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文|飛魚說史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後裔,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如果說春秋時諸侯林立,那麼戰國就是國家走向大一統的前奏,春秋的“亂”和戰國的“戰”,構成了東周的主旋律。

那麼東周為何會滅亡呢?

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說白了是周王室的權勢不斷衰弱,導致了可以管轄的土地越來越小,而被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卻逐漸做大,可以管轄的土地面積也越來越大,在那個土地就是生產力、就是財富的年代,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權勢。

所以可以說,戰國時期諸侯國紛亂的戰爭是以爭奪土地和人口為目的的。

但是分封制是一套自上而下的嚴密體系,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了諸侯,而諸侯也要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又要分土地給士。

那麼周王室的土地隨著分封越來越少,而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反而越來越大了呢?

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分封制。

分封制起於商朝。

分封制,自商朝始,就是天子把自己的宗親或者有功之臣,封在邊遠的地方為王、侯用來維護自己的統治,這套制度的基礎是以血緣關係為統治核心的宗法制。

商朝被周朝滅亡之後,因為周朝的國都處於中原大西北的鎬京,面對遼闊的疆土,周天子覺得有點鞭長莫及,於是開始大規模的分封王族弟子和功臣為諸侯,這些被分封的諸侯,有世襲權力,但要服從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王室安全。

周王室的土地越來越小。

到了周幽王時期,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好戲,結果犬戎攻過來的時候,烽煙點起來了,諸侯卻沒有人來救,於是西周滅亡。

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西周滅亡,諸侯擁立周幽王的兒子為周平王,周平王為了躲避犬戎的威脅,就把都城東遷到洛邑,此時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大打折扣了,諸侯們看著周天子好欺負,慢慢也就不再朝貢,在自己的封地上當著土皇帝。

這就導致了,周王室的土地,慢慢的就沒有了,因為分封出去的諸侯,自立為王,各自為政,誰會拿著自己擁有的財產,貢獻給沒有聲望的周王室呢。

此外,周王室周圍的諸侯國,對於周王室的土地,那是垂涎三尺,於是總在想辦法蠶食周王室,到了戰國末期,周王室的土地只剩下了洛邑周邊的百里土地,再後來被呂不韋滅掉,周朝壽終正寢。

戰國七雄的土地越來越大。

說完了周王室的土地,我們再來說戰國七雄的土地,這些被分封的諸侯,他們在自己的封地上享有所有的權力,說這些被分封的諸侯國是“國中之國”也不為過,此外這些土地還是世襲的。

起初,這些被分封的諸侯所佔有的土地面積也並不大,嫡長子享有世襲權,而庶出之子亦會分到土地,分來分去,世襲諸侯自然不斷被削弱權力,周王室對於諸侯國的駕馭也更能得心應手,這也是分封制最理想的構想。

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不能號令天下諸侯了,也就是說被分封的土地變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稅負、人口等等都是諸侯自己的了,這樣一來,諸侯自然想盡辦法擴大自己的封地,於是乎,大國兼併小國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當然,隨著諸侯實力的壯大,他們也開始貪戀權力,自己的土地也不再繼續下分,因為他們都看到了晉國的滅亡,就是被卿大夫瓜分了。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戰國七雄通過對外的兼併戰爭,在戰國中期幾乎瓜分了整個中原,而且此時戰爭的性質已經完全有別與春秋時期的戰爭了,春秋時期幾乎不打滅國之戰,只要對方臣服,尊其為霸主,諸侯國的戰爭目的就達到了,也就此打住了。

但是戰國時期卻是以滅國之戰為目的了,因為土地就那麼多,只有滅了別人的國家,才能霸佔別國的土地,這樣才能強大自身。

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土地和現在有著天壤之別,還有很多都是沒有開墾的,本著開墾了就是自己的原則,這些諸侯自然會不遺餘力,再加上鐵質工具和牛耕的推廣,土地資源得到了極大的利用。

由此而來的是以分封制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而新興的地主階級逐步掌握了土地的控制權,被分封的諸侯,代表的正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飛魚說:

秦國由於保護周王室有功,被周平王分封為諸侯,隨著秦國地強勢崛起,加緊了對周王室土地的蠶食,到了最後周王室就剩下了洛陽周邊的土地,直至被秦國滅亡,可以說周朝的滅亡正是因為分封制。

周王室土地越來越少,諸侯國土地越來越大,直至最後秦國統一華夏之後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這其實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是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的緩慢過程。

東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那戰國七雄的土地怎麼沒有因為分封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當生產關係跟不上生產力的時候,勢必會發生變革,這就是歷史推動著社會逐步向文明靠攏的根源所在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秦朝推行郡縣制是歷史的必然,為何有學者說秦朝正是因為實施郡縣制而二世速亡呢,其實這是因為秦朝在推行郡縣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激化了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導致群起而攻之。

這也是為何秦朝推行郡縣制而速亡,西漢的“漢承秦制”卻維持了幾百年統治的根源所在了,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