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在謝憐還是仙樂國太子殿下時,他是國民心中的神話,是國民們的信仰。後來,仙樂國滅亡,太子殿下被貶為犯凡人,他成了仙樂的罪人,成為國民們辱罵痛恨的對象。我佩服殿下,是因為無論是八百年前的太子的他,還是八百年後破爛仙人的他,都如此溫柔。

眉眼皆溫柔

八百年前的太子殿下, 想做什麼便能做什麼,他說“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他是人間正道,是宇宙中心。那時的謝憐想做什麼便能做成什麼,不會將任何困難放在眼裡。溫柔的人從小便是被溫柔包圍著,所以對於殿下的性格,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有愛圍繞在他身邊,謝憐也會以愛對待他人。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國師說他飛昇太早了,因為仙樂還沒有滅。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仙樂沒滅,那麼謝憐就還有家,有家人,有國民,就有牽掛。牽掛的對象一生平安倒好,如果遭遇天災人禍,那麼殿下的心必然會動搖。顯然,國師說對了。

後來的殿下,遭遇過源於國民的、萬劍穿心之痛;遭遇過朋友的離去卻無法阻止;親眼目睹父母死在他的眼前;經歷過孤身一人度過八百年的歲月時光。每一件都足以讓人心碎,令人痛苦。此時的殿下,心中還會有愛嗎,還會溫柔的對待別人嗎?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殿下的眼裡從來都閃動著光芒,我無法否認,這種光芒曾經熄滅過,但“淵中人得一雨中笠”,只要有人肯拉殿下一把哪怕只有一個,謝憐就足以振作起來,當然他走到了。從此,他眼中的光芒就不曾熄滅過。曾經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的太子殿下,現在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不易,且就算生活不易,也要繼續走下去。被人認可也好,被辱罵也罷,只要心中有義,所作所為不愧對於心,便足夠了。

八百年前,謝憐是涉世未深的溫柔;而八百年後,他是歷經千帆,歸來仍少年的溫柔。眉似遠山,目如秋水,殿下的眉眼間皆是溫柔。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心底有愛,眼中有光

有人說太子殿下是“聖母”的代表,認為殿下無底線的包容別人,聖母光環嚴重。對此我想說,你還不懂殿下。聖母是什麼意思?網絡用語裡的聖母偏向於慷他人之慨解囊,讓他人傾盡全力。但是謝憐是嗎?謝憐是慷慨解囊,傾盡全力,靠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人。

在謝憐第一次飛昇後,在他得知仙樂的打劫後,他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仙樂,為了國民,從未想到自己。仙樂王國是必然,太子殿下完全可以選擇做他的逍遙神仙,不管仙樂此劫,但是他做不到。如果他放任了,那麼他就不是謝憐了。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我說謝憐心底有愛,這種愛是博愛,是大愛,是愛情生活真相後依然選擇熱愛的一種人生態度。仙樂太子的經歷和烏庸太子相似,但是為何烏庸太子走了歧途呢?因為他心中沒了愛,有的是怨和很。有人說天子殿下能成為今日的殿下,與花城也脫不了關係。我想是的。花城是謝憐最忠誠的信徒,無論謝憐變成什麼樣,都會有一個人愛著他。

但是君吾沒有人愛嗎?我想是有的,那個人便是梅念卿。這種愛很純粹,是希望對方好,不忍看見對方淪陷的愛。但是君吾沒有意識到,他以為自己被所有人拋棄了。殿下和君吾對於生活態度的不同,便造就了兩人不同的命運。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相信自己,戰勝敵人

花城對殿下的愛並非盲目,反而十分理性。在謝憐懷疑自己就是烏庸太子時,是花城鼓勵他相信自己,不要被敵人迷了心智。後來,在殿下與君吾交戰的過程中,拋開殿下從花城那借到的法力,他真正打敗君吾的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招式:胸口碎大石。君吾對殿下的招式瞭如指掌,但他卻是從未想過對方會以這樣的招式打敗自己吧。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我想歸根到底,是因為謝憐相信自己擁有打敗君吾的能力。當然,這種自信也要歸功於花城的信任與鼓舞。花城對殿下的瞭解甚至比對下自己更甚,雖然瞭解,但花城從來不會干涉對方的選擇,只會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後尊重殿下的而決定。

謝憐曾是花城生命裡的貴人,但花城又何嘗不是謝憐的貴人呢?兩人相互鼓勵,相互信任,相互依賴,至此,謝憐也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在經歷了謝憐經歷的事情後,依然溫柔地對待他人,乃至對待生活。這也是殿下獨特的、令人敬佩的地方。其實溫柔這個詞真的十分美好,我更傾向於在嚐遍人生苦楚,體會人生百態後,依然能笑對人生,溫柔對人、對事這個意思。謝憐很好的詮釋了溫柔的含義,它是美好的,也是沉重的。

淺談《天官賜福》中太子殿下的經歷,眼裡有光,是因為心底有愛

溫柔的表現形式是眼中有光,而眼中有光,是因為心中有愛。愛可以讓人不去計較得失,不去怨恨,輕鬆地生活。因為心中有愛,謝憐甘願當他的“破爛仙人”,雖生活不易,但逍遙又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