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雄縣相莊市級非遺叉會

說起相莊村的叉會那可是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相傳相莊村的叉會源自宮廷。清末一位曾在宮廷從事飛叉表演的藝人,輾轉流落到相莊村。


雄安新區雄縣相莊市級非遺叉會


本村村民曹順、曹振朋、高樹春、孟朝榮等人見此人的叉藝高超,主動要求從師學藝。此人便欣然應允,從此在相莊村定居,收徒,傳藝。該藝人因為喜愛相莊村民的尊師重道、勤奮好學,就將自己飛叉技能毫無保留的悉數傳授給相莊村民。叉會這一宮廷技藝自此在相莊村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雖歷久而不衰,愈歷久而彌新。相莊叉會歷代傳承人,自創始人曹順起,第二代曹臣,第三代張玉林,第四代張乃民,第五代高增旺,第六代曹文正,叉會技藝薪火傳承,不斷完善發展。更為可喜可賀的是2018年相莊叉會申請非遺成功,被列入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莊叉會從此登上更加高端的大雅之堂。


雄安新區雄縣相莊市級非遺叉會


叉會會長 高增旺

目前相莊村叉會成員已經發展到40餘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0多歲,年齡最小的10幾歲。每年春節或者其他喜慶集會,相莊叉會都會活躍在雄縣、霸州、文安、白溝、高碑店等地,給人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無限樂趣。(文摘自金板凳)

關於相莊叉會前段時間我報道過,今天我們在嘮嘮吧。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雄安沛橋工作室楊雄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