爱情也最终会消失于琐事,这不是他想要的。

1900对未知的世界无法支配,他选择了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一个决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而活,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和废船一同结束在海上。


影娱札记


其实1900是真正的英雄,他无法选择怎样生,但他一直在选择怎样活。无数的诱惑来来往往,他依然怀揣对自己最清醒的认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