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讀研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研究生的獎學金,因為相較於本科,研究生的獎學金確實顯得有些豐厚。而研究生的獎學金又不同於本科時候的獎學金,研一時候要成績,研二時候要科研成果,而除了這兩個佔比較大的,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部分,社會活動。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社會活動包含很多,有各種職務的加成,例如研究生會的幹部,或者班級的幹部,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加分。除了職務這種人頭少,分值高的,還有一些陽光普照分,比如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熱心公益,以及各種社會活動。也正是因為陽光普照,也正是因為分數佔比確實不小,也正是因為研究生獎學金的豐厚,一幕幕人間鬧劇跌宕上演。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前幾天和畢業留校讀博的師弟聊天,他一席席發人深省的話,讓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也讓大家看看我們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我問他,我說你讀研期間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說,“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我說你開什麼玩笑,他說,“當你經歷了和我一樣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怎麼沒人理我?

研究生都是以實驗室為陣營,師弟也不例外,與他一屆的剛好是四個女生,而且都是學霸級的。從考研結束到研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不過一年,然而這一年並未讓飽受考研折磨的學弟恢復過來,所以研一上學期的課程學得不是太好,而考試難度卻又很高。面對獎學金的誘惑,面對不容失手的考試,他選擇了求助同門。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因為都是一屆的,而且天天一起科研,一起吃飯,所以關係都還不錯,最後大家商議決定,考試的時候誰寫完了就把答案發到群裡,因為四個女生都是學霸,只有學弟學習一般,所以發答案的任務就平均分配到了四個女生身上。提前佔好有利的考試座位,提前建好群組,提前高興了起來。考試如期而至,數學學科果然不負眾望,不僅計算量大,而且難度也不小。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師弟也不是完全不會,只是得不到拿獎學金的高分,所以只能掙扎得靠自己先做著,等待群裡的曙光。考試時長兩個小時,半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半小時過去了,群裡杳無聲息。學弟知道大家得先自己做,所以沒敢打擾。但一個半小時過去了,他忍不住了,在群裡說,“大家做完了麼?”,“答案開始向我襲來吧!”,“?”,“……”,“怎麼沒人理我?”。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我問他,到最後有人發答案嗎?他說,誰也沒有。考完試,他沒有說話,四個女生都說,題目太難了,剛剛好在考試前做完,實在沒時間,太不好意思了。學弟只是淡然一笑,淺淺地說了句,沒事。我後來勸他,作弊本身就是不對的,拿獎學金靠的是自己真本事,別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他說,也是那次考試結束,我才明白這個道理。

今天獻血還來的及嗎?

師弟說研一完全靠的是成績,所以獎學金評選起來還沒有什麼懸念和爭議,因為分數就是硬道理。而研二的時候,一切又不一樣了。研二評獎學金靠的是科研成果,除了前面那些同學發了頂級期刊、會議或是拿發明專利的,後面的人成果都差不多,而這個時候,拼的就是我們說的社會活動了。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由於研究生會的幹部和班級幹部都是當初就選好的,所以現在根本來不及,而一些班級活動,也都早已結束,當初不知道涉及加分的,現在也沒法彌補,而唯獨剩下的就是熱心公益,而當中赫然寫著的一條就是無償獻血。所以大家都集體奔向了血戰,開啟了前所未有的獻血狂潮。師弟覺得獻血是自願的,不應該是有條件的。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而當身邊所有人都去了,和他科研成果一樣處於獎學金邊緣的同學也去了,師弟也坐不住了。在班長統計個人分數截止的那個中午,師弟問班長,“今天獻血還來的及嗎?”。班長說,這個真不知道怎麼算,如果你去了,有證明,我就給你報上去。師弟急忙打車去了血站,獻上了他那滿腔熱血。後來的結局有點搞笑,學院在評獎前將獻血日期限定在了上一學期結束前。

師弟說,原以為研究生獎學金拼的是努力和能力,結果現在成了尊嚴和身體。再也不想因為獎學金,把自己變成這副熊樣子;再也不想因為獎學金,放棄了良知和原則。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我不會選擇用尊嚴和身體爭取這可笑的獎勵,再也不會。

“如果能再讀一次研,我不會選擇爭獎學金。”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考研專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