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作者/天成henry

編者按: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9988.HK)終於在香港二次上市,在招股書中,新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開篇就提及:我們今天啟動了在香港的上市,這是20歲年輕的阿里巴巴一個新的起點。然而,這個20歲的公司已經和香港資本市場有過10多年的經歷,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1688.HK)就以旗下B2B業務為主在港上市,隨後於2012年私有化,最後因發行制度,於2014年赴美整體上市。

雖然港股錯失此前阿里整體上市的機會,但阿里系旗下的公司卻主要集中在港股:大健康板塊的阿里健康(241.HK)、大文娛板塊的阿里影業(1060.HK)、新零售板塊的高鑫零售(6808.HK)、還有金融、博彩等領域的佈局,不一而足,借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的契機,系統的回顧下阿里系在港股的佈局以及表現,思考未來與母公司同臺競技的選擇。

相信不少人對前段時間影院上映的《少年的你》還記憶猶新,可以說是口碑、票房俱佳。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這部電影背後的聯合出品方正是阿里影業,電影上映4天時票房便已經達到5.9億,鑑於《少年的你》的良好表現,10月28日,阿里影業股價上漲7.56%。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這兩年投資或出品的影片的確可圈可點。2019財年,有6部公司參與的影片票房超過十億元,包括《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等。

一、阿里影業的前世今生

2014 年阿里巴巴集團以 62 億元完成對香港上市上市公司文化中國(1060HK)的收購,成為控股股東,更名公司為「阿里影業」,作為阿里集團影視業務的整合平臺。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彼時,市場熱炒阿里概念,阿里影業最高時市值甚至達到千億。

2015年阿里影業發新股集資121億港元,收購國內獲得專資辦認證的電影售票系統供應商粵科軟件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公司以31億元為代價向阿里集團收購淘寶電影、娛樂寶業務,建立以互聯網為核心驅動,集投融資、娛樂內容生產製作、宣傳發行、粉絲運營和院線服務平臺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娛樂平臺。

2016年,阿里影業將旗下淘寶電影正式更名為淘票票,業務範疇由電影擴展至演出、體育等泛娛樂業,轉型互聯網宣發。

2018年阿里影業上線宣發服務平臺「燈塔」,並將旗下的 IP 衍生品業務與阿里集團旗下的阿里魚合併以發展影視衍生品業務。

2019年3月,阿里巴巴認購了阿里影業12.5億港元的新發行股票,對後者的持股比例從49%增至51%,阿里影業再次成為阿里巴巴的並表附屬公司。

目前阿里巴巴的業務包括電商、阿里雲、大文娛、創新四塊。阿里大文娛則包括優酷,UC瀏覽器,阿里影業,大麥網,阿里音樂和阿里文學,阿里影業是大文娛的唯一上市公司。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2019年財年阿里大文娛(數字媒體娛樂業務)收入為241億元,同比增長23.1%。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二、阿里影業的影視全產業鏈

從阿里影業具體業務上來看,可以分為三部分:互聯網票務和宣傳發行、內容製作、綜合開發。2016-19 財年,公司收入從 2.63 億元增長至 30.3億元,三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125.7%,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綜合開發三大業務佔收入比重分別為 81.2%/ 15.1%/ 3.7%。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1、互聯網票務和宣傳發行

互聯網票務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和購買娛樂票務的過程,統計口徑包括了電影票、文藝演出票、體育賽事票、旅遊景點票。

從購票方式上看,目前線上購票率達86%,線上購票成為主要購票方式。整個市場來看,經過前期的價格戰、通過票補低價搶奪用戶的階段後,已經形成雙寡頭的競爭格局。2019年第一季度,貓眼佔據電影購票市場份額 42.6%領先於其他平臺,而淘票票則以31.5%的市場佔比排名第二。

宣傳發行是指給電影形象塑造的過程,而電影發行是指電影的出售、出租活動。二者都是影片發行公司的業務。電影宣發主要是要實現五個目的:引發興趣、主動關注影片信息、產生消費慾望、進場消費以及口碑傳播。

阿里影業互聯網票務包括淘票票和鳳凰雲智。

淘票票覆蓋了全國 9500 家以上影院,提供豐富的正在熱映和即將上映的電影資訊信息,包括預告片、高清海報與劇照、劇情介紹,以及網友評論等,並且還提供現場娛樂票務。鳳凰雲智是面向電影院的數字化經營管理平臺。

另一方面,阿里影業推出了燈塔作為互聯網時代下,電影一站式營銷平臺。燈塔專業版App可以提供實時票房、電影排片、上座率等信息,並可以在發行過程中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推廣策略。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燈塔上線至今,已服務171 個電影項目,相關電影公司 295 個,接入廣告合作伙伴 82 個,新媒體賬號 81萬,日觸達用戶能力 6.5 億,點映覆蓋用戶 7500 萬。

2、內容製作

內容製作業務,一直是阿里影業想要去互聯網化的重點發力對象。

2018 年11 月,阿里影業發佈了「錦橙合制計劃」,宣佈將在未來五年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的身份,和一流製作團隊合作推出多部合制優質電影。而電視劇方面,公司目前儲備電視劇項目豐富,所製作電視劇將由優酷視頻「保本」購買。在製作端,公司以技術手段降低自制風險,提高管理運營效率。終端變現方面,數字化宣發平臺助力一次價值變現,IP 全產業鏈實現多次價值變現。

從結果看,阿里影業的投資能力還是不錯的。

阿里聯合出品了多部票房與口碑齊飛的佳作,出品/聯合出品的電影票房超過200億。這一成績,傳統影視製作公司顯然難以望其項背。其中,六部國產片的單片綜合累計票房(含服務費)超過10億,包括2019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2018年暑期檔及國慶檔票房冠軍《我不是藥神》、《無雙》等。除了國產電影之外,阿里影業還參與了《綠皮書》、《碟中諜6》等爆款進口片的聯合出品。

3、綜合開發

綜合開發主要包括阿里魚和娛樂寶兩款產品。阿里魚是一個IP交易平臺,平臺連接IP版權方和使用方,促進IP價值變現。娛樂寶是一個粉絲互動營銷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參與熱門影視衍生品的眾籌等活動。

雖然阿里影業綜合開發的收入為1.11億元,僅佔4%,但是是增長最快的業務。2019財年,互聯網票務和宣傳發行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13.1%,內容製作收入同比減少17.4%,綜合開發收入則大幅增長171%。

這是因為衍生品業務在中國是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電影票房規模超過美國,但衍生品業務還是剛剛起步。2017 年,中國內地衍生品市場規模僅 89億美元(全球佔比 3.28%);最成熟的的北美衍生品市場達 1577 億美元(全球佔比達 58.05%)。由此可見,中國電影衍生品市場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一般而言,成熟電影市場 IP 衍生品貢獻超七成收入。以美國迪士尼的《玩具總動員 3》為例,電影為迪斯尼帶來了 11 億美元的票房,但遊戲、圖書、DVD、版權和授權等領域為迪士尼帶來了 87 億美元的收入。

三、阿里影業賺錢之路漫漫

乍看之下,阿里影業啥都好,有戰略有資源有平臺,營收增長也很快,但持續虧損,是個大問題。

2016-19財年,公司收入從2.63億元增長至30.3億元,三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125.7%。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可是,對於接近350億港幣市值的阿里影業來說,自成立以來,虧損的陰影就一直籠罩著它。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2016-2017年,阿里影業因專注發展淘票票,淨虧損累計接近20億元,引得業內驚呼「太燒錢」。不過,阿里影業似乎沒有想要放棄的念頭。2018年,公司持續發力淘票票,加之匯率波動,導致淨虧損達到了16.59億元。阿里影業累計虧損接近40餘億元。

影視這個行業,註定是一個燒錢又看天吃飯的行業,這兩年面臨影視寒冬,阿里影業日子也不太好過。

今年5月底阿里影業公佈的2019年前三個月的財務數據,其實給投資者帶來一些希望——期內淨虧損從12.45億元減少至2.54億元,實現了同比收窄10億元。

虧損收窄是一個好信號,主要原因是互聯網票務和宣傳發行業務實現除去公司層面費用的經營利潤率16%,在2015年之後首次盈利。內容製作和綜合開發的業務經營利潤率分別為-48%和60%,其中綜合開發已經連續兩年實現業務層面盈利。票務和宣發業務的改善最後使得淨虧損率同比收窄34個百分點至-10%。

本以為阿里影業從此盈利能力會得以持續改善,但阿里影業在近期發佈盈利預警,虧損又擴大了。公告顯示,阿里影業截止2019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將錄得歸屬於所有者的淨虧損介乎3.7至4.0億元之間,而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個月之同類虧損約為1.26億元,表明其虧損正在進一步放大。

雖然阿里影業解釋虧損主要是對部分早期歷史股權投資項目計提了減值撥備約1.05億元,錄得匯兌收益大幅減少約1.1億元,但面對這樣的虧損,市場還是難以接受。

為什麼難以接受這樣的虧損?

因為對於在線票務平臺來說,如果說去年同期還是存在票補,虧損情有可原,那麼,今年二、三季度票補已經大幅降溫,可阿里影業的虧損卻沒有降溫。

實際上,阿里影業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淘票票的票務和宣發業務。目前中國在線票務平臺市場滲透率已超過86%,對於平臺來說,存量競爭下,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獲取用戶和市場份額,是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也就是說,淘票票是否賺錢成為關鍵因素,然而賺錢不易,在阿里影業前面還有貓眼的強大競爭。

據統計,線上電影票務的滲透率截至 2018 年底高達 86%,而貓眼在線上的市場佔有率接近 60%,位居第一,高額的市場佔有率保證了貓眼在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優勢。

2018年貓眼份額上升9個百分點至61%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從貓眼2019年上半年財報數據看,規模效益帶來的毛利率的提升以及預計票補減少大幅降低銷售及營銷開支等多個驅動因素推動下,集團的淨虧損逐年收窄,並於 2019 年上半年首次實現盈利 257.4 百萬元人民幣。

在線票務進入雙寡頭時代,盈利能力成為資本市場最為看重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貓眼的發展已經搶佔先機。

結語

票補消退、內容為王,全產業鏈佈局成為平臺方一致的選擇。

在線票務市場雙寡頭格局下,貓眼娛樂暫時在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上更勝一籌,也許目前擺在阿里影業面前的機會是IP變現和衍生品市場,結合阿里巴巴強大的商業生態,有可能帶來下一波增長。

綜合來看,阿里影業盈利之路道阻且長,相比之下,它的阿里爸爸雖然市值已近4800億美元,卻仍然足夠性感。

港股阿里系之:背靠“爸爸”打造影視全產業鏈的阿里影業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