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星禽畜糞便處理場將禽畜糞便“變廢為寶” !

11月15日,記者在位於雅星鎮調打村委會黎頭村的儋州健德原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禽畜糞便處理場看到,處理場採用生物菌發酵技術,使一堆堆禽畜糞便經過高溫乾燥滅菌除臭、發酵、放料粉碎、篩選等11道工藝流程的環保化處理後,被加工成複核微生物肥料,禽畜糞便變成“有機肥”,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據瞭解, 雅星鎮因地制宜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參照“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投入扶貧資金用來建設固定資產出租,讓貧困戶“坐”收固定分紅。

2018年,雅星鎮在與企業洽談簽訂框架協議的基礎上,利用1063戶貧困戶的1315萬元扶貧資金投資建設1.18萬平米雞舍、200平米倉庫及禽畜糞便處理場等,然後將這些建好的固定資產出租給儋州健德原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出租協議簽訂20年,貧困戶每年可獲得投入資金的10%分紅。禽畜糞便處理場於今年3月修建完工,5月份開始投入使用,佔地面積4畝。

“秸稈、雞糞等農業廢棄物,通過無害化處理和固體發酵技術處理後,實現糞汙不落地,沒有環境汙染,綠色清潔環保。”該禽畜糞便處理場場長符世贊告訴記者,處理原料從入場到出場只需要一週時間,速度快且產出量大,每天能處理糞便量達30噸,月產600—900噸肥料。同時,處理原料成本很低,除去人工、水電、包裝等費用,一包80斤肥料可以賣到80元,利潤非常可觀。目前,該肥料除在儋州本地銷售以外,還銷往白沙、東方等地。

“雅星鎮扶貧產業以養雞為主,每天產生大量雞糞,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雅星鎮宣傳委員李方熠說,建設禽畜糞便處理場後,不僅有效解決了環境汙染難題,貧困戶也受益,今年,該公司共為1063戶貧困戶4918人分紅131.5萬元。

李方熠告訴記者,處理場糞便處理速度快、效率高,利潤也高。下一步要將全鎮禽畜糞便和農戶廁所糞便都納入環保處理範圍,進一步提高糞便循環再利用率,形成完善的綠色清潔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在實現生態環保目標的同時,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增收。 (記者盤悅華 編輯王藝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