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利斧和鮮血?中世紀劊子手的真實生活

面罩、利斧和鮮血?中世紀劊子手的真實生活

忘掉那個戴著兜帽和麵罩,揮舞著斧頭,滿身血汙的劊子手形象吧。關於這個神秘的中世紀人物,我們真的不太瞭解。

01

1573年5月的一個下午,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名叫弗朗茨·施密特(Frantz Schmidt)的19歲男子站在他父親家的後院,正準備用劍將一隻流浪狗斬首。他最近剛剛完成了“斬首”無生命的南瓜訓練,開始在活生生的動物身上練習。如果他順利的通過了這最後一個階段的練習,施密特將正式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成為一名砍人的劊子手。

多虧了這位名為弗朗茨·施密特的劊子手,他寫了一系列日記,詳細地記錄了他作為劊子手的生活,描繪出了16世紀這個神秘職業的豐富圖景。他的日記讓我們難得地看到了暴力背後的人性,揭示了一個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經常對受害者表示同情的人。但更重要的是,劊子手其實也只是普通人,人們對滿身血汙、手持利斧的劊子手抱有的恐怖印象,與事實真相相去甚遠。

那麼,幾百年前在歐洲做這項工作是什麼感覺呢?“劊子手”最初又是如何成為一個合法的職業的呢?

面罩、利斧和鮮血?中世紀劊子手的真實生活

02

從歷史上看,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在努力加強國家的刑事執法。當時的歐洲,有點像美國的西部蠻荒時期,大多數罪犯都逍遙法外。所以,當抓到罪犯時,需要一個可以展示給公眾的執法過程,以儆效尤。因此,需要公共劊子手來執行這項工作。

但是,民眾可不會排隊爭搶這份工作。這份絞死、斬首或燒死罪犯的工作,絕大多數人都會敬而遠之,這也確實無可厚非。事實上,那些最終成為行刑者的人並沒有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相反,是工作找上了他們。

在某些情況下,屠夫們會被強迫來當劊子手,或者以免死為條件讓罪犯來擔任劊子手。通常情況下,劊子手是通過家庭傳承的方式進入工作崗位的。在這個職業中,大多數人的父親都是他們的劊子手師傅。甚至,連日記作家施密特都是劊子手的後代。他的父親極不情願地接受了這項工作,因為一位王子很隨意的任命他父親為皇家劊子手。

03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子承父業的傳遞創造了長期“處決王朝”,這種傳統的王朝在中世紀時期遍佈整個歐洲。

但是,這些王朝的存在也形成了當時劊子手糟糕的形象。人們被困在這種家庭就業循環中,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其他的就業機會。這些以死亡為職業的人在社會上沒有人願意與之交往。因此,劊子手通常被置於社會的邊緣,甚至被迫生活在城鎮邊緣。

在當時,沒有人會邀請劊子手到家裡來做客。甚至在許多地方,劊子手被禁止進入教堂,劊子手結婚只能在家裡進行。有些學校甚至都不收劊子手的孩子。

這樣的社會隔離意味著,劊子手只能與其他社會最底層的人來往。比如,妓女、麻風病人和罪犯等“不受歡迎的人”。這更增加了公眾對劊子手及其家人的猜忌和鄙視。

面罩、利斧和鮮血?中世紀劊子手的真實生活

因此,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劊子手的存在變成了一個難題。他們既對維護法律和秩序至關重要,但卻因為這份令人討厭的工作而被社會拋棄。大眾對職業劊子手的態度也是含混不清,認為他們不可缺少,但絕對是不純潔的。

04

然而,這項病態的工作也有一些職業上的好處。劊子手們可以從一種叫做“havage”的稅收中受益,這種稅收讓他們有權免費從市場小販那裡拿走一部分食物和飲料。更重要的是,當局通常會給劊子手提供免費住宿,而且免除他們的過路費和稅收。其實,這些微薄的津貼是為了補償社會對劊子手的孤立,並迫使他們留在工作崗位上。

中世紀的劊子手雖然社會地位非常低下,但他們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專業精神卻值得稱道。很多人認為,執行死刑似乎只是需要一點蠻力和粗暴,但實際上,劊子手需要相對較高的專業技能才能順利完成這項工作。

在行刑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期望劊子手每次都能乾脆利落的成功執行。但如果他失敗了,他不僅會被指控為無能,而且還會被指控行為殘忍。在歐洲的一些地區,劊子手一次斬首的劈砍次數被限制為三次,如果還不能成功斬首將會引發可怕的場面,產生嚴重的後果。在當時,一個不成功的劊子手會受到憤怒的觀眾的攻擊,如果他倖存下來,當局還會通過扣發薪水、監禁甚至解僱來懲罰他。

面罩、利斧和鮮血?中世紀劊子手的真實生活

在這樣的壓力下,要求劊子手必須儘可能完美、利索的執行行刑任務。這也意味著他們要對人體有較清晰的瞭解。與我們猜想的正相反,劊子手並不是沒有受過教育。事實上,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他們的社會階層成員的識字率非常高,而且還具備人體解剖學的基礎知識。

這反倒讓這份工作具有了濃濃的諷刺意味:有些殺人的劊子手同時還兼做救人的醫生。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有趣的社會悖論:那些不想在社交上與劊子手有任何關係的人會來到他的房子,要求讓他治病。就包括在我們前文中提到的“寫日記”的劊子手施密特,他治癒的病人比他處決的人要多得多。而且,施密特在日記中寫道,如果不是被迫當劊子手,醫生將是他理想的職業。

05

現在,我們可以拋開中世紀劊子手那血淋淋的恐怖形象。相反,真實的歷史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一位普通人被迫從事了一項大部分人都不會做的血腥工作,而在那個時代,執行死刑被視為維持和平的關鍵。因此,他們也只不過是執法環節中的普通一員。

施密特的故事還有一個最後的轉折。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由於其引人注目的專業精神,使他獲得了非同尋常的尊重,這導致他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州班貝格鎮的官方劊子手。這也為施密特贏得了豐厚的薪水,並讓他與家人在一個大房子裡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然而,他仍然因為他的工作而受到羞辱,他發誓決不能再把這種悲慘的命運傳給他的孩子們。

最終,作為一個70歲的退休老人,施密特呼籲巴伐利亞當局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從他們父親的痛苦遺產中釋放出來,他的大膽嘗試獲得了成功。

他的孩子們最終從劊子手街區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並被賦予了追求自己事業的權利,正如施密特一直希望的那樣 —— 劊子手的故事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