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名」豐潤區——王官營鎮地名故事

王 官 營 鎮

「唐山地名」豐潤區——王官營鎮地名故事

1958年建王官營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改鎮。鎮政府駐王官營村,轄王官營、焦莊、千佛院、田各莊、北黑山溝、南黑山溝、田家灣、刁莊、西尖山峪、北尖山峪、何家營、東張莊子、石衚衕、曹莊子、鮑莊、上水路、下水路、燕子峪、新白草坡、何家峪、施家營、皈依寨、東胡各莊、西胡各莊、九間房、豐富口、楊家峪27個村委會。

何家峪

據查,明末何姓建村,故稱何家峪。

燕子峪

據查,明初,晏姓建莊,稱晏子峪,後演成燕子峪。

施家營

據查,明初施姓自山東遷此立莊,故冠以姓氏命村名施家營。

焦家莊

據查,該村系明初焦姓所建,故稱焦家莊。

新白草坡

據查,1961年因修邱莊水庫,將黃昏峪公社白草坡村中一部分人遷此定居,故命村名新白草坡。

下水路

據查,明初建村。因有泉水自東北上水路村流來,該村較之低些,故稱村名下水路。

千佛院

據《豐潤縣誌》載:千佛寺,在千佛院村東小山上,人稱昔時石佛無數。建村年代無考,但清康熙版《豐潤縣誌》中村名已出現。

鮑莊

據考曹氏墓碑,該村系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曹、鮑兩姓所建,始稱曹公莊。清末分兩村,該村鮑姓多,乃稱鮑莊。

曹莊子

據考曹氏墓碑,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曹鮑兩姓建村,始稱曹鮑莊。清末分成兩村,該村多曹姓,故稱曹莊子。

何家營

據查,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有一湖南將領叫何仁的奉詔於此佔產立莊,故稱村名何家營。

東張莊子

據查,明初,張姓建莊,故稱張莊子。因系縣內重名村,1982年改稱東張莊子。

田各莊

據查,1979年從村中王旭炎家院內出土田氏墓碑三座,上記有:明初有田氏三兄弟於此立莊,始稱田各莊。

西尖山峪

據查,該村始建於清朝中期,因村東有山,名尖山,村建山西,故命村名西尖山峪。

北尖山峪

據查,清初建村,因村南有山,名尖山,村建山北,故稱北尖山峪。

石衚衕

據查,清代中期,唐姓一家自灤縣下五嶺遷此定居,後繁衍成莊,因村居一狹長山溝,故取村名石衚衕。

北黑山溝

據傳,明代建村。因村址坐落於山溝之中,附近有山,名黑山,故以方位借山名稱北黑山溝。

南黑山溝

據查,明代建村。因村址坐落於黑山和西城山兩山交界的山溝之中,故取村名南黑山溝。

刁莊

據傳,唐代有刁氏三兄妹(刁龍、刁虎、刁賽花)在村北城山佔山立寨,遂取村名刁莊。

田家灣

據查,明初田姓建村。因村西南有溪水流過,村居水灣,遂冠姓氏取村名田家灣。

楊家峪

據查,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楊姓自附近白草坡村遷此立莊,因村居山凹中,故稱楊家峪。

豐富口

據碑文考,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先有張明魁一家來此落居,繁衍成村後,因村居兩山之間,為求生活富裕故稱豐富口。

西胡各莊

據查,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有朱、常兩姓隨軍至此落居,因該地常有胡人駐紮,又分東、西兩片,該村居西,故稱西胡各莊。(胡人,指當時居住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

東胡各莊

據查,該村與西胡各莊同時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由朱、常兩姓始建。因當時常有胡人駐紮,村址又分東西兩片,該村居東,遂稱東胡各莊。

(注:後續會為大家陸續介紹唐山更多區縣地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