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部隊球隊,八一男足早已解散,八一男籃為何能撐到現在?

花瓣兒魚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八一男籃和八一男足前身都隸屬於八一體工隊,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體育工作大隊,是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管理的正師級單位,成立於1951年。下轄足球、籃球、排球、田徑、乒乓球、舉重、體操、游泳等項目隊,代表人物有足球的郝海東,籃球的王治郅,乒乓球的劉國樑、羽毛球的林丹等名將。八一男足之所以解散,不僅有內部體制制約更有外部環境劇烈變化產生的不適應,解散是必然的。

足球在國內是職業化程度最早也是最高的項目,隨著職業化進程的深入,八一男足的劣勢逐漸顯現,最大的問題當屬人才引進。八一隊的球員從全軍選拔,在非職業化的年代,球員身為軍人,訓練能得到保障。但是職業化後,部隊的劣勢逐漸顯現,首先八一隊無法引進外援,其次待遇遠低於職業球隊毫無吸引力,另外內援引進也有諸多限制,必須先參軍,加上職業球隊訓練更加科學合理,諸多因素讓八一隊的硬實力不再有優勢。

職業足球的升降級制度算是壓垮八一足球的最後一根稻草,1989年甲A聯賽初具雛形,1994年正式職業化,受限於實力,八一足球對在1997年降級到家B,4年蟄伏後又重返甲A,但此後的2個賽季頻繁換帥、球員內訌等原因導致戰績不佳,在評估各種因素後體工大隊在2003年將八一足球隊撤編,降級,同時撤編的還有八一遊泳隊。

當然提起八一足球隊還要說一說郝海東,郝海東轉會地方球隊,是八一隊走向的轉折點,那為何八一隊把當打之年的郝海東轉會大連。其實早在1994年烏拉圭佩納羅爾隊就對郝海東有意,但是體工隊直接否決了郝海東的轉會,當時的八一隊勵志要在職業足球上打出一片天地。

與此同時1995年大連實德的老闆王健林向八一隊提出引進郝海東也遭拒絕,1996年王健林再次行動,當時的大連市委書記和總政治部主任給八一隊寫信希望八一隊能支援地方足球發展,加之大連許以重金,終於郝海東在1996年以創紀錄的235萬元加盟大連,隨後郝海東帶領大連拿了5個聯賽冠軍,個人4次榮膺最佳射手,而八一隊於次年將入甲B。

而八一男籃能生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升降級制度,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不至於難堪的逐級滑落,並且男籃實力在亞洲位列一流,沒有外援引進對於球隊實力影響遠沒有足球隊大。上個賽季八一男籃就是以特邀嘉賓形式參加的CBA,相信隨著職業籃球發展和部隊制度改革,八一男籃前景堪憂。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


熊貓愛踢球


八一男足撤編,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職業化後,因為體制特殊性,無法適應;其二是當時的大裁軍背景。

先說第一。因為八一是軍隊性質,所以,無法引進內外援,尤其是無法引進外援,使得他們在和其他俱樂部比賽時,始終處於下風。

而且,八一和其他俱樂部不同,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主場,職業化後,10年內,他們換了7個主場,包括山西太原、陝西西安、雲南昆明、河南新鄉、河北石家莊、廣西柳州、湖南湘潭。職業俱樂部,最大的特性就是歸屬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粉絲“粘性”,而八一這種,雖然子弟兵到處受歡迎,但這和歸屬感不同。

再說其二。從1950年3月開始,中央軍委作出大裁軍決策,而從2003年開始的,是第10次大裁軍,2005年前,精簡20萬官兵,其中主要對象,是“非作戰部隊及機關和其他管理機構”,而八一體工大隊下屬的幾支隊伍,屬於“非作戰部隊”,是剝離對象。
據《足球報》當時報道,軍隊高層認為,“八一足球隊,花錢在幾個項目最大,跟其他職業俱樂部相比處於劣勢,成績還不如籃球和其他項目”,所以說,首當其衝。也就是說,足球成績不如籃球,所以,足球撤編,籃球保留。
時任八一體工大隊大隊長的李富勝,多次找軍委上級領導反映情況,但卻無法改變決定,當年8月,八一足球隊正式被撤編,同時撤編的還有游泳隊。

當時,對於足球隊有三種安排:整體轉讓、集體掛牌、集體轉業。其中,整體轉讓無疑是最佳方式,當時,歐洲一家體育用品公司想要出手,湖南省也打過主意,但最終都未能成功,球員集體掛牌。

當時的主力球員,都找到了下家,青年梯隊被衡源收購,也就是後來的南昌八一,現在的上海申鑫。
2003年12月1日,八一在湘潭2比1擊敗紅塔,那也是八一踢的最後一場職業聯賽,有著52年曆史的八一足球隊,就此告別歷史舞臺。

劉量包體育


八一籃球隊是軍隊的一面旗幟,會一直存在,不會輕易解散的。在延安抗大已經有籃球隊。


艾147759266


首先CBA沒有升降級制度,八一隊這幾年雖然成績不行但是不會降級,而中超墊底了是要降級的,在引入外援政策後,軍旅是不能有外援的,所以成績一年不如一年。八一男足的落寞必然會發生的,男籃也剩下如今的苦苦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