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车队沿着格罗兹尼南部公路前行,3辆武装轮式运兵车上坐满蒙面的特种兵,记者车是两辆瓦斯牌俄产中巴,每辆车前和靠近车门处都有两位特种兵荷枪实弹地守护,最令人担心的是车门边还放了一箱开盖的手雷。

万一车辆触雷,这可是二次爆炸,去车臣反正命已搭上,也只有保佑了。

车队至莫兹托克进行换乘,中巴车变成了周边焊满钢板的卡玛斯卡车,这是台风第一代装甲运兵车。

实际上与莫斯科环卫部门的拉圾车没有大的区别,只是周边是封闭的钢板。

台风运兵车內部就更让人惊讶,车厢内三排木头长条凳,凳脚分别用铁架固定,车周边挖了多个射击孔,有防弹玻璃。

车开动起来,没有任何避震系统,过沟坎就像坐山车,重重地弹起来,又死死死砸下去,称之为拉面包的车。

从莫兹托克出来进入车臣境内,因为有些路段在进行争夺战,车队必须绕行。

“过山车”是实心死胎,充分发挥越野性能,一进入荒野,怒吼起来,连护送的装甲车都躲得远远的。

车队行进中有好几次戏称“绿地”就是停车方便。

车队停在一处低洼处,由于没有女性,大家迅速解决,有些记者抓紧抽烟。

护送的特种兵分队也多路战术队形排开,带队的总统高加索问题办公室的伊戈尔.尤里耶维奇怕出事,招呼大家迅速上车。

车队在黄昏时分抵达车臣标志的纪念碑,我们从防弹车的射击孔望去,纪念碑周边布满沙袋和伪装网,插着俄罗斯红白蓝三色旗,纪念碑上弹孔累累。

进入格罗兹尼必须要翻过一道几百米高的山丘,车队沿着曲折的公路吃力爬行。

在进入车臣后,一条好好的公路,守军都将其用障碍布置得弯弯曲曲,隔十多公里便有一处检查阵地,所有车辆进入检查区,必须在检查线外等待哨兵挥旗,才能进入,驾驶员从驾驶室出来后,所有人必须举高双手,接受武装军人的搜查。

我们车队尽管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官员带队,但是查验车队却不例外,记得有个偏僻的哨所没有接到电报,哨所如临大敌,呜枪令车队停在安全区外,并用高射机枪对准我们。

当时还真吓出一身冷汗,万一喝多了,手指头一勾,全完蛋!

未完待续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第二次车臣战争亲历》摘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