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不同年代裡,化妝品品牌命名的背後,藏匿著國人對美的探索歷程、民族工商業發展史以及社會整體面貌的幾度更迭。

文丨李碩

轉眼間,我們離21世紀的第2個十年結束,只剩下40幾天。

愈是加速度的年代,人們愈渴望抱團取暖的溫情,不妨讓我們放下喧囂與爭吵,在品牌命名的時間痕跡裡,一窺中國化妝品產業的發展風貌,為下一個十年積蓄力量。

從匱乏到豐盈、從禁忌到開放、從割據到統一,化妝品在國人觀念中經歷了由奢侈品到必需品的歷程。

人名姓氏、詩歌散文、動物花卉、美好祝願,化妝品取名由頭無所不包,而在經濟價值、文化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交融下,不同時代的品牌命名習慣,也裹挾在其所處的時代浪潮之中。

穿過歷史煙雲,我們的回望將從1830年的揚州城南下鋪街上的一家香粉店開始。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明末清初時期——詩意且人格化的品牌名

取名代表:謝馥春、孔鳳春、雙妹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萌芽,胭脂、水粉從宮庭傳入民間,在蘇杭一帶,謝馥春和孔鳳春等脂粉作坊興盛一時。

進入手工藝時代後,人們開始用名稱來識別產品,而在街頭市井間,個人信譽是熟人社會里最好的營銷方式。

因此,同王老吉、王麻子、狗不理等老字號一樣,許多香粉店老闆用自己的姓氏作為店鋪招牌開頭;但同食鋪和匠人不同的是,美業先驅們的店鋪名字顯得格外有詩意和美感。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例如,始於1830年的謝馥春香粉店原址在揚州城南下鋪街上,創始人謝宏業取“謝馥春”為店名,其中,“謝”為姓,因有凋零衰敗之意,故加“馥春”二字,“馥”字意為馥郁芬芳,並與“復”字諧音,與“春”字相連,既寓回春之意青春永駐。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而創建於1862的孔鳳春為蕭山人孔傳鴻所開,為了讓自己店名不流於俗氣,孔傳鴻請教多人,但始終沒有中意的名字。一天,他伏案午睡,夢見鳳凰與孔雀凌空飛來,在店中翩翩起舞。醒來後,遂將店名改為“孔鳳春香粉店”。“孔”即是孔雀,也同其姓氏,“鳳”即是鳳凰,而春代表著萬物復甦般的生機。

無獨有偶,如雅詩蘭黛、赫蓮娜、香奈兒等國際品牌都是以人名命名的典範,不同於出生自大工廠流水線的產品,這些源自藥劑師和調香師和小作坊裡的品牌,在其創立之初已裹滿了獨特的個人氣質。

19世紀工業革命為歐洲化妝產品的工業化提供了可能,而要說到中國現代化的化妝品廠,則要追溯到上海家化前身——由馮福田先生創立的廣生行,1905年,廣生行推出“雙妹牌”花露水和雪花膏,風靡一時。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有趣的是,“雙妹”也是馮福田在睡夢中得到的靈感:“雙妹”概括了上海女人嬌俏柔美和聰明伶俐兩種氣質。其中,含蓄是東方意態的傳統表達,而熱烈則來自於民國社會對西方風潮的傾慕。

在後來的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中,廣生行併入公私合營軌道,全國化妝品工業劃歸到輕工業部。在那個把所有化妝品統稱“雪花膏”的年代,社會風氣樸素,與小資生活方式掛鉤的化妝品產業兜兜轉轉發展了三十年,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20世紀八十年代——天地靈長集大成者

取名代表:牡丹、蜂花、白貓、海鷗、霞飛

不可否認,八十年代是個填滿田園詩意的年代,化妝品品牌的命名也是如此。

受地理交通以及物流體系制約,當時全國性市場尚未建立,化妝品渠道侷限於地方百貨,除去被譽為中國化妝品第一品牌的上海美加淨外,天津鬱美淨、南京金芭蕾、佛山安安等也都是極為暢銷的牌子。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與化妝品產業類似,過去的汽水品牌名也攜帶著鮮明的地方基因,例如西安冰峰、北京冰洋北冰洋、武漢二廠汽水、廣東健力寶……

你的身影/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1983年春晚上,李谷一頂著巨大壓力,演唱了曾被認為是靡靡之音的《鄉戀》。事後觀眾來信表示,廣電總局是真正為老百姓服務的,接到信後,導演黃一鶴淚水奪眶而出。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彼時,個人開始從計劃經濟時代的集體性語境中脫離出來,迸發的詩歌與散文訴說著人們長期被壓抑的情感,同追求精神價值的詩歌散文一樣,許多化妝品廠也習慣從天地靈長中獲得靈感。

例如,古語有“落霞與孤鶩齊飛”,上海霞飛借用了常被寫進詩詞裡的“霞”這個意向,此外,與借物喻人的詩詞類似,牡丹、熊貓、白貓、海鷗……只要不是過於“凶神惡煞”動物或花卉,都會被當時的人在用在商標名中。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此外,這些簡單直接的品牌命名方式,也和當時不充分市場競爭環境有關,八十年代的化妝品行業處於半市場、半計劃的狀態,生產廠家基本為國有企業,化妝品產品屬性高於商品。

彼時,有限的產品供給尚不能填滿人們的消費慾望,因此,生產者並不需要絞盡腦汁選擇“浮誇”的品牌名稱,凸顯產品的優勢與定位。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有趣的是,如今許多互聯網公司也十分喜歡用動物做公司名字,光是阿里巴巴旗下,就有天貓商城、菜鳥網絡、神馬搜索、螞蟻金服、飛豬旅行、盒馬鮮生等等,這類極具親和力的名字不但降低了傳播成本,而且形象易於IP化的同時,也拉近了品牌和用戶間的距離。

20世紀九十年代初——純粹質樸的品牌名

取名代表:大寶、安安、小護士、丁家宜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鄧小平南巡之後,國內經濟改革進入深化期,化妝品生產從輕工業系統向外延展,同時,一大批國營百貨解體,配給制結束,商品經濟浪潮席捲全國。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從統購統銷的溫床脫離出來後,許多化妝品流入武漢漢正街、瀋陽五愛、廣州興發等全國範圍內的批發市場,到九十年代中期,批發模式的小商品市場主導了化妝品分銷。

“效率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在理想走向功利的那幾年,各業態的市場競爭冒頭,許多初創品牌迎來發展黃金期,化妝品的屬性開始由產品轉向商品,而品牌名也從詩意迴歸現實生活,更貼合產品本身。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在九十年代,隨便去請教一個企業家,他都會告訴你,如果企業要做大,必須要誠信,那個時代,誠信是排第一的”, 在九十年代末開始做富豪排行榜的胡潤說。

美加淨、大寶、安安、小護士……那時的當紅品牌的名字和其產品功效一樣質樸、坦誠且平易近人,多選用口語化詞彙描述對美好生活狀態的期許。

這類品牌名,直觀地傳遞了產品定位和形象。“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在化妝品的功效與需求被細分之前,一句“讓你皮膚好”就能得到消費者的信賴與追捧。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後來,彩色電視走入普通家庭,鐵路公路網密集如織,種種因素促進了全國市場的形成,也成就了大寶、健力寶、娃哈哈等一批全國性品牌的騰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九十年代也是全球化開端,以寶潔、聯合利華為代表的跨國企業湧入中國市場,帶來了全新的營銷方式,培育了管理人才,帶動了國內化妝品產業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當然,全球化裡有機遇也有挑戰,合資風潮下,小護士、大寶、丁家宜紛紛被外資企業收購,許多民族化妝品企業沒能逃過被資本收編的宿命,留下了曇花一現的繁榮。

21世紀前十年——起名字講究“洋氣”

取名代表:珀萊雅、法蘭琳卡、韓後

對化妝品行業而言,二十一世紀前十年是散發著個人英雄主義氣質的時代。

進入新世紀,春雨澆灌下,混沌的市場土壤已逐漸肥沃,專營店渠道的成熟鋪開,帶動著本土品牌的流通和銷售。

這期間無數人名聲鵲起,化妝品行業的競爭愈發充分,大跨步地邁向買方市場。

那時,超級女聲等選秀節目紅極一時,電視廣告成為化妝品營銷中戰無不勝的利刃。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可視性的電視廣告增進了人們對化妝產品的認知,也製造出一批引領消費風向的身體形象,但“美麗”的最佳參照物首先是來自歐美、日韓和港臺的熒幕偶像,最後才是內地。

同娛樂文化“鄙視鏈條”相似,人們對化妝品也存在某種符號化和非功能性的追逐,彼時全球市場對於“美”的大部分定義仍來自於西方,積澱深厚的國際大牌的盤踞在國內化妝品的中、高端市場。

有學者認為,在某個階段裡,發展中國家會對發達國家產生文化偏好,物質匱乏的年代,西方品牌和生活方式代表著現代化的理想、更高感知質量和名望和地位。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為了向高端形象靠攏,本土品牌名字也愈發國際化,對它們而言與賣到國外相比,能讓國人覺得自己“夠洋氣”,顯得更加實際。

比如,法蘭琳卡(FRANIC)並非來自法國;韓後、韓束則是地道的本土品牌;珀萊雅、歐珀萊、歐萊雅放在一起,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當時被國內品牌頻繁“致敬”的韓國品牌也偏愛英、法文,例如菲詩小鋪(THEFACESHOP)、蘭芝(LANEIGE)和悅詩風吟(Innisfree)等。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拿破崙打破了“文明人”的戰爭規則,歷史把它稱頌為軍事天才,“對於本土化妝品企業而言,品牌知名度是最大的短板,這是歷史原因的制約,合理借鑑知名品牌的影響力,滿足消費者崇洋心理,也是品牌起步階段必要的營銷手段。”2014年接受《化妝品報》採訪時珀萊雅掌門人侯軍呈曾如是說。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在現代商業社會里,品牌名稱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區別商品的標記,而是重要的商業競爭手段。拋開模仿性的品牌名不講,客觀而言,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注重生產研發、營銷與品牌文化打造的本土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正迎頭趕上,也有了和外資品牌臺對壘的底氣。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拒絕被定義的品牌名

代表: 完美日記、植觀、春夏、YES!IC

搖旗吶喊的熱情/攜光陰漸遠去/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21世紀第二個十年是互聯網滲入生活日常的十年,也是屬於新興品牌的十年。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致力於打造新時代的歐萊雅的完美日記;定位綠色、健康、環保和消費升級的植觀;追求真實與舒服美的YES!IC,以及希望和Z時代共同成長的春夏……

如果品牌名是品牌方同消費者溝通方式的意義外露,那麼,如今它正愈發獨立和多元化。

信息平權後,消費者的信息源、貨架形態以及文化圈層都正駛向“去中心化”,小品牌可以像大品牌一樣發聲,自上而下的化妝品牌的影響力傳播範式正在被弱化。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在扁平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個性化需求下,許多新興品牌嶄露頭角,它們的產品定位明確,營銷靈活多變,為整個行業吹來了一陣新風。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在經濟增長放緩,住房、醫療和教育成本攀升的背景下,許多人已不在盲目信任轟炸式的品牌營銷,而是藉助自主信息蒐集,理性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比起品牌名字,極具自我意識的年輕消費更渴望瞭解品牌背後的故事與文化價值。化妝行為本身正擺脫絕對完美的束縛,變為一個尋求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創造性表達等內在認同的過程。

中國化妝品品牌命名90年

在人類歷史長河裡,90年不是一段很長的歲月,但已足夠讓一個國家、一個產業發生鉅變。

從有限的產能到充分競爭;從國營百貨到批發市場、專營店再到電商;從紙媒廣告到電視營銷再到直播種草……化妝品品牌名承載了幾代國人的美麗夢想,也烙下了流淌著的時代印記。

如今,文化自信和經濟自信下,許多國內化妝品品牌的名已褪去詩意,剝下浮誇與模仿,開始迴歸生活、迴歸產品,並走向個性、多元與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