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問題丨早期關於實在的非物理看法

你一定已經注意到,我們已經提到的所有這五位思想家都主張,實在的基本成分是某種物理的東西(這也包括“原料”和“原子”,即使我們感覺不到它們)。但還有一些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認為,最終的實在並不是物理的東西。其中的一位就是

畢達哥拉斯,他認為實在的最終成分是數(如果讓他來回答我們的開篇問題,他會給數7標上“10”)。在畢達哥拉斯看來,數是永恆和不朽的,世間萬物的存在都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數。特別是,天是宇宙數學秩序的神聖例證。(畢達哥拉斯曾說:“整個‘天’就是一個音階,一個數。”)此外,他和他的追隨者們還相信靈魂不朽和復活。

畢達哥拉斯為什麼會認為數是比樹、桌子等更加真實的東西呢?這是因為數是永恆的,它們從不會發生變化。而樹和桌子則可以被砍劈,用作木柴或被毀壞。按照從古至今佔統治地位的說法,實在就是隱藏在一切變化背後的、自身並不發生改變的東西。於是,另一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巴門尼德走得如此之遠,他甚至認為,既然我們的日常世界充滿了變化,萬物生滅不已,所以它絕不可能是真實的。其他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只是說,我們世界中的事物不那麼真實,它們依賴於實在;而巴門尼德則說,我們的世界是完全不真實的。

真實的東西是永恆不變的,這個原則構成了大多數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以及每一位現代科學家和宗教信仰者提出自己宇宙觀的框架。然而,有一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卻對這個基本原則提出了挑戰。這個人就是赫拉克利特,也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那個相信火是實在的基本元素的哲學家。但火是一種特別不安分的元素,它經常發生變化,於是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了一種必定會令早期的哲學家深感沮喪的說法,這種沮喪程度甚至會勝過他們對巴門尼德的說法——即世界並不是真實的——的反應。赫拉克利特說,變化是實在的,於是就與那條“實在就是不變的東西”的原則相違背了(有人也許會說,唯一不發生變化的東西就是變化本身,但這只是一種把你自己拖入邏輯麻煩的方式)。赫拉克利特是這樣表述萬物皆流這一思想的,他說,人不可以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他的某些更為激進的追隨者甚至宣稱,人不可以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次,因為水在任一時刻都是向前流動的(而他的某些愛開玩笑的批評者指出,人是可以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你只要在踏入一次之後跳出來,沿著水流的方向跑上幾步,再重新踏入就可以了)。然而,赫拉克利特關於實在的看法的確是太極端了,以至於連赫拉克利特本人都沒有真正把它堅持下來。他也許相信實在就是變化,但他也相信在一切變化背後,存在著一條永恆的原則——邏各斯(logos),這個東西是不會改變的。因此,他還是相信實在是永恆不變的。我們這個時代的愛因斯坦為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做了辯護,他說,儘管自然可能不斷髮生變化,但自然定律卻會永遠保持同一。但現在的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甚至定律也並非總是不變的。這難道意味著沒有東西是實在的嗎?哲學家們已經為此爭論了2500年。

從我們關於最早的一些哲學家的簡短討論中,我們已經看到,描述最終實在的形而上學具有多種可能性,而你正是根據這種形而上學表達你對世界的看法的。

首先,有一種形而上學認為,世界是由純粹物理的或物質的成分構成的,無論這些基本成分是像水、火這樣的東西,還是像原子、電子、夸克、電磁力和核內作用力這樣的東西。這種形而上學被稱為唯物論

與唯物論相對的另一種形而上學認為,構成實在的基本成分絕非物理的或物質的,而是像精神、心靈或數這樣的東西。這種形而上學被稱為非物質論

事實上,整個西方歷史都可以看成是這兩種觀點之間的對立的歷史。很自然地,大多數科學家都是唯物論者,而大多數宗教信仰者則會贊成非物質論。但許多科學家同時也是宗教信徒,他們也承認非物質論的重要性,而大多數宗教信仰者也承認物理世界的物質性。所以,哲學中最永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兩者調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