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研究員做3年就發私募產品?快別拿投資人的血汗錢做試驗了

現在私募的管理跟以前不一樣,以前私募可能隨意性大一點,比如我可以今天全倉、明天可以空倉,或者監管等等沒有那麼嚴格。現在都不一樣,現在你做了私募資金之後,你的交易軟件都是被監控的,買什麼股票都是監控的,都有記錄可查的,你的親戚朋友什麼都是受監控的賬戶,所以私募基金現在做更多是比以前更陽光一點。

但是絕大部分的私募,它們的存在方式是這樣的,就是說一部分是純粹只是為了拿個牌照。前年是進行了一個行業大清洗,擼掉了很多空殼的私募,所以很多私募去年前年都在忙著保殼,這純粹只是為了拿一個牌照的,這是一方面。

股票研究員做3年就發私募產品?快別拿投資人的血汗錢做試驗了

還有一部分股票型基金或者說偏股型私募,他們更多作為一種博弈的工具,這種私募它的收益是很不穩定的,有點搏的性質。比如有的剛開始開私募的,或者我看有的從業人員就是當研究員,自己不知道做的怎麼樣,研究員幹了3/ 4年就出來發基金了發產品了,發了產品之後,可能一個兩個產品不好,這個人就消失了。然後買他的基金成為了試驗品,成為小白鼠,很多是這樣。

還有很多人覺得自以為自己股票,做得還行就去開私募了,其實開私募遠比想象中的要難。因為雖然我自己沒開過私募,但是我見過我身邊的朋友做私募的,包括我認識的一些做私募的,我發現他們普遍跟我交流下來,他們都說做私募跟你自己做股票,或者操盤上千萬的資金相比,完全感覺是不一樣的,難度很大。所以其實大部分私募想掙錢是不容易的,大部分私募其實沒有那麼好,有人不要聽到私募靈活、私募能夠配置它倉位靈活、配置更靈活,所以它的收益性就更高,不是這樣沒有那麼好。

第三種是少數的私募、品牌產品。比如我們說澤熙,澤熙現在是過去式了,舉個例子說澤熙好不好,好啊一年真的能翻倍,但是出來幾秒鐘就沒有了,買不到大部分人買不到,真的是買不到,好東西是買不到的,它也合理,那麼好的產品是應該買不到。而且它有門檻100萬可能才能買,不是普通人才能買。你想一想一個理財產品1萬塊錢就能買,理財產品它的預期收益能那麼高嗎。所以我覺得我們說一些大實話供大家參考。

股票研究員做3年就發私募產品?快別拿投資人的血汗錢做試驗了

你要買什麼樣的基金,自己要心裡清楚。那麼如果要買,按照我的理解,要麼去買大公募 知名的公募,那麼確實過去幾年它的收益很穩定,而且管理團隊,你去了解一下它的基金管理人是什麼樣的從業經歷,我覺得這個是必要的,然後去選擇一下,這是可以的。還有一種特別知名的私募,比如過去的澤熙,現在我們也不說哪一個,說了就有點像推薦和廣告之嫌。總而言之,這種知名的私募其實沒幾個,估計也就三五個這個樣子。最知名的我覺得是可以,但是大部分情況是不一定能買得到的,這是我覺得值得去關注的。

其它的基金,我不認為你能夠,自己如果股票做的不好,或者不理想,你想通過基金來間接地去達到理想,我覺得很難。而且現在的基金說真的,跟股票一樣多如牛毛,真的是分辨不過來,以前的基金大家還有點投機價值,比如分級基金,國防B、一帶一路B還有一點投機的價值。比如這一天券商先漲停了買不到,但是券商B還沒有漲停,這時候就可以投機以前可以。現在分級基金也有門檻了,分級基金也死掉一大批,折價的折價、死掉的死掉,所以現在又不一樣,跟以前又不一樣。

今年更多的大家去做一些套利的用可轉債去做,我們前面也說過一期,專門說過一些可轉債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再去選基金的過程當中,其實更重要的不在於基金好不好,而在於你自己的心態,是不是調整過來了,而且基金說真的也不是特別好選,我不是基金專員,我們公司有基金專員,我不是基金專員,沒有天天花時間去研究,今天發行的基金是什麼,明天發行。我只知道一些明星產品,這個明星產品不是指品牌產品兩回事,明星產品是大家炒得兇的,比如說獨角獸基金的產品,比如什麼興全的對吧,名字我忘記了,發售花募集300多億,一募募這麼多,所以你看他在意的是規模,規模是比較重要的。

我覺得這是我對基金的理解,但是這是因為我們現在不成熟的市場,他才會這樣,將來如果是成熟的市場沒什麼散戶,都是基金之間相互博弈,不好的基金就被淘汰了,剩下來能夠你就看時間就可以了。它能夠存活三期以上的產品的基金,或者能夠存活連續5年以上存活的基金,這個基金肯定不會太差的,如果太差的話早就被淘汰了。那個時候到成熟一點的時候,你可以去考慮去做一些加大一點倉位去做基金,或者說以基金為主那是可以的。而且像美國那種市場,你個人散戶想跟基金幹,你基本上是幹不過基金的,他們的研究力量,他們的這種交易技巧,你想幹過他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