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中蜂,這些中蜂數據一定要熟悉,很有用


養中蜂,這些中蜂數據一定要熟悉,很有用

1.中蜂蜂王胸部厚度:4.45毫米;工蜂胸部厚度3.40毫米;巢脾中心距:31.42毫米;封蓋脾厚度:22.56毫米;

2.中蜂蜂王體長13-16毫米;雄蜂體長11-13毫米;工蜂體長10-13毫米,喙長4.5~5.6 毫米;前翅長7.5~9.0 毫米;

3.中蜂蜂王卵期3天、幼蟲期5天,封蓋期8天,共16天出房;工蜂卵期3天,幼蟲期6天,封蓋期11天共20天出房;雄蜂卵期也是3天,幼蟲期7天,封蓋期13天共23天出房;

4.中蜂蜂王巢房孔對邊距6-9毫米,工蜂巢房孔對邊距4.81-4.97毫米,雄蜂巢房孔對邊距5.25-5.75毫米;

5.中蜂的翅長約佔體長的64%,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6次,而西方蜜蜂只有235次,因此,中蜂的飛行速度比西方蜜蜂快,這樣不但可以縮短採集途中飛行的時間,增加採集次數,而且飛行靈活敏捷,善於避過胡蜂和其他敵害的追捕。據統計,中蜂在32秒鐘內能夠飛行1千米左右,在同樣的條件下,5分鐘內,中蜂有140只採集蜂返巢,意蜂只有96只蜂返巢。


養中蜂,這些中蜂數據一定要熟悉,很有用

6.中蜂不採膠;中蜂蠟顏色潔白,熔點66℃,比意蜂蠟的熔點64℃高些。

7.中蜂嗅覺靈敏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可採低濃度花蜜;

8.1只工蜂一生分泌蠟0.05克,約200片。由於氣候、蜜源等限制,一箇中等(4-6標框)蜂群年產蠟1~2千克,每產1千克蠟需耗蜜6~7千克;

9.育成1萬隻蜂,需蜂蜜1.14千克,經發酵調製的花粉蜂糧需1.5千克;

10.中蜂繁殖的最佳溫度34~35℃。蜂巢內如果沒有蜂兒,溫度的變化在14~32℃,蜂巢溫度的變化大致與外界氣溫的變化相同。蜂巢內有蜂兒時,有蜂兒的部分溫度就穩定地保持在32~35℃;蜂巢外側沒有蜂兒的部分,溫度在20℃上下。中蜂群內育蟲區的精確溫度為34.4~34.8℃;


養中蜂,這些中蜂數據一定要熟悉,很有用

11.中蜂在氣溫5~6℃時出現輕度凍僵,2~4℃時開始完全凍僵,0℃時完全凍僵;觀察研究顯示,中蜂在氣溫9℃就能安全採集鵝掌柴(鴨腳木)蜜源;在晴天,即使陰處氣溫只有7℃時,中蜂也能大量出勤採集柃樹(野桂花、山桂花)蜜源。

12.中蜂蜂王的卵小管數量平均226條,日產卵量平均約750粒,最高1067粒;而意蜂蜂王平均有350~400條,平均日產卵1500粒,最高3500粒;

13.蜂王性成熟期:中蜂出房後第3日,西蜂出房後第5日;

蜂王交配期: 中蜂出房後第6~8日, 西蜂出房後第6~10日;

蜂王婚飛次數:中蜂多達6次, 西蜂一般不超過3次;交配後貯精囊中 精子數:中蜂209萬,西蜂一般573萬;

雄蜂認巢飛翔:中蜂出房後第3~5日,西蜂出房後第7日;

雄蜂青春期:中蜂出房後第10~25日,西蜂出房後第12~27日;

雄蜂婚飛次數:3~4次;

工蜂羽化後至開始採集需要的時間18日;

14.按上述數據,中蜂群勢小,中蜂3型蜂個體小,中蜂3型蜂的發育期較短,中蜂巢房較小,都是鐵定的事實。

15.中蜂蜜房封蓋屬於乾白型,蜂蜜日產量比意蜂低,但善於利用零星蜜源,能早出晚歸以勤補拙。

養中蜂,這些中蜂數據一定要熟悉,很有用

16.中蜂抗寒,但怕震動易離脾,認巢能力差,易錯投,且白天晚上性情大變,白天性情躁,夜間溫馴。

17.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現工蜂產卵。

18.母女蜂王有時可以同巢交替,個別中蜂王老化還可以姐妹蜂王同巢共存。

19.中蜂不拒王,或者說中蜂群介王比較容易輕鬆。

20.中蜂工蜂扇風頭朝外,是向巢內鼓風;意蜂相反頭朝內,是向巢外抽風。

這些都是少有爭議的中蜂的數據和特性,還有幾個特點:

A.分蜂性強,易逃群。

B.盜性強,易引起互盜互鬥以致全場大亂。

C.中蜂造脾迅速,好咬舊脾,喜新脾。

D.中蜂抗美幼不抗歐幼,抗胡蜂不抗巢蟲,抗大蟎強抗小蟎弱,遇中囊病是滅頂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