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國內威士忌“爆款”簡史

2019年,高瓴資本收購了羅曼湖酒廠的股權,保樂力加在四川峨眉山建立集團旗下位於中國大陸的第一個威士忌酒廠,這個市場的愛好者近年在威士忌舞臺上的活躍,已經開始有了回報。無論對威士忌態度如何,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節點,威士忌已經成為了國民話題。儘管中國大陸市場在威士忌總銷量上並不比印度有優勢,但在單一麥芽範圍還是舉足輕重。中國大陸市場從最初亦步亦趨,到學徒出師,最終開始在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僅僅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回顧本世紀最初的1/5,我們可以試試總結到底什麼樣、哪幾種款式的威士忌可以在國內市場上佔據主流。

1. 鴻蒙時代(2000)

這個時代的主題並不是’威士忌’,而是’洋酒’。在那個年代,除了改革開放最早的東南沿海地區,整個中國大陸市場還處於對’洋酒’的懵懂之中。’洋酒’,狹義上指與’白酒’相對立的所有西方進口烈酒,包括但不限於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和龍舌蘭,它也可以作為非蒸餾酒類別使用,有時甚至包括紅酒類別。

在這個年代的勇者無疑是財大氣粗的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許多80後記憶深刻的冰上垂釣共飲芝華士的廣告就是這個時代最經典的標誌。然而威士忌向年輕人的推廣並不是使用的這種模式,而是通過酒吧、夜店的投放完成的。一瓶瓶尊尼獲加黑牌和芝華士12年被倒入混有6瓶冰紅茶、可樂、綠茶的大罐子中混合,變為流行至今的夜店飲料。而00年代夜店裡3000一瓶的皇家禮炮、尊尼獲加藍牌成了80/90一代眼中的目標。

20年國內威士忌“爆款”簡史

2. 開天闢地(2013)

比起國外飲用威士忌普遍高齡化的現象,大家都發覺了中國內地威士忌消費者的年齡有所降低。所以能抓住年輕人中成功人士的錢包,變成了中國特色的威士忌營銷標準。在《二郎的壽司之夢》(又稱《壽司之神》)紀錄片傳遍網絡以後,日本威士忌迅速藉著中國的“匠人熱”進入了年輕人的眼中。與此同時,剛剛停產不久的輕井澤在臺灣市場的火爆被帶到大陸來,因為其重雪莉、重酒體、高年份的特性,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早期的國民投資威士忌品牌。三得利的山崎與日果的餘市無疑是2013-2016年時間段人氣最高的威士忌。新的市場中口味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想吸引年輕人,講故事與性價比無疑同樣重要。中國人誰不會對充滿勵志故事、東方手藝與300元上下一瓶10/12年的單一麥芽動心呢?

雖然日本威士忌後來漸漸變為投資品,直至今日甚至很難看到四個主要日本單一麥芽品牌(山崎、白州、餘市、宮城峽)的品飲記錄,但不可否認它對中國大陸市場單一麥芽銷售的影響是里程碑式的。而回憶起那幾年,無數的威士忌初學者都確認了好的威士忌應該像山崎12年一樣“入口柔”、“順滑”、“淡雅”。

20年國內威士忌“爆款”簡史

3. 逐鹿中原(2016)

然而即使再火熱,市場終歸會向前看。在日威面臨供不應求而選擇瘋漲的2016-2017年,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幾年前不那麼“柔順”的蘇格蘭威士忌。泥煤風味的艾雷島威士忌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走進了大陸人的心頭;而東方人更傾向於雪莉桶威士忌,更早已經被臺灣地區與日本證明是不爭的事實。就此開始,泥煤、雪莉的蘇格蘭威士忌開始在中國迅速成長。從阿貝10到拉加維林16,從格蘭多納12到麥卡倫18,威士忌的話題被就此打開了。以麥卡倫25為代表的大廠官方裝瓶開始代替輕井澤成為投資者額寵兒。

這個年代是真正屬於“單一麥芽”的年代,擁有不同個性的酒廠憑藉中流砥柱的10-25年基礎款官方裝瓶,在這個二十年來被全球看好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和諧地共生、良性地競爭著。只要是能夠彰顯酒廠個性的單一麥芽,中國人都樂於接受、嘗試。

20年國內威士忌“爆款”簡史

4. 鼎足而立(2017)

威士忌投資的概念在幾年前就已成型,而在2017年前後的中國,也面臨著飛速的增長。在基礎款OB單一麥芽促進市場的同時,國內的眼光漸漸瞄向了歐洲的評測網站與新酒資訊。網站打出高分的限量款、桶強款、單桶威士忌、老裝瓶無不誘惑大家的錢包。無論是用於升值還是飲用,Whiskybase的高分款裝瓶都是炙手可熱的選擇。可接受的價格範圍,也早就成倍於三年前人們眼中的“天價”。投資人們開始不滿足於國內平臺的拍賣,轉而尋求歐洲拍賣網站上的好貨。黑波摩、山崎25都在他們的購買名單中。

不得不說名廠、雪莉桶、高年份裝瓶、淡雅的泥煤風味作為老威士忌傳統的一部分,在高分網站上佔據了相當多的席位。之前較為小眾的雲頂、波摩的基礎款,因為拍賣市場品牌的升值效應,紛紛於2017、2018年開始調價。如果回到這個年代,遇到上述範圍的威士忌,一定不要懼怕它們變不成爆款。而拍賣市場如比特幣一般的價格過山車,更成為了投資玩家的賭石樂園。

20年國內威士忌“爆款”簡史

5. 百花齊放(2018)

進入2018年底,秩父、噶瑪蘭、亞穆特等新建、短陳年酒廠也開始憑藉自己優秀的製造工藝頻頻得獎,在日漸穩定的投資市場佔據高地。具有衝擊力的酒體與異國氣息的香味,以及合理實惠的發售價,慢慢為市場添加進了新鮮的血液,如果可以以發售價買到到高端的限量版,千萬不要錯過。

一家之言(2020-)

從全球角度上來說,威士忌消耗最大的單一國家,實際上是美國(這還用說嗎),但歐洲與美國市場的偏好,由於天生口味與銷售模式的差異,實際上已經分道揚鑣了。在威士忌銷售模式與早期市場引導上,中國市場實際上和歐洲市場是高度趨同的,如果想挖掘下一個爆款,那麼還是需要了解這個基調。

歐洲市場由於更加接近傳統,會偏好有一些泥煤、雪莉桶以及老裝瓶、高年份的單一麥芽,在酒廠維度偏愛關停廠、艾雷島、坎貝爾鎮與Clynelish、Dalmore、Highland Park、Talisker等酒廠。而whiskyfun.com上著名收藏家Serge Valentin的評論,更是歐洲拍賣市場的引導書。如果想了解歐洲市場的走向,建議多研讀一些這個網站歷年的評測,相信在讀過幾百篇酒評與評分以後,可以摸出一個大致的規律。

由於市場需求巨大,並不是說每個時代受歡迎的“爆款”會被下個時代的新秀替代,優秀的酒池總有後起之秀遞加也是這個領域的特色。但隨著市場的開化程度,相信越來越多標籤下的威士忌能更好地被龐大的中國飲家群體挖掘,成為明星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