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鶴唳華亭》的打開方式真讓人琢磨不透,上一集剛剛被盧尚書和太子的師徒大義恩情虐得淚流滿面,下一集又被太子和盧氏女春日隔屏風相對的美好甜到尖叫。

又虐又慘又感人,又甜又美又動人。

戲裡,羅晉和李一桐在老師家曬書相遇、解刨相贈的這一段,堪稱感情戲打開方式的教科書。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第一點,意境優美、鏡頭考究,將中式古典風味和少男少女初見的婉約感融為一體。

囿於男女有別等禮數,李一桐和羅晉的角色始終隔著一道屏風說話,從頭到尾沒有都正面“相見”。

陽光明媚的院落裡飛絮翩翩,人影綽約的屏風那邊伊人皎皎。

無論是取景還是色調,都非常賞心悅目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朦朧感”是一種比簡單粗暴“直給”高級很多的東西,無論是屏風設置出的透過紗看人似的朦朧,抑或是中式庭院、窗閣樓臺五步一曲、十步一轉的婉約,都帶著別樣的質感

《鶴唳華亭》將這種美好賦予男女主的“對面不相見”,瞬間就有了和普通五毛戀愛劇截然不同的品相。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不同類別的電視劇有各自的調性,霸道總裁式的要壁咚,而這種古典劇目則要有更綿長、更含蓄的表達方式。

《鶴唳華亭》裡這一段的完成度顯然很高。

雖然劇作中的反轉邏輯細節非常糟糕、完全經不起推敲,但劇作的親情、師徒情、男女情等諸多情感表達都很動人,僅憑這一段,就可以贏過諸多國劇。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第二點,在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找到了恰當的均衡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似乎成了諸多邏輯崩壞、不顧常識的爛劇的護身符、通行證、狡辯藉口。

感情中確實包含諸多非理性因素,但人的相處、事件的發生、環境的變化等等周遭事件,其中一定包含著符合常識的合理性。

《鶴唳華亭》中二人的相見,就很巧妙。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二人相見依託的“曬書”原由,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必然性是因為盧尚書選中太子妃、有心撮合;因為太子心中惦記,勢必有迴響;因為二人都愛書愛字愛自由,自然能言談契合。

偶然性則在於具體的時間場景,在哪一個瞬間出現,這是偶然的。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戲裡羅晉和李一桐的遇見,恰好發生在李一桐嫌幹活麻煩捆起袖子之後。

發現有男子之後,李一桐手忙腳亂又忙著躲又忙著解繩子,忙不過來的樣子非常可可愛愛。

瞬間讓人忘了這部劇裡壓抑沉痛的基調,將人帶入豆蔻年華的美好之中。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第三點,場景、人物心境、未來悲劇等多重因素的契合。

二人隔著屏風相對,這既是彼時風氣的約束,合設定背景

也是心思懵懂之人的羞怯,合戀愛心理

這還是未來二人半生虐情的隱喻,合敘事伏筆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雖然劇版《鶴唳華亭》目前已播出內容中男女主很甜,但看過原小說的朋友們都知道,此後二人之間隔著“殺父之仇”,成了復仇者和背叛者。

屏風不僅保證了“對面不相識”,讓下文女主在男主身邊工作的設定不至於邏輯掉線,更是命運棋差一招的痛苦和嘲弄。

是對“苦”、對“我執”這一角色質感的反向渲染。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鶴唳華亭》中羅晉飾演的蕭定權,是一個非常悲劇的角色。

苦苦求、苦苦求不得。

母親離世,妹妹離世,舅舅戍衛邊疆,老師差點因他蒙冤下獄。

教科書!羅晉、李一桐這段不能見面的對話,甜過多少國產劇

父親對他疏離又戒備,后妃、庶長兄和他們的利益集團時時刻刻企圖巧取豪奪。

在如逆風點火的困境裡,這一刻沒有算計、沒有功利、沒有籌謀的少男少女的歡喜,是他未來無盡悲愁中更叫人肝腸寸斷的不堪回首。

在莫大的悲劇裡,放一點清甜的小歡喜,這樣的對比最殘酷、最有殺傷力。

春日杏花吹滿頭,終將負,少年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