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研究员做3年就发私募产品?快别拿投资人的血汗钱做试验了

现在私募的管理跟以前不一样,以前私募可能随意性大一点,比如我可以今天全仓、明天可以空仓,或者监管等等没有那么严格。现在都不一样,现在你做了私募资金之后,你的交易软件都是被监控的,买什么股票都是监控的,都有记录可查的,你的亲戚朋友什么都是受监控的账户,所以私募基金现在做更多是比以前更阳光一点。

但是绝大部分的私募,它们的存在方式是这样的,就是说一部分是纯粹只是为了拿个牌照。前年是进行了一个行业大清洗,撸掉了很多空壳的私募,所以很多私募去年前年都在忙着保壳,这纯粹只是为了拿一个牌照的,这是一方面。

股票研究员做3年就发私募产品?快别拿投资人的血汗钱做试验了

还有一部分股票型基金或者说偏股型私募,他们更多作为一种博弈的工具,这种私募它的收益是很不稳定的,有点搏的性质。比如有的刚开始开私募的,或者我看有的从业人员就是当研究员,自己不知道做的怎么样,研究员干了3/ 4年就出来发基金了发产品了,发了产品之后,可能一个两个产品不好,这个人就消失了。然后买他的基金成为了试验品,成为小白鼠,很多是这样。

还有很多人觉得自以为自己股票,做得还行就去开私募了,其实开私募远比想象中的要难。因为虽然我自己没开过私募,但是我见过我身边的朋友做私募的,包括我认识的一些做私募的,我发现他们普遍跟我交流下来,他们都说做私募跟你自己做股票,或者操盘上千万的资金相比,完全感觉是不一样的,难度很大。所以其实大部分私募想挣钱是不容易的,大部分私募其实没有那么好,有人不要听到私募灵活、私募能够配置它仓位灵活、配置更灵活,所以它的收益性就更高,不是这样没有那么好。

第三种是少数的私募、品牌产品。比如我们说泽熙,泽熙现在是过去式了,举个例子说泽熙好不好,好啊一年真的能翻倍,但是出来几秒钟就没有了,买不到大部分人买不到,真的是买不到,好东西是买不到的,它也合理,那么好的产品是应该买不到。而且它有门槛100万可能才能买,不是普通人才能买。你想一想一个理财产品1万块钱就能买,理财产品它的预期收益能那么高吗。所以我觉得我们说一些大实话供大家参考。

股票研究员做3年就发私募产品?快别拿投资人的血汗钱做试验了

你要买什么样的基金,自己要心里清楚。那么如果要买,按照我的理解,要么去买大公募 知名的公募,那么确实过去几年它的收益很稳定,而且管理团队,你去了解一下它的基金管理人是什么样的从业经历,我觉得这个是必要的,然后去选择一下,这是可以的。还有一种特别知名的私募,比如过去的泽熙,现在我们也不说哪一个,说了就有点像推荐和广告之嫌。总而言之,这种知名的私募其实没几个,估计也就三五个这个样子。最知名的我觉得是可以,但是大部分情况是不一定能买得到的,这是我觉得值得去关注的。

其它的基金,我不认为你能够,自己如果股票做的不好,或者不理想,你想通过基金来间接地去达到理想,我觉得很难。而且现在的基金说真的,跟股票一样多如牛毛,真的是分辨不过来,以前的基金大家还有点投机价值,比如分级基金,国防B、一带一路B还有一点投机的价值。比如这一天券商先涨停了买不到,但是券商B还没有涨停,这时候就可以投机以前可以。现在分级基金也有门槛了,分级基金也死掉一大批,折价的折价、死掉的死掉,所以现在又不一样,跟以前又不一样。

今年更多的大家去做一些套利的用可转债去做,我们前面也说过一期,专门说过一些可转债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再去选基金的过程当中,其实更重要的不在于基金好不好,而在于你自己的心态,是不是调整过来了,而且基金说真的也不是特别好选,我不是基金专员,我们公司有基金专员,我不是基金专员,没有天天花时间去研究,今天发行的基金是什么,明天发行。我只知道一些明星产品,这个明星产品不是指品牌产品两回事,明星产品是大家炒得凶的,比如说独角兽基金的产品,比如什么兴全的对吧,名字我忘记了,发售花募集300多亿,一募募这么多,所以你看他在意的是规模,规模是比较重要的。

我觉得这是我对基金的理解,但是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不成熟的市场,他才会这样,将来如果是成熟的市场没什么散户,都是基金之间相互博弈,不好的基金就被淘汰了,剩下来能够你就看时间就可以了。它能够存活三期以上的产品的基金,或者能够存活连续5年以上存活的基金,这个基金肯定不会太差的,如果太差的话早就被淘汰了。那个时候到成熟一点的时候,你可以去考虑去做一些加大一点仓位去做基金,或者说以基金为主那是可以的。而且像美国那种市场,你个人散户想跟基金干,你基本上是干不过基金的,他们的研究力量,他们的这种交易技巧,你想干过他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