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說歷史】清初賀州人民的反清鬥爭

在富川瑤族自治縣流傳著一首古老的歌謠,因歌詞中帶有“蝴的蝶”被後人稱為蝴蝶歌,這首歌歌頌的是富川的瑤族同胞英勇抗擊敵人的故事,不少包著頭巾穿著布衣的老人家們還會時不時哼起它來。


【大寶說歷史】清初賀州人民的反清鬥爭

在幾百年前的清朝

有一群團結的的富川人民

為了抗擊清朝、保衛家園

踏上了反清的鬥爭中

大順軍與南明的反清鬥爭

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崇禎於煤山自縊身亡。

【大寶說歷史】清初賀州人民的反清鬥爭

同年,中國東北滿族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領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京師,入主中原。清軍入關後,民族矛盾激化,各地開展瞭如火如荼的抗清鬥爭。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大順軍餘部和南明小王朝都在賀州地區抵抗過清軍。賀州當時的瑤族也先後組織起來抵抗清軍,這一時期抗清的鬥爭前後達17年。

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明神宗孫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成為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

【大寶說歷史】清初賀州人民的反清鬥爭

【大寶說歷史】清初賀州人民的反清鬥爭

順治四年七月,明宜國公焦璉復陽朔、平樂,魯可藻復賀縣、富川,引兵至平樂,與焦璉兵會。克潯州(桂平),復梧州。在永曆政權收復富川之後,豪山人御史何延樞之子、監軍僉事何圖覆在家鄉進行抗清的準備工作。富川瑤族人民就團結在何圖復的周圍開展活動。谷塘各地瑤民在進攻富川縣城時組織了武裝的地主,要他們交弓弩手以代替交糧餉。順治六年四月,明將堵胤錫與清兵戰于衡州(衡陽),堵胤錫戰敗,逃到龍虎關(當時系湖南永州屬地)。龍虎關守將曹志建欲殺堵胤錫,堵胤錫率子逃入富川瑤寨。瑤民保護了堵胤錫,將他秘密送到何圖復的軍營中,堵胤錫化險為夷。曹志建因此記恨何圖復,率領軍隊攻擊何軍。富川瑤族民眾與何圖復緊密團結,跟曹志建奮戰八月有餘。最後,曹志建將何圖復誘殺,並滅何圖復全家,但曹志建的精銳也喪失殆盡。

順治四年到六年(1647-1649年),在中南、西南各地聯明抗清的形勢下,共同抗清。

王心領導的反清鬥爭

富川瑤族人民在以後的十餘年中,高舉義旗,大張旗鼓對清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據周志德研究,瑤族人民自己組織的抗清鬥爭,首先是由王心領導的。

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張獻忠養子、抗清名將李定國進入廣西,攻桂林,七月破城,清守將定南王孔有德舉火自焚而死。李定國接著進攻廣西各地,除梧州外,廣西全省皆復。此時,廣西瑤民及農民王心和蔣乾相與明宗室朱勝農、明將豐城侯李茂先、總兵龔瑞等一起,率富川全縣瑤族人民在富川支援李定國。順治十年(1653年),王心義師與昭平、平樂、賀縣的義師,在駐平樂玉版的廖篤增統領之下,倚山背險、築浚城池、打造軍器、囤積糧草、擴充兵員。待李定國率部打到富川,作為內應,合作抗清。廖篤增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與進犯玉版之清兵作戰時犧牲。順治十二年(1655年)九月初九日,數千人集合於富川縣城,準備出擊。

九月下旬,富川義軍與清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鬥。廣西的定南王孔有德部,廣西撫標、提標、右翼鎮管等帶領官兵數千人,前來侵犯。廣西方面的清兵於九月二十五日進入富川,攻打王心義師駐地的出入門戶菜地衝,繼而至上九都古城寨地方,攻擊王心和朱盛濃義師大本營,接著又進犯大圍源、二九龜石源和谷塘下井源等義師據點。湖南方面的清軍則於十月初三日進入現在的麥嶺鎮,攻秀山寨之茗山,又犯大壩十三村和石密寨、鬥巖寨、長圳、小圖等村。然後到谷塘與清兵會合。會合後的兩路清兵,向八都進犯,大舉進攻地勢險要、聚眾數千的王心義師又一據點寶賽(今麥嶺鎮)。

【大寶說歷史】清初賀州人民的反清鬥爭

此次戰鬥,富川上九團、下九團及八、九兩都的瑤族人民表現得十分勇敢。連道州參將李東鬥也稱,他們進剿八都時,見瑤民“滿山遍野、踴躍打仗”(見洪承疇的揭帖)。王心義師從九月下旬至至十一月上旬,與清兵英勇作戰長達一個多月之久,犧牲巨大,損失慘重。王心、蔣乾相、朱盛濃與弟弟朱盛天被捕犧牲,王心的親兄王恩、長子王文鼎亦被殺害。與清廷英勇鬥爭將近十載的王心義師失敗了。

阿仲、黃天貴領導的反清鬥爭

雖然王心領導的瑤族抗清鬥爭失敗了,但賀州的反清鬥爭並未終止。康熙二年(1663年),谷塘、下井、龍窩等處的五源瑤族人民,由下井瑤民阿仲、黃天貴領導,再次發動起義。這次起義聲勢十分浩大。

《富川縣誌》(乾隆版)記載,阿仲義師殺了祁陽縣長。阿仲義師的抗清鬥爭影響較大,給清廷命平樂府江兵巡道胡監率清兵進,先犯龍窩寨。清政府以“數萬之眾”攻打“彈丸之縣”(見富川《平賊功德碑》,以下的引文均同此)。抵龍窩後,“營壘星布”。但阿仲義師毫不畏懼,英勇迎擊,激戰一月,不幸失敗。清兵攻佔龍窩後,攻打義軍的最後據點——下井。義軍依仗白朮巢天險與清兵對陣。《平賊功德碑》記載:白朮巢地勢險峻,“一線鳥道,即猿猱無所投其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阿仲、黃天貴領導的瑤族義軍就在此憑險固守兩月,數萬清兵久攻不克。當時廣西總督屈盡美親自到富川督軍,駐紮在富川的奉溪橋(今鳳溪村),聽說清軍不能克服這一彈丸之地,勃然大怒,大罵“一群無用的東西!”遂親臨白朮巢指揮作戰。但是即使總督督戰,仍然不能立即攻克白朮巢。屈盡美則施詭計,讓清兵夜半吹哨。山上義軍誤以為外援來到,組織老弱病殘和傷員等,人人手裡拿著火把,撤下山腳。清軍埋伏在山腳下,對這些手無寸鐵的婦孺老人發炮射箭,大肆屠殺,屍體到處都是。清兵踩著這些屍體直達山巔。他們把無險可憑而遠入巖洞的義師勇士,全部施以酷刑。阿仲、黃天貴先後犧牲,另一位起義領袖廖文膽亦被害。

從順治四年到康熙三年(1647-1664年),賀州人民特別是富川瑤族抵抗清軍達17年之久,這場艱苦卓絕的鬥爭是中南和西南地區阿抗清鬥爭的一部分,抗擊清軍的鬥爭時間之久、參與人數之多、戰鬥之激烈,可謂可歌可泣。雖然賀州人民“反清復明”的壯舉未能實現,但這段歷史將彪炳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