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上這162所大學,最容易保研北大!

在高三的時候~

就有想到未來要考研的同學請舉手!

「高考」考上這162所大學,最容易保研北大!

然而,你們有沒想過,考研跟你考上的大學息息相關呢?今天小編想跟大家科普一下考研中的“保研”。

作為國內最高學府,北大一直是很多學生心中神聖的學術殿堂。每年的高考,更是隻有各省的前幾十名才有機會被北大學錄取。儘管很多外校本科生錯過了高考考入北大的機會,但是他們依然通過讀研,實現了求學北大的夢想。

按照我國目前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讀研除了傳統的考研外,還有保研這條路可走。當然,保研除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薦免試生資格外,接受高校還對本科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表現有比較高的要求。

最近,北京大學公示了2018年擬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和免試博士研究生名單,共計有3120名優秀學子入選,其中免試碩士生2195名,免試博士生925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優秀學子都來自哪些高校。

北大2018年本校保研率超53%,近70%選擇本校

在全國內地2800多所本科高校中,具有保研資格的大學僅有366所,基本上是211大學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屬重點大學方有保研資格。這366所高校中,不同高校的保研率差別卻非常大,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以超過50%的保研率遙遙領先其他高校。

根據北京大學公示的本校2018屆的推免生名單,不含醫學部在內,全校推免生共有1500名。而根據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公佈的數據,2014年北大本部共錄取內地本科生2809人,這也意味上北大2018年校本部本科生的保研率達到驚人的53.4%。考慮到每年北大都會有部分學生未能畢業或者中途退學等情況,北大2018年校本部實際的保研率或超過55%。

從北京大學公示的2018屆免試碩士生和免試博士生名單統計來看,來自北大本校的免試碩士生795名,免試博士生242名,共計1037名。這也意味著近70%北大本科生保研本校,選擇外校或其他科研院所的佔比不到30%。

保研北大的2018屆本科生來自全國162所高校

根據北京大學公示的名單,2018年共計有3120名優秀學子入選推免生名單,其中免試碩士生2195名,免試博士生925名,這3120名學子來自全國162所本科院校。不過,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高校外,也有一些來自非雙一流高校的優秀學子入選其中。

北大2018年推免生中來自北京大學本校的本科生共有1037名,佔全部名額的1/3,包括免試碩士生795名和免試博士生242名。除了北大外,武漢大學入選名額達到108名,位居第二。此外,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本科生較多,基本都超過了30名。

相比之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排名靠前高校的本科生較少。總體來看,大部分學子來自雙一流名校,特別是位於北京的重點高校入選名額一般都較多。

162所高校中,也有一些非雙一流高校入選,包括西南政法大學、湘潭大學、河北大學、山西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遼寧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不過,這些高校入選名額較少,基本上在10人以下。北京大學2018年推免生本科畢業院校統計如下:

「高考」考上這162所大學,最容易保研北大!

「高考」考上這162所大學,最容易保研北大!

其實不僅僅是北大,就算是想考其他學校的研究生~本科的時候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高三的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了!為了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最後,分享幾個保研北大的故事

希望對正在迷茫的高三的你有所啟示!

她保研北大金融學,但她也曾經歷過同班同學的“智商”碾壓

成績:績點4.1,專業排名第一名

榮譽:曾獲得3次國家獎學金、花旗銀行未來精英獎學金、4次甲等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獲得四川省優秀畢業生、殷孟波金融教育基金優秀學生、西南財經大學優秀畢業生、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進校第一天,我就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要努力轉專業。

在一年的努力後,我成功從英語專業轉到金融與理財實驗班。之前讀英語專業的時候,我感到很吃力;但是轉專業之後,學習也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般輕鬆。實驗班大神雲集,智商和情商都在受著碾壓。我甚至一度懷疑過自己,是否適合在實驗班這種學霸集中地生存。

然而,還好我依舊年輕。既然年輕,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總該需要一次奮不顧身的拼搏,去到我心裡魂牽夢縈的地方,看看那裡的風景,經歷一次因努力而獲得圓滿的時刻。

“既然選擇了拼搏,也就選擇了風雨,哪怕會有荊棘叢生在未來的路上”。於是,整個大二學年伴隨我的,是寢室深夜亮起的電腦,是經世樓大廳小夥伴們疲憊的面龐,是頤德樓H座紛繁錯亂的圖表亂碼……不再去想到底結局怎樣,只是在過程中盡全力,然後就可以坦然接受結果,或好或壞。

回首我的大學四年生活,有笑聲有淚水,有抱怨有收穫,但更多的,是一種成長的心態——不再懼怕時而的糾結與急躁,或者撲面而來的失望與無助,只要方向正確,持續朝著陽光走,慢慢經歷事情,慢慢吸收成長,慢慢舒展著眉頭過日子,慢慢長成一個優雅明澈的女子。內心豐盈安寧,性格澄澈豁達。

她保送至北大國發院,大學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圖書館

成績:績點3.8,專業綜合排名第一名。

榮譽:曾獲得甲等學業獎學金、道德風尚獎學金、科研科創獎學金、農行三等獎學金。

我本科階段的前三年基本都在圖書館度過。除了上課,去食堂吃飯,回寢室睡覺,其它時間都在圖書館看書。因為我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學生。比如數學,我是那種需要花很多時間看數學書、做數學題,期末才可能上90分的類型;而不是隨便過兩眼書就能考100分的類型。所以我要花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在數學上。但是英語類科目,我不需要費多少力氣也能上90分。

現在考研複試結果也出來了,我留意觀察了一下我周圍考研的同學,凡成功者無不是早起晚睡刻苦準備考試的,哪怕是大家眼中的學霸、學神也是經過很久持續的勤奮才考出的高分。寒窗是學習的必經之路。

說到學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一直以來大家都說“揚長避短”,我卻認為應該是“揚長補短”,尤其是對於未來有讀研計劃的同學。所以我們不能一味逃避躲避自己不足的地方,數學薄弱就花時間補數學,英語不行就花時間練英語,體質不好就花時間多鍛鍊。

我們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其實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孰本孰末,什麼是根本的主要的、什麼是微末的次要的。如果目標是出國,那麼練習好目標語言等能提升申請競爭力的就是“本”;如果目標是保研,那麼提升績點和競賽科研就是“本”;如果目標是考研,那麼對應學科的學習和年底的考試就是 “本”;如果目標是直接工作,那麼一切能提升待人接物工作能力的就是“本”。

每做一個決定之前,我會花幾分鐘想一想:這件事孰本孰末?若有利於本,行;若與本無甚關係,否。時刻問自己:現階段的目標是什麼?我做的事情是否有助於目標的實現?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有些與目標不相干或有副作用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大學可以自由,但不能享樂。

她保研北大教育經濟學,一直把快樂當成求學的最高境界

成績:績點4.13,專業排名第一名

榮譽:獲得2次國家獎學金、唐立新光華菁英獎學金、四次甲等獎學金,2次科研科創獎學金。獲得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 WSU-SWUFE全球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快樂是求學的最高境界——秉持著這份初心開啟了我的四年大學生涯。學習是我大學期間的主陣地。學習的快樂更多體現在我對於問題的思考和求索,我喜歡百思不得其解但最後又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社團和比賽是我大學期間的另一個主戰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相互激勵、相互學習、不斷充實著自我,和隊友們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鬥熬夜備賽的那段成長經歷讓我終身難忘。

我的保研道路,從申請北大、清華、人大等學校的夏令營,到取得這些學校的入營資格,堪稱打了一場從三月一直持續到九月的持久戰。

其實保研更多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參營的過程也是提前體驗感受學習的過程,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夏令營安排的講座、交流會等活動都足夠給你一個直觀的感受,你會在參營過程中發現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項目或者你是否適合這個項目、未來能夠有很好的發展。

在這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中,我並不滿意已經收穫的夏令營offer。我認真反思自己的參營過程,覺得自己還是更偏向人文社科方向,但又不願放棄原先所學財經基礎。於是結合自己的學生教育工作經歷和自身興趣重新進行了定位申請。

去年9月,我預推免如願拿到了北大匯豐的財經傳媒和本部的教育經濟學兩個項目的offer。可以發現,個人的經歷、學習興趣在保研的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提前做好定位分析,才能“百戰百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