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演員們最近扎堆了。

《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只巔峰對決》、《演技派》

三檔真人秀,演員們battle演技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

有的資歷淺,演技過於稚嫩;

有的技巧高,表演痕跡又太重;

有的自視甚高,狂立flag頻頻被打臉;

有的眼高手低,明明沒那個金剛鑽,卻想攬那個瓷器活......

歸根結底,就四個字:

演技堪憂。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往細裡說,就是聲臺形表(聲樂、臺詞、形體和表演),可能有一項或者多項不過關。

咱們今天,就只說臺詞

先從《演員請就位》幾次熱搜看——

一次,是明道和陳若軒同場表演,兩人再現《破冰行動》。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兩次表演,明道發揮穩定,陳若軒進步明顯。

陳凱歌導演對明道給予了肯定,最後選擇了潛力更強的年輕演員陳若軒。

明道輸在哪兒?

除開他作為打手不正確的用槍姿勢,大部分原因,我覺得來自於他的港臺腔。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演偶像劇裡的霸道總裁,明道確實可以算是鼻祖了。

《天國的嫁衣》裡的程海諾,《王子變青蛙》裡的單均昊,《愛情魔發師》裡的杜亞斯.....可是同類型角色的重複演繹,並沒有給他的演技增加多少buff,反而限制了他的戲路。

再加上他濃濃的臺灣腔,很難駕馭多種類型的角色,這使得他的表演很受限。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聲音的掌握能力太重要了,在你形體表達比較弱的情況下,在你表情不用那麼豐富的情形下,甚至在你嗓音基礎沒那麼好的情況下,如果你仍能夠單純地用聲音塑造人物,這也是一種加分。

比如,鍾欣潼的《阮玲玉》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洗盡鉛華的阿嬌散發出成熟女人的嫵媚,一身復古旗袍,舉手投足間皆是風情。

煙視媚行,眼波流轉,不用演就是活脫脫一個千嬌百媚又倔強易碎的阮玲玉。

特別是那一處,唐季珊打她一巴掌後,她破碎受傷的眼神。

然後再沒有更多表情,只有一絲苦笑,接著若無其事地轉身接電話。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演得是真好。

可還是有瑕疵。

看的人,明顯可以感覺到阿嬌在用普通話說臺詞時的吃力、費勁。

因為努力、刻意地去糾正,讓人有些出戏。

反而是最後她用粵語獨白,念出那封留給唐季珊的信時,我才真正被打動到。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所謂表演的最高境界,“聲臺形表”缺一不可。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顏卓靈身上。

在最新一期《演員請就位》導演對決賽中,趙薇以戲中戲的方式致敬了李少紅的《大明宮詞》。

短片《面具》選取了少年太平與薛紹初見的那一幕作為切入口。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張哲瀚飾演讓太平公主“一見誤終身”的薛紹。

陳瑤、顏卓靈、邢菲演繹,該片段講述了玫瑰(陳瑤)、丁香(

邢菲)在競爭“太平公主”一角時,憑著“關係戶”而得到角色,而茉莉(顏卓靈)為了男友的前途而選擇分手的故事。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成名後的男友與茉莉重逢,淚眼朦朧地掀開了她頭上戴的啤酒促銷的玩偶面具,然而茉莉卻哭著說“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我相信這一幕,肯定賺了不少人的眼淚。

然而,因為戲份偏多,肯定也有很多人發現了,顏卓靈蹩腳的普通話。

不過,好在她用演技彌補了。

但是一個形體表演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演員,怎麼就不能擁有與之相匹配的臺詞功底呢?

這幾個例子,還算好的。

至少三個人演技都過關,只不過普通話差一些罷了。

最怕的,就是演技差,臺詞更差。

“遊樂王子”袁奇峰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表演,不知道大家看到沒?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生活中,“雨女無瓜”可能算是個好笑的段子;

可到了舞臺上、熒幕前,無其他加分項,只有一口不流利的塑普,這樣表現出來的演技,怎能叫人信服呢?

他的表演,直接換來趙薇一句“其實聽你講話特別費勁。”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還有上了熱搜的“李誠儒痛批悲傷逆流成河”

郭敬明組的郭俊辰、董力與任敏(助演,電影女主)帶來了《悲傷逆流成河》的片段。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得到了李誠儒老師“成語二連”: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且不說作品劇情如何,李誠儒提出來的第一個意見,就是“臺詞聽不清”,旁邊的王迅也點頭附和。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三個人只有任敏是一直在情緒裡的,可奈何隊友不好帶啊~

郭俊辰只在乎自己出現的鏡頭好不好看,臺詞一般,眼神空洞,精緻的木偶是不能成為好演員的。

至於董力......加油!

演員的演技需要磨練,這可以理解。

但連臺詞這種基本功都不過關,這就說不過去了。

“從藝術上說,我沒聽見他們三個人說什麼臺詞。聽不清,這是演員的大忌。請問,練過十幾年臺詞嗎?練過一年兩年三年嗎?”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影視劇越來越多的採用配音,演員少有用原聲出鏡。

明明看了好幾十部電視劇,卻感覺聽來聽去都是那麼幾個人在談戀愛。

不同的劇集,熟悉的聲音。

不看屏幕,只用耳聽,立馬產生時空錯亂、CP大亂燉的錯覺。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雖然使用配音,並不一定能說明演員臺詞功底差,也許是因為演員沒檔期。

但一直不用原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會被人質疑“演員的基本素養”吧?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畢竟,就算可以後期配音,如果對自己的專業和塑造出的人物有要求,哪個演員願意讓別人來給自己配音?

聽聽看寧靜之前接受採訪,談到配音的問題時的回答:

“演員的成就應該跟他的聲音是一體的,這是不可分割的...聲音是演員需要不斷進步的一門功課吧...成熟的演員採用配音,這無疑是100%的損失...”

你看,真正在乎表演的人,從不認為自己的事假手於人,是一件佔了便宜的事兒。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寧靜《孝莊秘史》

孫儷為了拍攝《那年花開月正圓》,開拍半年前就開始進行臺詞準備工作和臺詞訓練。

“在現場可以看到她雖然不是科班,但因為重視,臺詞的意思和重音都很準確,比許多科班的演員還準確。”

演技那麼牛的人都在用原聲,那些演技一般般或者更差的人,怎麼可以這麼不爭氣!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孫儷微博劇本圖

馮小剛導演也吐槽過年輕演員臺詞太差的問題;

“專業演員就應該具備這個能力,演哪個地方的人就得說哪個地方的話!表演繫上到三年級都不知道教什麼,到四年級徹底放羊,美其名曰出去實習,其實是沒得教了。為什麼沒得教了?該教的不教...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演員,你應該有多少種語言、方言,你都能學得會,你不能四年表演系出來沒有這樣的能力...現在這些明星覺得自己都神通廣大,不體驗生活。那個組下來直接買個機票飛過來,穿上衣服到這個組開始演戲,就別說口音這個事了...”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聲音是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割裂了“聲臺行表”的基本功,試問一個演員何以立足呢?

曾經如果不是出現了一部《聲臨其境》,恐怕我們都忘了演員也要是要有臺詞功力的。

不過即使有過這樣一部綜藝警示,縱觀最近的這些“演員”相關的綜藝,大家似乎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聲臨其境》

況且,讓某些演員不甚在意的“臺詞”,真的沒什麼大不了嗎?

鄭爽在《青春鬥》裡的京腔壓根兒不能開倍速聽,因為一倍速都聽不清說了啥...“說兒話兒都兒是兒這兒樣兒的兒”恨不得每個字後面都加個兒化音的大舌頭,連趙寶剛都救不回來。

楊冪也沒好到哪兒去,只要是原聲,無論演什麼角色,都讓人秒回《小時代》林蕭的顫音。“哎~呀~大家~不要~吵了~嘛~~”彷彿每一個音都是從嗓子眼擠出來,直飛天靈蓋的那種,讓人頭皮發麻。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一項短板直接影響了觀眾對演員本身的評價和看法,甚至影響到作品本身。

《雞毛飛上天》中,東北籍的張譯用自己的聲音詮釋了一個地道的浙江商人。

黃曉明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也靠原音出鏡圈粉不少。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語言成立,這個人物形象就完成了一半,慢慢地觀眾會相信你就是那個人物。

北京電影學院的臺詞老師劉中哲說過,“表演和臺詞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用配音演員,其實是把這件事割裂了,變成了兩個巴掌。”

我們要伸出一個巴掌,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伸出一雙手,反而事倍功半。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演員不背臺詞後期配音,導演不看演技只看臉或者流量,影視劇大半的戲份竟由替身出演......這些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捷徑”,正在讓叫人驚歎的“表演”這門久遠的行當,一步步被毀掉。

希望某些演員能主動對號入座,快醒一醒。

因為,聲音本就是演員的必修課啊!

什麼時候演員都能好好兒「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