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希臘
不管人像攝影,花卉攝影,還是風光攝影,想要把三維的畫面呈現在二維的照片上,都是有辦法和技巧的。
首先,需要的是塑造立體的光線。我們看到立體的世界,是光線塑造出來的。在一張照片的取景範圍內的所有元素也都是呈現在光線之下。而有的光線可以呈現物體最好的立體的效果,比如前側光、側逆光;有的則不能,比如大平光。我們當然要選擇前者。
其次,選擇最能呈現物體立體感的角度。以人像攝影為例,正面鏡頭,會顯得面部扁平。尤其亞洲人,面部輪廓不明顯,拍出來的效果像大餅子。但是側一下臉,面部3/4面對鏡頭,就變得更立體了。人可以自己調節最佳拍攝角度,對於靜態被攝對象,需要攝影師調整機位。
再有,利用有透視效果的環境來進行拍攝,使畫面有縱深感。最常用的有線性透視,也就是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空氣透視,也就是近處清晰遠處模糊、近處色彩深,遠處色彩淡的透視。
還有,可以給畫面中添加前景或者對背景進行淺景深控制。
通過光影的塑造、拍攝角度的選擇、利用環境的縱深感,以及添加前景和控制景深這五種綜合的手段,把照片種所有的元素都塑造成立體效果。整張照片,呈現出來的也必然是三維立體效果。
攝影中級班
攝影表現中,表現風格形式較多,有的表現風格形式需要扁平的表現,有的表現風格形式需要立體的表現。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
在攝影中增強畫面立體感的方法:
1、光線強比光線弱立體感更強
大家都要這種經驗,在拍攝人像的時候,陰天拍攝人像沒有晴天拍攝的人像,立體感強。
2、選擇在早上或傍晚拍攝立體感更強
光線與拍攝主體有一定的斜度才能形成較明顯的投影,可增強拍攝主體立體感,早上或傍晚,太陽光有一定的斜度,因此,在這個時間段拍攝,被拍主體立體感更強。
3、加強虛實對比可增強立體感
拍攝的時候,運用虛實對比,將背景虛化,主體更顯清晰,這樣也可以增強畫面立體感。
4、拍攝角度與立體感有關
比如我們在拍攝人像的時候,運用側光,選擇在拍攝對象的三分之二側面角度拍攝,拍攝出來的作品立體感較強。
5、要表現出“三大面和五大調”
運用二維平面表現立體感,必須表現出拍攝主體的“三大面和五大調”,如果沒有表現出這些色調層次感,立體感肯定不強。
以上幾種方法,是個人的拍攝經驗,僅供參考。根據不同的拍攝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增強畫面立體感。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攝影作品是平面的,有什麼辦法能夠增加畫面的立體感?
照片都是二維平面的,但是我們發現好的攝影作品是可以讓人看出層次、看出縱深感的。也可以這麼說,一張好的照片是有層次的。怎樣增加這種層次呢?我們可以從三個對比來總結:
虛實對比
大家看得比較多,用得比較多的就是虛實對比了。虛化與三個要素有關:光圈、焦距和與焦平面的距離。被拍攝的主體為實,周圍的環境為虛,可以突出展示主題,這是拍攝人物時多用的技法;前景、背景為虛,中間為實,可以拉開前、中、後三個畫面的層次,增加縱深感,這是拍攝風光照時常用的技法。
明暗對比
明暗對比也是通常一說大家都懂,但是又容易忽略的要素,明暗對比再通俗一點講就是對比度。我們用素描來解釋,素描也是平面的,但是我們的大腦會直接認為它是立體的,原因是一個立方體在畫面中有三個面,分別是兩個受光面和一個背光面,顏色也分為高光、中間調和陰影三個區域,正是因為高光夠亮,暗部夠暗,才形成了立體的畫面,如果三個面都是灰色的(明度相同),那麼我們看到的素描就是平面的。
同樣的道理,照片也是一樣的。所以在拍照的時候要合理利用光線。用得比較多的光線是順光、逆光、側逆光,重點是要找準高光、陰影和中間調,這三個面越清晰,照片就越立體越通透。
冷暖對比
冷暖對比在拍攝風光照的時候用得更多,比如拍攝海上的夕陽,黃色和藍色碰撞,就是非常明顯的冷暖對比。在拍攝人像的時候,也會用冷色的衣服搭配暖色的背景這樣的方式來凸顯照片的縱深感。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人像攝影精選 分享ps後期技術 | 分享攝影教程 | 分享拍攝心得
人像攝影精選
攝影作品畢竟是一種平面的展示方式,如果一幅攝影作品給人感覺遠近都是清晰的,缺少層次感,那麼它給人的感覺自然是平面的,而有些作品會有一種“立體感”,它的產生只不過是一種視覺效果,只不過作品在拍攝時運用了一些拍攝技巧,讓你產生這種錯覺。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我覺得增加畫面立體感的方法有很多:
一.採用虛實結合的方法。主要利用大光圈拍攝。拍攝時聚焦於要突出的對象,比如人物、花草、樹木等等,加大光圈,此時所拍攝的畫面會形成一種主體清晰明亮而背景模糊暗淡的效果,而這種主體清晰與背景模糊的效果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由近至遠的感覺,從而讓眼睛覺得畫面中的物體處於不同的距離,因而在平面的畫面中產生一種層次感、立體感。這是增強畫面立體感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
二.利用線條的引導增加立體感。攝影中的線條是攝影構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 元素 ,無論是直線還是曲線,都可以引導欣賞者的視線,由近及遠、由淺至深、由此及彼地移動,從而讓眼睛產生一種距離不同的感覺,讓照片更有層次和立體感。因此,我們拍攝時,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線條比如欄杆、公路、電線、鐵軌、海岸線、河流、峽谷等來進行引導線構圖、延伸線構圖、曲線構圖、螺旋形線條構圖等,來增強畫面的立體感。
三.適當安排前景、中景、遠景,讓畫面本身有距離的不同。在構圖時注意選取適當比例的前景、中景、遠景,三者的搭配可豐富畫面層次,讓畫面因遠近搭配而產生立體感。比如在拍攝一張風景照片時,如果只有青山或者綠水,是很難突出風光的大氣磅礴的壯觀之美的,但如果在拍攝時包含了近景和中景,利用近景、中景來襯托遠處的主體,那麼,照片的層次感就出來了,立體感也就有了。
即便是在拍攝一些一般的生活照片時,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在畫面中增加一些前景(比如花朵、樹葉、雨傘等等),並且採用虛化前景的方式,豐富畫面的層次,從而增強畫面的立體感。
四.使用仰拍的方式。仰拍是指照相機鏡頭在低於被攝物的位置由下往上拍攝。由於透視的原理,仰拍讓拍攝對象顯得更加的高大、雄偉。仰拍人物,可使人物或更加高大偉岸,或更加纖細修長,仰拍建築、樹木,可使其在畫面上顯得更加挺拔聳立。從仰視的角度拍攝,由於鏡頭更多的指向天空,前景和背景在高度的對比上要發生變化,位於前景上的人物、景物顯得更加高大,變得與遠景上的高大建築同樣高,這樣就顯得更有立體感。
五.利用廣角可營造強烈透視感廣角具備透視變形特性,如果利用廣角加上鏡頭低角度貼近仰拍,被拍攝對象因為廣角和仰拍產生一種誇張的變形感。前景較小的物體,在畫面中表現得和背景中原本較大的物體更大或者差不多大,這種錯覺也能讓欣賞通過想象一種空間距離感。因為我們也可以使用廣角鏡頭獨有的變形效果,讓照片顯得更有層次和透視感。
當然,增強畫面立體感的方法也許還有很多,但以上的方法比較常見,也比較實用,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喜歡的話,記得加個關注哦。愛拍照愛修圖
我是燕子燕陽,三言兩語幫助題主解決問題。
要增加畫面立體感,很簡單。
兩個辦法,立刻讓你拍出來的照片層次分明。
1、懂得用光產生陰影與暗面。
很多朋友在拍照的時候,尤其在用手機拍照的時候,特別怕“黑”,巴不得所有物體都被照亮,甚至有朋友在拍完之後用後期軟件無限拉亮暗部,無形中就讓畫面變得越來越平,大家最在意的人臉也是如此,一張沒有暗部的臉,鼻子嘴巴和臉糊在一起,顯得呆板難堪。
下面這兩幅人像,哪一個更有層次呢?
所以,一句話總結,保持拍攝對象的亮暗對比,保留暗部和陰影,就能讓畫面產生立體感。
2、懂得用光圈和焦段製造景深。
上面說的主要是對拍攝主體自身而言,而對主體和所屬環境中某些特定情況,陰影可能就有些力所不及了,比如,環境背景裡主體較遠的情況就無法完全用陰影來解決立體感的問題了,這時就需要用到景深效果——虛化背景以突出主體的方案。
要做到背景虛化,首先,構圖上要讓背景與主體保持一定距離,然後調大光圈,儘量較長的焦段拍攝,就是:大空間,大光圈,大焦段。
這樣就能形成明顯的景深模糊效果,離主體越近越清晰,越遠越模糊,層次感明顯,畫面立體。
以上兩點並不是割裂開的,需要結合構圖佈景來綜合運用,這樣才能做到畫面充分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燕子燕陽
攝影作品是平面的,但攝影作品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可以利用二維平面,去表現三維的世界,能讓觀眾們從攝影作品中,感受到三維的,立體的,縱深的美感。
攝影作品中可以用到的,增加畫面立體感的方法有很多種。我且給大家羅列三種通用的。
利用明暗對比的方法來表現攝影作品當中的立體感
攝影,又被稱為是光影的藝術;光影,也造就了攝影作品當中的明暗;有光線的地方明亮,會產生高光,沒光線的地方暗淡,會產生陰影——有明有暗,攝影作品就會產生立體感。
所有的攝影作品,都是在利用光影產生的明暗來表現畫面當中的立體感。無論是拍人像也好,拍風光也罷,哪怕是隻拍靜物,也離不開用光影造就的明暗。
人的視覺習慣,是先關注畫面當中最為明亮的物體。
在攝影作品當中,給(靜物、人像)攝影主體打光,或者是移動(靜物、人像)攝影主體找光,甚至是在拍攝時等待自然光照亮(風光、人像、靜物)攝影主體,都可以讓攝影主體最亮,其他部分(攝影陪體以及攝影背景)次第暗淡下去。當攝影陪體以及攝影背景與攝影主體產生明暗對比時,攝影作品的立體感就被打造出來了。
利用虛實結合的拍攝手法來打造攝影畫面當中的立體感
攝影作品,最簡單的結構是主體+背景;稍微衍伸一下,還可以加上攝影前景。
攝影作品當中的虛實結合,通常表現為主體清楚,前景和背景虛化(模糊)。
偶爾也會有把前景拍清楚,把主體和背景都拍虛化(模糊)的情況。具體哪個實哪個虛,主要看拍攝時的實際需要。但無論是哪個實、哪個虛,都是把畫面利用攝影手段人為分成了三個層次:前景+主體+背景。
攝影作品要想呈現出虛實結合的拍攝效果,方法也很簡單,一是用長焦鏡頭拍攝,二是用大光圈拍攝,兩種方法也可以結合使用。
長焦鏡頭和大光圈都可以讓攝影主體從前景和背景當中剝離出來,從而讓畫面產生立體感。
利用顏色對比來增加攝影畫面當中的立體感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我們拍攝的攝影畫面,也都是五顏六色的。
藍天和白雲不是一個顏色,綠草和紅花也不是一個顏色,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那麼,利用景物之間所呈現出來的不同顏色,也可以增加畫面當中的立體感。
在拍攝取景時,我們可以選取攝影主體與攝影背景顏色反差比較大的畫面進行拍攝。即使是在沒有虛實對比,沒有明暗對比的情況下,攝影作品也會因為顏色的不同而被分割出層次感。
比如在拍攝風光片時,同樣是作為攝影背景的藍天和綠草地,就是利用顏色分割讓畫面產生立體感的最好實例。雖然藍天和綠草地是處於同一個焦平面上,要虛一起虛,要實一起實,但因為顏色不同,誰也不會覺得天空和草地是一個整體。
另外,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明暗對比、虛實對比和顏色對比,還可以疊加起來一起使用。
我是“優質提問官”和“優質創作者”柳侍墨,我是雙優質哦!
回答“優質提問官”提出的問題,更容易出爆文喔!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O(∩_∩)O~~
喜歡就來關注我吧!
記得給我留言吖~~(。・∀・)ノ゙
柳侍墨
首先說人是是如何感知空間的,按照度孃的說法:空間概念(space concept)是指人腦對物體在空間內的存在形式產生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涉及形狀、大小、遠近、深度、方位等。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對空間知覺的抽象與概括。因此空間雖然是3維的,但當我們把空間中物體抽象成形狀/大小/遠近/方位的符號的時候它是能在二維的平面上進行表達的,而這些要素在平面上運用大小/明暗/透視的手法來構圖,在觀看的時候,形成與大腦對實體空間的感知是一致的,我們就會得出平面上的空間感這一結論。
映巷
對自然景物,人是通過同一平面,不同位置的兩隻眼睛來觀察的,因此可以看出深淺不同的三維立體畫面。而照相機只有一個鏡頭,拍出來的只能是二維的平板畫面。為改變這一狀況,人們用了一些拍攝技巧,通過改變人們的視覺感觀,使觀者在觀看平面的攝影作品時,有立體的感受。這些技巧包括:
1. 用光影的層次來表現立體感。對一幅作品進行正確的曝光,把光線作為富有創造力的工具,使各景段光影的強弱和層次充分體現出來。形成視覺上的擴展,給人一種層次分明的立體感覺。
此片拍攝於西藏。
2. 匯聚線拍攝。匯聚線因其延伸的特性,能在2D的畫面上產生強烈的透視效果,從而給觀者以完美的3D視覺感受。
此片分別攝於英國、緬甸和昆明。
3. 增加前景延伸後景。利用廣角鏡頭和小光圈的特性,拍出前、後景均清晰,且後景延伸的照片,形成縱深感,擴展觀者的視野,作品同樣會有立體的觀感。
此片攝於雲南。
4. 模糊前後景。利用長焦鏡頭和大光圈,增大超焦距,拍模糊前後景,中景(主體)相對清晰,則不僅能突出主體,還能使畫面感覺不在同一平面上,從而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
此片拍於尼泊爾。
5. 搭框拍攝。搭框拍攝把人的視覺從框外拉到框內,並經過中央的緩衝地帶,向遠處的主體延伸。給人一種強烈的遠近距離感,從而達到使攝影作品有立體感的目的。
此片拍於緬甸。
6. 明暗對比的拍攝。暗前景,亮背景,或反之,則畫面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同烊可以導致視覺的延伸。使觀者感覺明、暗物體不在同一平面上,有實際的3D感。
暗前景是位於兩塊崖石上的佛塔,攝於緬甸。
彩雲的世界
我也來就提高平面照片的立體感參與一下討論。
照片是本人早上在樓頂上,面對西方用手機隨拍的。拍攝後感覺照片清晰度還可以。什麼物景都清楚,但缺乏層次感,過於平面化。
隨後用snap seed修圖軟件,對圖片進行了一些修飾。主要的修飾包括,做了適當的裁剪,去掉了近景部分的雜樹,以體現主體天空的湛藍。調整了一下曲線,適當增加了一些對比度,對照片四角進行了壓暗處理。
如此調整之後我個人的感覺,照片顯得更通透。照片的縱深感明顯增強!更有層次和立體感。
在上述調整中,壓暗四角的處理。將過於平面化的照片,變得更有縱深感,是至關重要的。
以上為個人見解,不妥之處望斧正。
Tiger62
立體感我也曬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