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你想看的都在這兒

今天一大早,#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的話題躥上了微博熱搜。

起因是一位消費者入住7天連鎖酒店時,發現床單上有他人頭髮和疑似嘔吐物,顧客質疑酒店並未更換床單。而7天連鎖酒店的清潔人員稱頭髮是清洗時沒注意粘上的,床單上的汙漬可能是運輸中碰到的,“避免不了”。這則視頻在網上傳播,又引發了網友關於經濟型酒店衛生狀況的討論。

在鮮姐看來,經濟型酒店頻頻入鏡社會新聞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網上以“7天連鎖酒店”為關鍵詞搜索,能搜出來很多類似“衛生狀況堪憂”、“床單暴力蒸白”、“毛巾擦馬桶”、“住宿遭針孔攝像機偷拍”、“會員信息被盜”的負面新聞。在微博上,網友對經濟型酒店的態度也明顯的貶多於褒。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相比於衛生狀況不合格,背後的數據更有意思,從去年初至今,7天連鎖酒店總數近兩年已減少239家。曾經經歷過“黃金10年”的經濟酒店們,日子確實過得越來越難了。

從曾經的行業翹楚到現在的關店頻頻,7天連鎖酒店到底經歷了什麼?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上市再退市,從經濟酒店到平臺企業

7天酒店創始人叫做鄭南雁,畢業於中山大學計算機系,1991年進入廣東省經貿委計算中心工作。1993年,他創辦勞業電腦軟件公司,開發“千里馬”酒店管理系統。2000年,鄭南雁偶然認識了攜程創始人季琦,隨後加入攜程擔任華南區總經理。

兩年後季琦離開攜程,先後創辦如家、漢庭,鄭南雁也在2004年創辦7天。雖然起步較晚,但7天的早期成長不可謂不快,從創立到上市僅用4年時間,2009年11月20日,7天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繼如家之後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國酒店企業。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2012年,被市場嚴重低估的7天酒店完成私有化,從美國退市。雖然那時候7天的增長速度還是很快,但鄭南雁卻決定帶領7天重新轉型。

在接下來的4年時間裡,鄭南雁大刀闊斧,用驚人的速度把7天從一家經濟連鎖酒店成功轉型為擁有20多個酒店品牌、涵蓋酒店、公寓、咖啡連鎖的平臺企業,會員人數超過8000萬,門店總數超過3700家。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鉑濤集團旗下品牌

2015年,中國酒店業巨頭錦江國際集團出資83億元戰略投資鉑濤集團。投資完成後,錦江國際持有鉑濤81%的股權。2017和2018年,錦江又對鉑濤集團的股份發起收購,目前錦江國際持有鉑濤超過96%的股份。如今,錦江國際坐上全球酒店集團第二把交椅,在規模上僅次於萬豪國際集團。

所以,即使你出行根本不考慮7天這樣的經濟型酒店,但你可能也躲不開麗楓、希爾頓歡朋等中高端酒店,他們還是一家的。

可以說,7天酒店向鉑濤這個平臺型企業的轉型,確實是順應了社會消費結構變化的,鄭南雁看準了“消費升級”時代即將到來,用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的酒店業發起了多重顛覆。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內憂外患,市場份額被擠佔

然而完成了向平臺轉型的7天,並不是高枕無憂了。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頻頻關店,經濟酒店競爭激烈

據上海錦江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7天系列酒店總數為2229家,較去年減少97家,另據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7天系列酒店為2326家,較2017年減少142家。也就是說,

不到兩年的時間內,7天系列酒店共關閉239家門店。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7天連鎖酒店官網截圖

中國飯店協會公佈的歷年酒店相關數據顯示,在近兩年內,7天連鎖在全國眾多經濟型酒店品牌中關店總數最多。此外,據2019年錦江酒店三季報顯示,經濟型酒店出租率、平均房價及每間可售房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每間可售房收入下滑幅度最大。

同樣下降的還有經濟型酒店整體出租率 73.3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5%;平均房價為160.71元/間,比去年同期下降0.84%;每間可售房收入117.9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47%。在分析人士看來,經濟型酒店品牌各項指標紛紛下滑,可見其盈利能力在不斷下降。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除了本身中國飯店協會聯合盈蝶諮詢發佈的《2019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顯示,截至 2019年1月1日,中國連鎖酒店品牌規模最大的是如家酒店,擁有門店2253家,客房233226間;其次是漢庭酒店,擁有門店2283家,客房220646間;隨後才是7天連鎖酒店,擁有門店2326家,客房201432間。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外資酒店分羹,中端酒店崛起

這兩年,對於經濟型酒店來說,OYO是一個足夠讓人頭疼的對手。

OYO最初是印度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互聯網思維模式來操盤快捷酒店。過去一年,OYO通過對國內大量單體酒店的快速整合,被視為酒店界的拼多多。

OYO在國內“瘋狂”簽約酒店,被簽約的酒店,經營選址不發生改變,服務檔次高低差異較大,七八十元四五百元的都有,甚至除了臨街店面,還有不少位於公寓樓、城中村、居民區的酒店。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截圖自OYO官網,“花更少,住更好”

就是這樣一匹黑馬,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大額擠佔了對國內連鎖酒店的市場份額,2018年三大連鎖酒店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7.43%、6.88%和6.59%;而2019年三大連鎖酒店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62%、5.32%、和4.85%,相較於去年,分別下滑1.81%、1.56%及1.74%。

截止2019年1月1日,OYO酒店門店數為5656家,客房270785間,遠超如家、漢庭和7天連鎖酒店。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不收加盟費的OYO酒店、各大在線旅遊平臺開拓民宿領域,傳統連鎖酒店的市場份額將不斷被擠佔,特別是對經濟型連鎖酒店的衝擊更大。

以快捷酒店為代表的經濟型酒店曾是酒店巨頭獲客增收的利器。然而,伴隨新開發的中端品牌店快速增長,經濟型酒店在集團內部的地位面臨威脅——以首旅酒店為例,去年新開業和頤、如家商旅等中高端酒店243家,開店數明顯超過如家、莫泰等208家經濟型酒店。

去年錦江股份旗下新開酒店類型也發生變化,其淨開業中端酒店799家,而經濟型酒店淨開業數量為-50家。其中,七天系列酒店全年淨開業-142家,從2017年末的2468家減至2018年底的2326家。此外,以漢庭為“中流砥柱”的華住集團,也在不斷強調中高端酒店是開發主力軍,該集團預計今年將新開800-900家酒店,其中75%-80%為中高檔品牌。

據中國飯店業協會公佈的《2019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稱,從2016年開始,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增長開始下滑,存在一種想要轉型卻不知如何轉的困境。

截至今年1月1日,全國經濟型酒店客房同比增長20.04%,弱於中端酒店57.24%的增速,原因之一是部分大型連鎖酒店集團將公司資源傾向於快捷酒店的升級市場,形成了中端發展提速現象。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核心競爭力不在,路在何方?

快捷酒店輝煌時最大的誘惑力,就是平易近人的價格和標準化服務。然而,當消費升級的浪潮襲來,千篇一律的房間和略顯廉價的裝修卻被新一代消費者厭倦,更別提令人無法放心的衛生和安全問題。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頻發的經濟型酒店衛生安全亂象的背後,是酒店管理存在諸多弊端,問題核心在於人力資源與企業成本之間的矛盾。

經濟型連鎖酒店的成本構成分為:人工成本、能耗成本和衛生成本。房價越低,人工、衛生等成本所佔的比重就越大。許多經濟型酒店為實現盈利,降低人工等成本,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酒店人房比失衡,繼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客房衛生、安全等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解決全行業的運營和管理水平問題,如從統一工作標準、管理程序以及不定期抽查等方面著手。”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個並不算複雜的問題,多花一兩百元就能享受一個更加安心的住宿環境,這並不是一個很困難的選題,不少消費者更願意愉快地忽視掉快捷酒店而奔向名字拗口的中端酒店的懷抱。

中端酒店迎合消費需求的變化,更傾向於傳遞住宿品質,營銷能力更強。在這方面,經濟酒店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可言。

中國80後窮學生開始住酒店的時候,正好是如家、7天,錦江之星崛起的時候。工作後,有了收入,這一代人慢慢開始有機會住一些中高端、甚至豪華的酒店。而本身家庭條件就比較優越的很多90後、00後,可能都沒有住過一天7天或如家,就直接進入了中端酒店的消費群。

兩年關店超200家!隨處可見的“7天”,為什麼不見了?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7天方面則做出了“存量換新”的回應,預計在三年內對全部門店做一個升級;還要進行“雙品牌運行”。一方面,7天優品在二三線城市主打品質,一方面,7天酒店在三四線城市主打規模。看樣子是準備經濟酒店和中端酒店兩手抓了。

至於效果幾何,先看看衛生狀況有沒有改善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