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真實的歷史冷知識,課本上學不到,看看你知道幾個?

18個真實的歷史冷知識,課本上學不到,看看你知道幾個?

1、炎黃子孫: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3、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噲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護下得以逃脫。

4、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豔,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60餘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5、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6、秦始皇規定天子自稱是朕,秦始皇之前呢,天子自稱是“餘一人”,至於孤和寡人,是諸侯王的自稱。

7、君主自稱寡人並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警醒自己德行還不夠好。

8、和尚不能吃肉喝酒,一開始不是佛經要求的,而是佛教狂熱愛好者梁武帝蕭衍下詔禁止的,後來才慢慢變成佛教習慣。

18個真實的歷史冷知識,課本上學不到,看看你知道幾個?

9、唐朝時,叫爸爸要叫爺爺、阿爺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爺爺要叫阿翁。另外,不要叫某大官為大人,因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

10、大多數朝代對皇帝的稱呼是聖上、陛下、聖人、皇上,而宋朝普遍叫“官家”。在電視劇裡,皇帝日常口語自稱很少用朕,基本還是用吾、我等。

11、以前清明節理論上是沒有掃墓的習俗的,清明應該做的事是踏青,寒食節才應該掃墓。但是因為兩個節日離的實在太近,所以到明清以來慢慢就習俗合併,不區分了。

12、“吃醋”的由來源自唐朝,房玄齡做了22年宰相,是貞觀之治的重要締造者。唐太宗為表其功,特賜美女兩名。然後此舉惹惱了宰相夫人,不準美人進家。

李世民給她兩個選擇:一是領回美女,二是喝下御賜“毒酒”。剛烈的房夫人當場飲下“毒酒”後,方知是一杯醋。太宗無法,只得收回美人,“吃醋”一說由此傳開。

13、南宋時,民間辦喪事非常講究排場,“以盡力豐侈為孝,否則深自愧恨,為鄉里羞”,所以參加葬禮的往往多達幾百上千人。有田產的會賤賣田宅,而貧窮者往往舉債,終身困不能償。

14、在宋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到了宋朝,經濟繁榮,晚上也沒有了宵禁,所以才加了一頓晚飯。

15、閻王原來不是一個人,原來是十個人。十殿閻羅是中國佛教所說的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的總稱,這一說法始於唐末。

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輪迴王。此十王分別居於地獄的十殿之上,因稱此十殿閻王。

16、黃花閨女的來歷:古時未婚女子梳妝打扮時,喜愛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部臉畫成各種花紋;也有用黃紙剪成各種花樣貼上的。而“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就說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而能保持貞節。

17、古代太監稱為老公,也稱為為寺人、黃門、貂璫。尊稱內官、內臣、中官、中貴;卑稱內豎、閹宦、太監、閹人,民間則俗稱老公。《紅樓夢》第83回曾寫道:“門上的人進來回說:‘有兩個內相在外,要見二位老爺。’賈赦道:‘請進來。’門上的人領了老公進來。”這裡的“老公”,指的就是太監的意思。

18、衣冠禽獸一詞,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原是褒義。明代官員的服飾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將官服繪獸。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

武將一品繪麒麟,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

因此,人們稱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衣冠禽獸原指的是當官的,它是褒義詞,後因明代中晚期某些當官的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為非作歹,自然就成為貶義詞了。

18個真實的歷史冷知識,課本上學不到,看看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