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時0分,一枚中國“火龍”升空,首次一週雙箭,再創一個新紀錄

11月17日18時0分,又一枚“火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這是中國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又一次成功的發射,此次發射的是多媒體衛星系統α階段A、B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再次獲得圓滿成功。

18時0分,一枚中國“火龍”升空,首次一週雙箭,再創一個新紀錄

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中國用“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已經讓大家習以為常了,此次發射真正的突破在於兩枚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同一發射場的發射間隔時間,從13日發射“吉林一號”到17日發射多媒體衛星系統A、B星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創造了中國同一火箭在同一發射場發射間隔最短紀錄。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也是中國研發的新一代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也是一種快速響應火箭。該型火箭全長為20米,起飛重量為30噸,主要負責發射300公斤級別低軌衛星。該火箭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車載機動方式發射,看上去與導彈發射方式相似。與中國傳統的液體運載火箭進入發射場要準備3個月左右相比,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進入發射場後最多需要7天就可以具備發射條件,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完成發射,被稱為中國擁有的發射速度最快的火箭。實際上,此次發射距離13日的發射只用了5天時間,表明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發射效率獲得了進一步提升。

18時0分,一枚中國“火龍”升空,首次一週雙箭,再創一個新紀錄

眾所周知,小型固體火箭還有著發射成本低、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週期短和保障條件少的特點。隨著國內外對低軌小衛星發展需求的增長,發展可以快速把有效載荷送到目標軌道的火箭成為中國航天人的一大目標。快舟一號採用的是國際通用衛星發射接口,以一車一箭為基本發射單元,從接受訂單到履約發射只需要8個月時間,這種服務效率也大大提升中國火箭發射服務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快舟一號甲完全按市場運作的方式不斷接到新的訂單也證明了其在商業上的成功。據透露,目前總共有近20枚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正在陸續完成生產中,將會迎接更為繁重的發射任務。

18時0分,一枚中國“火龍”升空,首次一週雙箭,再創一個新紀錄

除了在商業上擁有強大競爭力之外,快舟一號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其快速補充在軌衛星的能力。這種快速響應火箭在特殊時間的戰略意義就在於接到任務可以很把衛星送到目標軌道,並及時為地面提供空間服務,同時還可以快速完成下一次發射任務的準備。這對國家控制太空的能力,進行太空戰略防禦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另外,隨著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成熟,中國固體火箭技術的穩定性也會進一步獲得提升。

總之,中國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可以在一個發射場5天間隔發射兩枚運載火箭,而且都採用一箭多星的方式發射,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對國家戰略安全都是一件大好事,值得國人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