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增發重出江湖 包銷風險考驗投行

時隔5年,上市公司公開增發又登上了舞臺。11月17日晚間,拓斯達公告稱公司完成公開增發募資6.5億元。這也是2014年以來A股首家完成公開增發的公司。拓斯達本次增發的主承銷商為招商證券。

A股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的工具主要包括配股、公開增發、非公開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公司債、ABS等。近5年來,再融資市場基本被非公開發行主導,公開增發由於其發行條件高且沒有價格優勢,基本上銷聲匿跡。

拓斯達此次增發是自2014年5月滄州大化之後,A股首家落地的公開增發。2018年10月10日,拓斯達一則公開增發A股股票預案打破沉寂多年的公開增發市場。此後,多家公司相繼宣佈擬公開增發。

根據公告,拓斯達此次公開增發價為40.46元,較停牌前股價41.38元折價逾2%,發行數量為1606.52萬股。公司原股東優先認購部分全額配售,配售股份為161.63萬股,佔發行總量10.06%;網上投資者申購股份1335.44萬股,配售股份為632.14萬股,佔發行總量39.35%;此外,網下A類投資者和B類投資者配售股數佔發行總量50.59%。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申購的網下機構包括中兵投資管理、中兵財富資產管理以及知名私募機構源樂晟資產管理等8家機構。

除了拓斯達,還有一單更大規模的公開增發正在發行中。11月15日,紫金礦業披露公開增發A股事宜。根據發行公告,此次公開增發的發行價格為3.41元/股,實際增發24.6億股,募集資金約80億元。

截至目前,A股市場上已有8家上市公司的公開增發正在推進當中。其中,除紫金礦業、拓斯達已進行到發行階段外,新泉股份和能科股份的方案已獲證監會核准,另有4家公司方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公開增發重出江湖體現的是市場需求和投行業務模式的變化。華南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公開增發要求包銷的承銷模式難度大,過去券商投行不推薦,上市公司就不做。現在強勢的發行人會要求公開增發,投行為了拓展業務、增厚利潤而不得不做。這說明投行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回到以客戶為中心,未來投行業務將更強調綜合服務能力、專業銷售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

前述投行人士介紹,非公開發行是代銷,發行風險主要集中於發行人,而公開增發是包銷,發行風險集中於主承銷商,所以,券商不太會主動去向上市公司推薦。“類似紫金礦業這樣大規模的融資,主承銷商承擔的籌資壓力非常大,必須在投資者推薦、發行窗口選擇、股價維護等方面提供更專業的建議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拓斯達於2017年1月上市,保薦機構為安信證券,而此次公開增發的保薦機構則為招商證券。有資深投行人士分析,具備包銷意願可能是發行人選擇保薦機構的因素之一。

上述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如果發行成功,公開增發的承銷費也會相當可觀,“粗略估算,滄州大化的保薦承銷費率超過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