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活躍 發廣告 轉化低 ......培訓機構要如何運營班級家長群?

​​每一個培訓機構校長或老師的手機裡應該都有數十個家長微信群,雖說群有很多,但能“活下來”的沒有幾個。

老師每天都在往群裡拉人,也不斷地給家長們提供孩子學情等信息,但是家長的互動性和參與度仍然很低,80%的家長成為了群裡“沉默的大多數”,而剩下的20%則是潛入進來發廣告的。


不活躍 發廣告 轉化低 ......培訓機構要如何運營班級家長群?


家長群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是建群的意義並不是說把家長們拉進來,單方面傳遞學情信息,降低退課率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家長群這個存量資源去擴大招生,讓家長成為機構對外傳播信息的擴音器。

簡單來說,運營家長群的目的在於提高知名度、引進新家長、招入新學員、維護老學員


不活躍 發廣告 轉化低 ......培訓機構要如何運營班級家長群?


那麼家長群要如何運營呢?從建群的目的出發,我們今天分享幾個家長班級群運營的經驗,希望對機構和老師們開展社群運營有啟發。

發佈的內容能抓住家長痛點

一切能快速引起家長關注,激起家長情感和行為改變的內容都屬於“痛點內容”。這裡整理了三種:

(1)升學政策。

所有的家長都會經歷幼升小、小升初這個階段,所以老師可以多整理一些家長關心的升學政策,尤其是當地名牌學校的招生政策等本地化信息

(2)針對特定學生的表揚評價。

每個學校機構的老師都知道要把學生狀態、學習內容發佈到家長群裡,但是真正看到信息並參與討論的家長寥寥無幾。長期這樣,社群的傳播效果也就為0了。

老師可以藉助一些技巧,比如在群裡發佈學生的學習效果時,可以單獨針對某個優秀同學的作業做點評表揚,並且@家長。這樣家長就能參與討論進來。而且家長之間也會存在“相互攀比”,會關注別家孩子的狀態。

(3)除學習外的非正式內容。

並不是說所有內容都可以往群裡面發,而是一些能夠引起家長討論,引發爭議,並且能讓家長聯想到自家孩子的內容。比如一些熱點家庭教育案例,爭議性家庭教育事件等。

培養家長的用戶習慣

用戶習慣的培養可以增加家長群的粘性,維護好老學員和老家長,降低退課率。關鍵的操作步驟就是老師們要保持在固定的時間發佈內容,長期培養之後,家長也會在固定的時間翻開家長群查看信息。

正如每年6.18和雙11的0點,人們會紛紛進入購物平臺一樣,老師可以安排每週的哪幾天,每天的哪個時段發佈內容,通過積累

培養起家長進群的儀式感。

在群裡發展種子家長

種子家長類似於KOL,可以是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的家長,這部分家長有自己的育兒體會,老師可以多和這類家長溝通,讓種子家長們在群裡分享自己孩子學習的心得。

“別人家的孩子”是家長的口頭禪,“羨慕嫉妒恨”是家長自發行為的催化劑,在看到種子家長的育兒分享後,其他家長們為了“面子”也會積極行動起來!

給家長參與群管理的機會

“社群是一群有相互關係的人形成的網絡,其中任何人要產生交叉關係和深入的情感鏈接,才能被看作是社群。——《社群營銷與運營》”

老師要維護好家長群,首先要讓家長和家長們之間產生情感鏈接交叉關係,也就是要實現家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所以,班級群要實現

“去老師中心化”,多給家長髮表意見和管理的機會。

比如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手報活動,需要裝訂成冊給每位同學收藏。在這次活動中,可以給家長們分配一些角色,看是否有家長主動報名承擔聯繫出版方、打印方、版面設計、費用搜集等工作。

不活躍 發廣告 轉化低 ......培訓機構要如何運營班級家長群?

告別從學校的角度關懷家長,真正做到從家長的角度滿足需求,一個活躍的,高質量的,轉介紹率高的家長群才算真正運營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