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的職業?

mic神


其實,很多人都想偏了,現在不害怕被人工智能取代,更害怕被時代所淘汰。新版職業大典裡,近兩年已經有699個職業被淘汰了,也就是說原來好好的職業,後來沒有市場,像“滅絕生物”一樣消失了。所以,我認為最可怕的是,既可能被社會發展自然淘汰的職業,又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雙壓力”職業。主要有五種職業,最好不要長期幹。

【一】安置性崗位。

職場上有許多職業,沒有成長性,別人是不斷成長,你像殭屍一樣複製日子。好的職業,首要標準是具有成長性,今年是職場小白,三年是資深員工,五年後可能是主管,十年後可能是總監,年薪從3萬增長到百萬。很多職業天花板特別低,就算幹到退休也就是一個辦事員,工資不會超過5000元。比如,那些從事後勤服務、輔助服務、群眾服務等簡單型職業,按部就班,不費腦子就能幹,是個人就能幹的崗位,說句難聽的,就是安置型、養老型的,別的崗位都能提拔,就這些崗位,每次提職都沒人想起來。

【二】臨時性崗位。

2016年曾下過一個關於規範勞務派遣制用工模式的通知,要求勞務派遣工只能用於臨時性崗位,且不能超過10%,說明臨時性崗位,往往被單位安排勞務派遣制員工。勞務派遣制員工發展空間非常有限,因為不是單位的“自己人”,只是勞務公司派來當“長工”的,薪酬福利只有正式工三分之一。為什麼叫臨時工呢?就是單位想辭退就辭退,一點也不長久,一點也不安穩,辛辛苦苦幹二十年,可能就被趕出大門。凡是工資低、流動性大的崗位,都不要長幹。比如,加油工、服務員、售貨員,等等,員工像吃流水席一樣的換,月薪就一兩千元,誰願意長幹,都是臨時過渡一下。

【三】輔助性崗位。

2017年規範勞務派遣用工市場後,開始流行業務外包制用工模式。什麼意思呢?就是企業可以把非主體業務崗位當作輔助性崗位,打包成一個業務項目,整體外包給業務外包公司來管理。比如,把公司的保安、保潔、食堂人員、服務人員,甚至是一個庫房、油庫、食堂、維修等部門,都可以整體外包。勞務派遣工還屬於派駐人員,外包人員只是一個“用工符號”,在企業財務報表裡只是一個工作量和勞務費符號而已,連個“人頭”也算不上。外包公司只想賺人頭費,用人企業又不管你,你說你能有啥發展前景。

【四】替代性崗位。

有關政策規定,替代性崗位,可以返聘退休人員,也可以僱傭臨時季節工,也就是說,企業在替代性崗位上,可以明目張膽地使用“臨時工”,連勞動合同都不用籤,高興了給你籤一個勞務合同,根本不受勞動法保護,你被欺負了只能走民事。比如,農民工、門衛、環衛工、綠化工,等等。有的單位為了省錢,乾脆直接僱傭退休人員或者農村人員,連社保都不用上,啥福利都沒有,一個月就開一兩千元,你不願意幹,隨時被替代,甚至一些已經有退休金的老工人搶著幹,年輕人要4000元,退休工人給1200元就幹。幹這種崗位,你還指望有啥前途?

【五】退出性崗位。

從最新版職業大典來看,近年來有600多個傳統職業消失,又崛起600個新興職業。很多職業已經主動要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被新型職業取代,還有一種可能,這種職業必然更新換代升級,導致文憑不高的人註定被淘汰。比如,諸如裝配工、零配工等流水線上的操作工,諸如車工、鉚工、切割工、噴漆工等簡單機械性操作工種,諸如收銀員、理貨員、港口駕駛員、定點巡線的檢查工等簡單勞動崗位。再比如,雖然是機床操作工,但升級為智能數控機床後,沒有本科學歷還真幹不了,老一代操作工就會被淘汰。這樣的夕陽工種,從一開始就慎重選擇,當你幹十年,成為熟練工之後,可能瞬間被機器人取代,想轉型都嫌年紀大了。

總結,每年有幾千萬年輕人闖入職場,就像一群梅花鹿湧入社會叢林。職場如江湖,年輕人光有滿腔熱情、充沛精力還是不夠的,還要有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格局。凡成大事者,必有長遠眼光,低頭拉車,抬頭看路,才能越混越好,讓家人越過越好。所以,年輕人不要長期從事這五性崗位(職業),就算走投無路,可以過渡性幹幾年,早晚要轉型到有成長性的職業,否則越混越差,難以翻身。這裡沒有職業歧視,只有忠言逆耳利於行。


職場火鍋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的很多工作將逐漸被替代。這已經不是一個預測,而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


花旗銀行:中國77%的工作會被替代

2016年1月,花旗銀行聯合牛津大學發佈的報告《TECHNOLOGY AT WORK v2.0》表明,中國77%的工作將會被機器人代替,“被替代率”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埃塞哦比亞的85%。被業界看好的“未來製造中心”印度,其“被替代率”也將達到69%。

77%,這是一個相當令人震驚的數字。

如果以工作人數計算,意味著:每4個人中,就有3個人失去工作。

如果以3人核心家庭(父母與1個孩子)計算,意味著:每2個家庭中,只有1個人能獲得工作。

該研究還表明,自動化浪潮的最大受益者是北美,最大受損者則是中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整體上面臨著自動化浪潮中最大的風險。


牛津大學:美國47%的工作會被替代

早在2013年9月,牛津大學卡爾·弗瑞(Carl Benedikt Frey)和邁克爾·奧斯本(Michael A. Osborne)發表了《就業的未來(The Future of Employment)》研究報告,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被計算機取代的可能性。

根據其研究結論,美國47%的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會被計算機取代。其中被替代可能性高達97%、98%、99%的工種羅列如下:

整體上來看,可以通過下面的圖表查看各類型工種被替代的可能性。


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49%的工作會被替代

野村綜合研究所2015年1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20年內日本勞動人口的49%將被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替代,下面是最可能被替代的100個工種。而英國則有35%的工作將會被替代。


不可替代性的構築:發展空間與現實道路

對個人而言,增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尋求更廣闊的需求空間,這是一個相對現實的途徑。

那麼,哪些領域會產生更多的工作機會呢?根據花旗銀行的報告,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IT領域(24%)、工業領域(19%)以及健康醫療領域(14%)。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IT領域除了一般的IT業務以外,主要集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傳感器等領域。這裡的工業領域主要集中在自動化、機器人、3D打印以及運輸。

當自動化浪潮這一趨勢來臨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潮而動,創建和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只有這樣,才能免於“被替代”這一恐懼。


機器人大王


沒有被人工智能淘汰的職業,只有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勞動者。

隨著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發展,整個職場上確實風聲鶴唳,“狼來了”的呼聲就沒停過,今天某某說這個職業將被人工智能淘汰,明天那個職業將被人工智能消滅。是淘汰了職業和崗位嗎?顯然不是!真正在過程中被淘汰的是勞動者,職業仍然存在,只不過完成它的將不再是“人”!

僅是路人觀點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一些簡單重複的崗位將被人工智能取代

筆者一直從事製造行業工作,在行業內部關於打造“工業4.0”的呼聲已經響了很多年,實現了嗎?並沒有!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隨著雲計算的登臺和大數據管理進入工廠,在國內的製造行業裡也開始出現人工智能設備,例如“AGV小車”。當前的人工智能,主要解決的是操作簡單單一,重複性多的崗位。代替原來的人力搬運、分類、判別和包裝。將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崗位逐一取代,在工廠如此,其他地方亦然。高速收費站的ETC通道,廚房裡的洗碗機器人,銀行裡的自助辦理業務平臺,這些也許還夠不上人工智能,但是它卻向我們證明一些崗位的可替代性。一個APP就能辦成的事,何必浪費人力;一條線就能搞定的事情,何必放一群難管理的人在哪裡。

當然,職業沒有消失,但是崗位卻沒有“人”什麼事了,這樣的結果和淘汰並沒有什麼兩樣。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一些審核認證工作崗位將被取代

這裡之所以單獨說,是因為審核認證工作量大,所需資料複雜,由人工確認效率低,並且不易達成。那麼隨著大數據庫和數據共享的規模化,一些資質累的審核工作慢慢也能實現人工智能按標準進行卡控,取代部分原有需要人工確認完成的動作。這個過程雖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但是從銀行還有一些金融方面的認證方法上看,這個過程距離我們並不遙遠,達成也只是時間問題。

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最終的走向是讓其具備人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最起碼能替代人來解決一些難以搞定的問題。在人工智能量產的一些設備身上,我們目前能看到的還是比較少的,最起碼它還不夠“智能化”。但是,長遠的趨勢看,以及從各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上分析,慢慢的人工智能將具備更多替代人來作業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將來會有更多的崗位由人工智能來實現替代。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分人失業也確實是時間問題。

將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崗位那部分人的“去向”

新的時代必然有新一輪的洗牌,人工智能時代也不例外,也許是你也許是我都有可能面臨失業,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被洗牌的命運或者被洗牌以後再就業的問題呢?在筆者看來,一個人多元化的能力提升必然成為時代的要求,以前講一個笑話:“不會開挖掘機理髮師不是個好廚子”,現在看來未必如此,技多不壓身,我們考慮到崗位被取代的可能,就必須去主動地學習新的技能,開發新的崗位。人工智能確實佔領了一部分崗位,但是隨著它的到來,同樣也會創造出許多崗位。作為勞動者,自我的能力提升才是職場競爭力的核心。

僅是路人談職場

被洗牌確實是一種殘酷的現實,但是並不表示我們咒罵它,躲避它就能逃得脫。始終來看,職場上最靠得住的是我們自身,多考慮幾步,多用心改變自己,人工智能的到來對你我並不是壞事!


僅是路人


未來所有職業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但賦予人工智能超能力的還是人,所以叫“人工”智能。

未來幾乎什麼職業都會失業!

人類為數不多的工作之一,就是以機器人為工具,進行深入科學研究,改造自然!

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會改造自己,提高人類文明等級——《奇遇未來》看看吧,網搜閱讀。


沉思未來


我基本贊成樓上觀點,智能到最高,就可以代替我們人類了,不對,是取代我們人類。

不死,不老,沒有感情束縛,計算速度超快,思維敏捷,肉體加持,精神加持,擁有各種現代化的能力。

電影是基於現實的,你可以說現在不是,但將來沒人可以肯定。簡單說,我們對待機器如同中世紀對待奴隸一般,誰知道它什麼時候反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