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縣八項機制推動“三比一提升”行動見實效

本網訊 全省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行動以來,千陽縣抓早動快,層層傳導壓力,夯實各級責任比責任落實;統籌各方力量資源,加大工作力度比盡銳出戰;對標標準要求,把各項措施落實落細比精準舉措;以釘釘子精神,下足“繡花”功夫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全縣上下脫貧攻堅“比學趕超”氛圍濃厚,作風紮實,成效顯著。同時立足當前抓落實,著眼長遠建機制,制定出臺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八項機制”,推動“三比一提升”往深裡走、往實裡走。

千阳县八项机制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见实效

千陽縣縣委書記何玲、副書記趙海斌赴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查看國扶辦信息系統

千阳县八项机制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见实效

千陽縣縣長張新科與駐村幹部一起在貧困戶家中瞭解情況商討脫貧計劃

建立“按勞分配”與“按貧分配”相結合的收益分配機制,更好地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制定《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按比例提取產業收益資金,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勞動積分制考核管理辦法為依據,據實考核,貧困群眾領取報酬,實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養“懶漢”;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只享受收益分配基數金額;違反村規民約的貧困戶,視其情節扣發收益分配金額或取消享受收益分配資格。至目前,全縣7個鎮試點已完成,53個貧困村已制定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分配方案,已分配的243個項目均參照此辦法分配,較好的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建立扶貧資產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扶貧資產效益對全縣65個村脫貧攻堅以來形成的村級非經營性資產,如小型水利、農村公廁、村衛生室、文化、體育、農村幸福互助院等固定資產“家底”,全部進行摸底登記,交村級公共設施管理站進行日常管理和績效管理,更好發揮了公共設施的服務功能。對產業扶貧資金形成的村級經營性資產,由各村對每筆細緻梳理,摸清資產底數、夯實管理責任、完善管理臺賬,特別是資金的流向、成效、形成的資產等方面,做到真實可靠,交村級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充分發揮扶貧資產的效益。

千阳县八项机制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见实效

千陽縣縣委副書記趙海斌在城關鎮新興村召開三比一提升行動座談會

千阳县八项机制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见实效

千陽縣副縣長屈文剛、扶貧辦主任王偉在寶豐村檢查產業項目發展情況

建立產業扶貧市場化運作機制

,提高產業在貧困戶脫貧中貢獻份額。堅持一個主導產業、一個公司帶動、一套專班服務的發展思路,集中力量發展矮砧蘋果和奶山羊兩大優勢產業。成立了縣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制定《成立千陽現代果業發展服務公司的方案》,公司圍繞“建園子、育苗子、創牌子、賣果子、供物資”總要求,為全縣蘋果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成立了陝西千陽莎能奶山羊發展有限公司,制定了公司章程和管理制度,確定了經營模式和公司經營項目,目前已建成羊舍、青貯窖、有機肥加工車間等。

四是建立鄉村治理示範引領機制,引領農村全面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人居環境整治、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四個示範”和“村企互助、村村互助、村戶互助、戶戶互助”的發展新模式,首批確定在全縣10個村進行鄉村治理示範試點。南寨鎮水泉村建設奶山羊養殖小區一處;龍泉寺村聯合楓丹百麗公司發展優質蘋果產業,流轉土地1156畝,新建設施大棚50座;南寨村新建4.0智能蘋果分揀線一條。柳家塬村、趙家塬村等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已落實今冬新建果園面積500多畝。

五是建立易地搬遷後續幫扶機制,確保搬遷戶實現穩定脫貧。制定了《千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方案》,按照“三個一”標準(一戶至少有一人就業、一戶至少有一項產業、一個搬遷點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確保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目前,全縣搬遷戶中785戶有勞動力的家庭全部實現至少一人就業、908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增收。制定搬遷點社區融合辦法,調整搬遷點學區設置,搬遷群眾平等參與集體文化建設、平等享受公共服務設施、病人就近就醫、學生就近入學,實現了“搬得順心、住得舒心、長久安心”。

千阳县八项机制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见实效

千陽縣住建局在坡頭村核查安全住房

千阳县八项机制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见实效

坡頭村第一書記張維明在貧困戶家中幫忙切靈芝

六是建立防返貧機制,防止新的貧困發生為了切實鞏固提升全縣脫貧質量,建立了由扶貧辦牽頭、行業部門參與的動態監測“紅色預警”機制,對644戶預警戶建立了監測臺賬。對“因病、因災”等疑似返貧戶,經核實,給予臨時救助、政策落實、生活保障等救助;對收入水平低的,通過產業幫扶、就業扶持、扶貧扶志等措施,確保收入增加。今年,全縣實現43戶93人脫貧退出,無新增返貧人口。

七是建立政策落實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按照政策不減、資金不減、力度不減的基本原則,建立了全縣脫貧成效鞏固提升政策落實長效機制,進一步明確了脫貧攻堅期內全縣各類扶持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具體要求,特別是提出加大產業和就業創業扶持資金投入力度,給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和自主創業吃了“定心丸”。全縣持續跟進落實產業、就業、金融、教育、健康、保障、生態、兜底保障等扶持政策,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解決、收入不斷增長。

八是建立杜絕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的工作機制,切實給基層減負。制定印發《切實解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突出問題落實減負要求的十條措施》《關於落實杜絕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工作機制的工作方案》,通過精減文件數量、減少會議次數、發揮大數據平臺優勢、嚴控督查考核、完善扶貧幹部績效管理等措施,鼓勵激勵基層幹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切實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落實精準扶貧措施,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