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文|江徐


當現實與理想產生矛盾,該如何平衡與取捨?

我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讀到一份答案。答案背後,藏著一種很多人嚮往卻不敢嘗試的活法。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具有“故事聖手”之稱的英國作家毛姆。他喜歡繪畫藝術,崇拜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

不惑之年,毛姆前往塔希提島旅行,見到高更畫作中的風景。旅行歸來,他以高更生平經歷為原型,創作出這部經典之作。

伍爾夫評價:“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在了高聳的冰山上,令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

它講述的正是一個平凡的人擺脫平庸,追尋夢想的故事。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黃維德飾演的史特利克蘭

1.“我已決定不跟你一起生活,我的決定不會改變。”

故事主人公的叫史特利克蘭,一箇中年男人。

史特利克蘭來自中產階級家庭。最初,他擔任證券交易所經紀人。工作體面,婚姻美滿,妻子漂亮能幹,兒女健康活潑——這樣的人生,應該讓人知足,並且珍惜。

在旁人眼裡,史特利克蘭是怎樣一個人呢?

心地善良,不愛說話,索然無味,對文學藝術毫無興趣,不過很會賺錢。他和妻子相敬如賓。

他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妻子相夫教子,偶爾在家舉行宴會,邀請一幫文藝圈的朋友,彼此附庸風雅。一年四季,無災無難。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它看起來平靜、平淡、平庸,很多人願意就這樣度過餘生。

這樣一種生活模式,讓人感到“淳樸的清雅”,史特利克蘭和妻子維持了十七年。直到有一天,他留下一封信,然而不告而別。

在信中,他寫道:“我已決定不跟你一起生活,明天早晨我就要去巴黎。這封信我到巴黎後寄出。我不回來了。我的決定不會改變。”

為何突然離開?又為何不再回來?他沒有交代。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摸準大多數人的病灶:“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四十歲之前,史特利克蘭是:溫文爾雅的丈夫、親切隨和的父親、品行端正的同事、誠實不欺的職員、循規蹈矩的市民。確切地說,他一直扮演著這些角色。

四十歲之後,史特利克蘭決定摘下面具,做回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2.“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故事的中我受史特利克蘭妻子委託,前往巴黎,試圖把他勸說回來。

見面後我才知道真相:史特利克蘭離家出走,完全是為了追求畫畫理想。

我覺得他瘋了——追求理想固然沒錯,怎能不考慮自己年齡,也不顧及家人感受,如此一意孤行,說走就走呢?

他堅定地給出答覆:“我必須畫畫,這由不得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落了水,他游泳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從水裡掙扎出來,不然就得淹死。

原來,史特利克蘭小時候的理想就是當畫家,在父親的意志下才去學做生意。人到不惑,恍然醒悟,人這一輩子,得為自己活一回。

史特利克蘭真的一門心思撲在畫畫上。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他租住一間小破屋,沒有舒適的環境,吃飯純粹為了填飽肚子,如果沒有吃的,忍飢挨餓也無妨。從不找女人。

積蓄花完,他開始找工作掙錢,當過導遊、翻譯、油漆匠。不論做什麼,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然後購買畫布和顏料。

史特利克蘭對物質世界漠不關心,他活在追求美的精神世界裡。

他從不回想過去的生活,不想著成名,也不在意畫得好不好,只是畫出流連心中的幻景。

“如果你不在乎一個人的看法,那又怎麼可能去在乎一群人的意見呢?”如此灑脫,讓史特利克蘭獲得了心靈的自由。

我們活得小心翼翼,八面玲瓏,繁華與燦笑背後,是夜深時分獨自咀嚼的倦意。

這難道不是因為,我們總是在將就、迎合、委曲求全,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英國作家多麗絲·萊辛說:“當你選擇了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後,又何必去在乎別人以與眾不同的眼光來看你。

史特利克蘭做到了。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3.“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

在巴黎,史特利克蘭遇到了畫家施特洛夫。

施特洛夫的創作能力很是蹩腳,卻有非凡的鑑賞水平。

史特利克蘭籍籍無名、窮困潦倒時,只有他看出這是位天才。他仰慕史特利克蘭的繪畫才華,容忍他的傲慢無力,願意為天才做任何。

史特利克蘭病入膏肓之際,施特洛夫不顧妻子反對,將他接到家裡悉心照看,還把自己畫室讓給他。

之後,情節突然反轉——史特利克蘭引誘了施特洛夫的妻子,使得她鬼迷心竅地想跟他在一起。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事實上,史特利克蘭想從她身上求取的,只是情慾的宣洩,以及創作上的需要——那段時間,他正想畫一幅裸體女人。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談情說愛。等我畫完,我對她也就沒有了興趣。”這一言行帶來的後果是:她服毒自殺了。

但他並不因此覺得羞愧,也不在意別人評價,因為他已進入價值觀改變的世界。

他的靈魂已經擺脫軀體,一股原始、野蠻、熾熱的力量驅使他前行,不論生存還是死亡,不管貧困還是疾病,他的心靈始終被一件事充滿:畫畫。

就像電影《霸王別姬中》中的臺詞:不瘋魔,不成佛。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高更自畫像

4.他永遠是一個朝聖者

為了畫出心中幻景,史特利克蘭成為流浪漢,四海為家,漂泊至塔希提島。

那個島嶼,與世隔絕,風景如畫,就像“隱藏在天涯海角的世外桃源”。史特利克蘭發現,這正是他多年以前夢寐以求的地方。生活在此,他感到如魚得水。

他娶了當地一個土著姑娘,過起穩定安寧的日子。他白天畫畫、看書,夜晚和妻子一起觀望星空。塵埃落定,歲月靜好。

“他永遠是一個朝聖者,心中縈繞著對某個神聖之地的鄉愁般的思念,而纏住他的那個魔鬼是冷酷無情的。”

再後來,史特利克蘭患上麻風病,面目全非,雙眼失明。在這樣的境遇下,他在房間牆壁上畫出一幅“精妙絕倫、神秘莫測、氣勢宏大、激情奔放、充滿原始肉慾的感性之美”的作品。

當他完成這幅“讓人對空間的無限的時間的永恆產生敬畏之感”的畫作,也就展示出了完整的內心世界,也終於獲得靈魂的安寧。

讀到此情此景,作家劉瑜說:“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寧靜。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勝利。

然後,他死了。

故事到此結束了。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英國作家毛姆

正如故事中的我所說,史特利克蘭是個很討厭、同時也偉大的人。

討厭,是因為他後來的自私、冷酷、粗暴、忘恩負義、從不考慮他人感受。

偉大,是因為他勇於擺脫平庸,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全力以赴去地追尋心中理想。

很難用世俗的“成功”定義史特利克蘭,畢竟他活著時逃避責任,窮困潦倒。有一點無疑令人敬畏: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仰望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