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句隨意的調侃,這背後的原因是可以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的哦。你的心理賬戶裡誰的位置最重要,就意味著你會給誰花更多的錢。

你問我心理賬戶是什麼鬼?別急別急,趕緊往下看就知道了。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馬上就要出門跟老公一起去聽音樂會了,在清點物品時,發現剛剛充值200元的公交卡丟失了,你會怎麼辦?還會繼續去聽音樂會嗎?

大多數人會選擇:"去啊,只能再往公交卡里充點錢了。"

可是,如果丟失的是價值200元的音樂會門票,你還會再去聽音樂會嗎?

大多數人會選擇:"天啊,門票都丟了,我還去幹嗎?"

可實際上,都是丟了200元啊,為什麼大家的選擇會差這麼多呢?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土豆番茄媽

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心理賬戶"。就是在每個人心裡,把同樣的錢分類地存放進了不同的賬戶裡。就像你的心裡可能會有"撫育孩子"賬戶、"孝順父母"賬戶、"情感維繫"賬戶、"吃喝玩樂"賬戶、"美麗"賬戶、"自我成長"賬戶等等等等各種賬戶。

公交卡的錢屬於"交通出行賬戶",即使丟失再買,充盈的是出行預算,並不會影響"音樂會賬戶"的支出;可是音樂會門票的錢直接屬於"音樂會賬戶",當票丟失,馬上就會發現需要再花200元來買票,導致總票價達到400元,心裡就會覺得不划算,於是放棄前往。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這樣的朋友圈你肯定見過很多次,沒準你也是這樣做的。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媽媽自己的防曬帽一共50元,考慮了兩週都不止,給娃買東西,那必須得是最好的,果然,一眨眼,好多毛爺爺就飛走了。

或者是帶著1000元去逛商場,看見一個非常不錯的進口鍋,能有效減少烹煮時間。但是進口鍋價值1000塊,感覺有點小貴,你就會躊躇半天,琢磨到底要不要買,生怕自己敗家。

結果遇到孩子特別喜歡的早教中心正在打折售課,1000元能讓孩子上6節,你一看到就兩眼冒光、毫不猶豫地交了錢,覺得趕上優惠,就像是賺到錢一樣開心。

實際上都是1000元的消費,只是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而已。花錢買進口鍋,屬於"家居生活賬戶",花了擔心敗家,覺得普通鍋也可以用。可是給孩子買早教課,屬於"育兒賬戶",覺得孩子的未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該花的錢就得花。

雖然進口鍋能減少自己在廚房烹飪的時長,也不會多做考慮,而早教課增加了自己在交通、餐飲上的其他投入,也心甘情願。

同理,給孩子買東西,屬於"育兒賬戶",有著有效期和關鍵期,再貴也要買買買,給自己買東西屬於"生活賬戶",好像可替代物有很多,忍忍就過去了。

給孩子花錢的時候幾乎都要最好的,給自己花錢的時候,都得琢磨半天,所以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給自己買400元的褲子都捨不得的媽媽,轉身就給孩子買了600元的進口滑板車……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賬單代表我的心。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這個神奇的"心理賬戶"理論是1980年,由芝加哥大學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薩勒首次提出的,但是沒有形成理論支持。直到1985年薩勒教授發表《心理賬戶與消費者行為選擇》一文時才又正式提出。薩勒認為:"小到個體、家庭、大到企業集團,都有或明確或潛在的心理賬戶系統。在做經濟決策時,這種心理賬戶系統常常與經濟學的運算規律相矛盾。"

我知道,理論太晦澀了,大家都不愛看,但是廣告大家是愛看的: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吃黃燜雞米飯,不如充愛奇藝VIP;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愛ta,就請ta吃哈根達斯;

……

腦白金如果不是被放在了"孝心"的賬戶裡,肯定不會賣得這麼好;

愛奇藝充值卡和一頓飯相比,感覺這點"零錢"花得更超值;

鑽石,如果不能突顯"情感",那就是一顆石頭;

至於哈根達斯,被賦予了"情感"之後,似乎更加浪漫了……

如果中彩票,得到了200元,沒準一頓大餐就花掉了;可是如果是自己打工好幾天辛辛苦苦賺了200元,可能就會好好地攢下來。

LV包包和300元的包包都能裝東西,但是背上LV就能收穫別人羨慕的目光,能讓自己感覺更好。

這一切花費不同的根源,就在於每個人對每筆錢的"心理賬戶"的分類不同。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土豆番茄媽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要知道商家和銷售人員都是"心理賬戶"的高級研究學家,這邊你在自己心裡琢磨小算盤的時候,可能那邊商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就像體檢中心的銷售人員對你說:"你看你給汽車保養,每次都得花好幾千,你自己體檢,一年才一次,你都捨不得花,你是覺得自己的身體,還不如一輛車嗎?"然後你立馬覺得好對好對,趕緊刷卡付款。

還有淘寶上一個普通的陶瓷罐,如果是用作茶葉罐,標價29元;如果是用作寵物骨灰罐,標價299元,而且你還挺樂意買的。

不是商家套路深,而是自己的心理賬戶需要好好識別一下了呢。

你的心裡誰重要?看你賬單就知道

土豆番茄媽

雙十一剛過,作為媽媽,平時給寶寶花錢已經夠猛的你,有沒有好好慰勞一下辛苦的自己呢?

今天的這個心理學小姿勢(知識),你喜歡嗎?如果喜歡,那麼以後會有更多的乾貨分享給大家哦。你可以在留言區回覆你想了解的心理學內容,我會慢慢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的。

— END —

土豆番茄媽-最懂媽媽的傾聽者

專注養娃資訊、夫妻關係、婆媳相處、好物分享。是傾聽者,是朋友,是育兒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媽媽們的人。育兒路上有我,你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