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在晚唐宮廷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上,宣宗李忱從幼年起就極少開口說話,甚至成年之後還經常被皇帝和諸王當傻子戲耍。然而,即位以後的李忱,卻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他的態度發生了三百六十度轉彎,讓扶持他的宦官和朝臣驚訝萬分。這個大智若愚的皇帝,在風雨飄搖的晚唐,經歷一段傳奇人生以後,為何被稱為“小太宗”?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在長安城的西北角,有一大片雕樑畫棟的宅子,高大的圍牆,使之與外界隔離。這就是唐朝時期諸親王居住的地方十六宅。從開元十三年(725年)開始,這裡最開始居住了慶王琮、忠王亨(即後來的肅宗)、棣王琰、榮王琬、光王琚、儀王璲、潁王璬、永王璘、延王玢、濟王環、鄂王瑤、盛王琦。後來信王瑝、義王玼、壽王瑁、陳王珪、豐王珙、恆王瑱、涼王璿六王也都居住在這裡。於是,王府的集中漸漸地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有了“十六宅”的稱謂。後來,居住的王當然不止十六位,但是“十六宅”的稱謂就此固定下來,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

按照常理,皇帝的繼承人應該是東宮的太子,本來是輪不到十六宅裡的諸王。

可是在唐朝末期,不是天子早逝沒有留下繼承人,就是皇子太小。在這種情況下,皇位便常常改由先皇的兄弟繼承。因此,“十六宅”居然接連出了幾位天子。文宗、武宗都是從十六宅走出去的皇帝。
寶曆二年(826年),文宗李昂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宦官王守澄從十六宅中迎到了大明宮。接下來是他的弟弟武宗李炎,在太子已立的情形下,被仇士良率領數千禁軍迎為天子。而接下來,武宗也是英年早逝。武宗去世之時,長子杞王也只有幾歲。下一位皇帝由誰來當呢?


這個時候,光王李忱走上了前臺。光王在十六宅裡面,其實是很受人注意的,他的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他是三朝天子的叔叔,也不是因為他有怎樣的功績。他之所以引起大家注意完全是因為他看上去就像一個傻子,總是任人捉弄。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光王李忱是憲宗的第13個兒子,他的母親鄭氏是當年憲宗平定李叛亂的戰利品,後來進宮以後,伺候郭太后(即郭暖和昇平公主的女兒)。鄭氏因為年輕貌美,被憲宗寵幸。憲宗將她納入後宮,生下光王李忱。
李忱的母親據說是爾朱氏的後裔。爾朱氏起源於北魏,先祖是契胡部落的酋長,世居爾朱川(今山西省西北部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的朱家川一帶),於是就以居住地為姓,稱為爾朱氏。這是一個曾經讓北方大地橫屍遍野、流血千里的姓氏。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為了躲避各種各樣的災難,爾朱的姓氏到唐末的時候,已經被改為鄭氏,李忱的母親就是這個家族的最後一人。某一年,這個爾朱氏最後的後裔在丹陽的街頭撞見一個算命老者。這個不知名的老者從女孩的容貌上,看出了她不同尋常的命運。他大膽地預測,鄭氏的兒子將來會成為一個天子。老者的話讓這個少女的臉上泛起紅暈,她哪裡敢去想自己會貴為國母。
這個預言像風一樣到處流傳,被很多人聽過,當然也被很多人遺忘。可是,有一天,這個市井間無名江湖術士的預言,不經意間卻傳到了鎮海節度使李錡的耳朵裡。李錡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八世孫,唐憲宗時任鎮海節度使。藩鎮制度設置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敵。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後,開始大規模設置節度使,使其集軍權、政權、財權於一身,還可自己任命副手和幕僚。這樣一來,節度使很容易培植親信和自己的勢力,最終不服管束,對抗中央,“安史之亂”就是一個例子。


而李也是一樣,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唯我獨尊地生活,私自增加稅收,瘋狂斂財,越來越目空一切。他私藏異心,暗中招兵買馬,越來越想實現自己的帝王夢。在坊間聽說江湖術士對鄭氏的預言後,李筒有了一個念頭:娶她,然後生下一位命中註定要成為天子的嬰兒…就這樣,李錡想方設法地納鄭氏為妾。然而,在鄭氏委身於李的那幾年裡,卻並沒有為他生下一男半女。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德宗、順宗兩代帝王相繼崩逝,憲宗李純登基後,朝廷對藩鎮姑息縱容的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李錡看到朝廷強硬的態度後,非常害怕憲宗追究他以前的種種不法行為。於是,他倉皇地為謀反作準備。可這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短暫反叛。朝廷的大軍還沒有到,李錡的勢力就已經土崩瓦解。他被那些不想捲入叛亂的部將合謀生擒。


叛亂失敗後,李錡的家眷作為叛臣之後,被罰掖庭。鄭氏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長安城的宮殿。她的命運軌跡因為這次失敗的反叛,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轉折。
在那裡,她遇上了憲宗皇帝。

元和五年(810年),鄭氏生下了憲宗的第13子李忱,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小太宗”的宣宗

李忱自小看上去就有些木訥,從小不愛說話,並不像憲宗的其他兒子那麼聰明伶俐。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去朝見郭太后,遇到刺客行刺,當時就嚇得尿了褲子。從此以後,李忱就更少開口說話了大家都以為,在那次行刺後,他就被嚇傻了。
文宗李昂在位時,有一次邀請親王們到御花園宴會。在宴會之中,文宗戲謔地對其他親王說:“誰能使光叔開口說話,必有重賞。”但是無論其他人怎樣引誘甚至加以羞辱,李忱都一言不發,只是不斷用手拿著席上的酒肉吃。席上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取笑李憂只知道吃。
武宗李炎即位以後,對自己這個從來不說話的叔叔極為猜忌,他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上哪裡不對勁。後來,武宗命令親信宦官將李忱囚禁數日,然後準備把他扔到廁所便池裡溺死。眼看李忱就要死於非命,這時宦官仇公武認為李忱還有利用價值,於是對武宗說,李忱好歹是皇室血脈,無論如何也不能死在廁所裡。他請武宗讓自己把李忱帶到外面殺掉。武宗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就答應了仇公武。於是,仇公武悄悄把李忱帶出長安。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後來有許多野史都稱,李忱從長安逃出來以後,隱姓埋名、跋山涉水,一直逃到了浙江鹽官(今浙江海寧市西南)的安國寺。他在那裡落髮為僧,法名瓊俊。兩百多年後,蘇軾途徑安國寺的時候,還特地留下了一首詩,追憶李憂的這段傳奇人生。

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
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關於宣宗登基前曾經遁入空門的經歷,在唐朝正史裡並沒有記載,可在尉遲偓的《中朝故事》、唐末韋昭度的《續皇王寶運錄》和令狐澄的《貞陵遺事》等筆記史中,都有相關的記載。
會昌六年(846年)春天,武宗李炎病危,已經兩個多月沒有上朝,朝野之間,一時人心惶惶。
拖下去也不能解決問題,國家總要有皇帝治理。宦官仇公武首先提出:“皇叔光王可當大任。”
這個命運多舛,早已被長安城遺忘的光王,終於在宦官仇公武等人的簇擁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長安。
這一年春光將盡之時,光王李忱即位,為宣宗。
李忱在他36歲的時候,成了大唐的第17個皇帝。
宦官們立光王為帝,當然有他們的打算。如果新皇帝只是一個可以任由他們擺佈的窩囊廢和應聲
蟲,這才是他們最想要的狀態。由此看來,光王當然是最佳人選。仇公武為自己當年在廁所裡能夠作
出這麼一個英明、高瞻遠矚的決定而得意地笑著。
所有的宦官和朝臣們的意見在立光王為天子上,出乎意料地統一他們都有一樣的想法:以後的日子好過了。有了這位痴呆而無所決斷的皇帝,根本就不用對自己的為非作歹而擔驚受怕了。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李憂在宮中少陽院接見朝廷百官。新皇帝上朝的時間到了,仇公武和眾大臣得意的笑容突然在臉上凍結了。
所有的人都被李的不凡氣象震懾住了,他們驚在當場,彷彿夢中。宣宗緩步走上皇帝的寶座,他的腳步是那麼的沉穩有力,他的目光是那麼的炯炯有神,他的面容是那麼的堅毅神定……他看起來,一切都和常人一樣。但是,從他那深邃莫測的神態看來,他的聰明睿智絕對要超過常人!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宣宗李忱登基以後,他之前多年的隱忍,終於如井噴般地爆發出來!他開始處理武宗病重以來已經積累很久的政務。那些繁複的事件,被他一件件、一條條地剖決裁斷,無不讓殿下的朝臣們心服口服。他對國家政務和制度禮儀的熟悉,就好像是一位在位多年的天子。他的敏銳果斷和不凡見識,更像是一位英明的長君。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李忱用他的言行讓所有人明白了一個事實:他們以往對他的認識是大錯特錯!
宣宗即位後,立即否定了武宗的一切施政方針,把李德裕的宰相職務罷免。在考慮誰做宰相時,他第一個想到的是白居易。他對白居易傾慕已久。但是,詔書下達時,白居易已經去世八個多月李忱聽到白居易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了《吊樂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聽冪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重視科舉出生的翰林人士,後來任命白居易的堂弟、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白敏中為宰相。


宣宗即位後第二年正月,改元“大中”。這個年號伴隨著宣宗李忱和大唐帝國走過13年的歲月。
大中五年(851年),在張義潮的帶領下,唐軍驅逐了佔據沙洲(今敦煌)的吐蕃守將,把被吐蕃佔領了多年的沙洲重新奪回。建中二年(781年),沙州這個只有四五萬人的彈丸小邑,被吐蕃圍困長達11年之久,最後終於彈盡糧絕、山窮水盡,被吐蕃佔領。沙洲的淪陷,使得唐朝在河西的最後一座要塞被吐蕃軍攻破,唐朝完全喪失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權。自此,河西走廊就成了大唐帝國心中的隱痛。後來,由於吐蕃國內內訌不斷,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在沙洲軍民的齊心協力下,收復了整個河西走廊中除涼州之外的所有州縣,聲震西域。唐宣宗聽到這一喜訊後,竟情不自禁地欣然讚歎道:“關西出將,豈虛也哉。”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宣宗從不會對朝臣大發脾氣,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耐煩,甚至沒有任何的嚴酷處罰,但朝中的官員,卻無時無刻不感到戰戰兢兢。有一次在延英殿議事,事情處理得差不多的時候,宣宗輕鬆地笑道:“現在可以說些閒話了!”說著,他先帶頭大談宮中宴會時候的一些趣事。大家被皇帝的情緒感染,也情不自禁地說了一些閒話。過了一會,在眾臣感到情緒已經放鬆下來時,他又突然正色而道:“卿輩好自為之。朕常恐卿等負朕,以使日後不復得見,再無今日之樂。”這話說得讓眾人陡然一顫。皇上的態度讓人無法揣度。當時的宰相令狐絢備受宣宗的信任和眷愛,他曾經對人說了一句心裡話:“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但每次延英奏事,未嘗不汗流沾衣!”
不怒自威,這才是天子的最高境界!
宣宗的記憶力非常好。整個大明宮中,只要見過一面,他都能記住他們的名字。每次要指派事情的時候,他從來都不是僅僅吩咐了事,而是直接說:“叫某某人來。”從來沒有過差錯,宦官宮婢都暗道:這個皇帝簡直就是神!

勤政的君主總是喜歡事必躬親,並且總能明察秋毫,宣宗李憂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有一次他到北苑打獵,遇到一個樵夫。李忱問他住在哪裡。那人回說是涇陽人,宗就問他縣官是誰,樵夫答:“李行言。”宣宗又問:“政事治理得如何?”樵夫說:“此人不善通融,甚為固執。他曾經抓了幾個強盜,這些強盜跟北司的禁軍有些交情,北司點名要他放人,李行言不但不放,還把他們殺了。”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宣宗聽完後一言不發,回宮後就把此事和李行言的名字記了下來,釘在了柱子上。兩年多以後,李行言升任海州刺史,入朝謝恩。宣宗問他:“你是不是曾做過涇陽令?”行言答道:“臣確實在涇陽呆過二年。”宣宗就賜給他金魚袋和金紫服。不同的服色代表著朝臣地位的高下,也象徵著天子的不同恩遇,紫色是品級較高的一種。在唐朝,這象徵著極大的榮寵,尤其在宣宗一朝,這樣的賞賜更是絕無僅有。李行言受寵若驚,同時又大惑不解。宣宗說:你知道朕為什麼賜你紫衣嗎?”李行言誠惶誠恐地說不知道。宣宗微微一笑,命左右去把柱上貼有他名字的紙條拿給他看。李行言怎麼也沒想到,天子的寢宮裡,居然大寫著自己這麼一位低級官員的姓名。他又一次伏拜下去,除了激動,也為皇帝的明察秋毫而感動。


唐代不少公主驕橫霸道,不敬公婆,不尊夫權,甚至虐待丈夫。所以,士大夫不太願意娶皇家的女兒。這在歷朝歷代中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宣宗的女兒萬壽公主嫁給狀元鄭顥,出嫁時,宣宗給她規定了“三不守則”:“無鄙夫家”,“無干時事,“有子而寡,不得復嫁。”即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預政事,如果丈夫死了但是留有兒子,就必須守寡,不得再嫁。特別是最後一條,是對“大唐皇室婚姻法”的重大修改。之前,不要說公主改嫁被默許找情人的,也不在少數。有一次,鄭顥的弟弟生病了,宣宗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來彙報,宜宗問:“公主有沒有去探過病?”使臣說:“沒有”宜宗問:“那公主在哪裡?”使臣答:“在慈恩寺看戲。”宣宗大怒,說:“立刻把公主給我找來。”公主聽說父皇發怒,戲也不敢看了,慌忙跑回皇宮,站在臺階下,等著父皇發話。宣宗臉色難看,卻久久不說話,連看也不看她一眼,把她有意冷落在那裡。過了好一會兒,公主忍不住了,就哭哭啼啼地說:“我錯了,我錯了一不過我錯在哪裡?也請父皇告訴我一下,我才好改。”皇帝說:“你自己不知道嗎?”公主想了想說:“實在不知道。”皇帝說:“哪裡有小叔子生病了做嫂子的不去看望小叔,而自己跑去看戲的道理!”說著,竟傷感起來:“我常常埋怨士大夫不願意跟我們皇家結親,如今看來,實在是有原因的!”萬壽公主聽了父皇的話,慚愧不已,連忙帶了許多禮物,回到鄭府探望小叔子去了。“紅顏禍水”這個詞語,宣宗一直謹記心中。他曾經愛上一個風華絕代的女人,據說兩個人在一起纏綿繾綣,耳鬢廝磨達數月之久。然而,一天早晨起來,宣宗忽然悶悶不樂,對別人說:“玄宗皇帝只一個楊貴妃就攪得天下不寧,至今未能恢復,我哪裡敢忘記歷史的教訓。”於是就將美人招來,說:“恐怕我不能把你留下來了。”身邊有人說:“可以將她打發回原籍。”宣宗說:“打發回原籍,我還會思念她。可以賜給她一杯酒。”於是,美人的香銷玉殞換來了宣宗更加勤政。然而,以一個女子的犧牲,來成全自己,這是女人的悲哀,更是一個即將走向沒落的王朝的悲哀。

在唐朝末年,幾代帝王都是宦官擁立。對於日益嚴重的宦官問題,宣宗一樣沒有辦法解決。他只能在一些較小的範圍之內對宦官勢力做一些儘可能的約束。他的平衡得當,使得大中年間宦官勢力沒有過於膨脹,也沒有對國家造成較大的危害。

“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

然而,一個行將沒落的王朝,各種弊端已經是積重難返,雖然宣宗用自己隱忍了幾十年的英明能幹來治理已經快要日落西山的大唐,但是,無論他怎樣勤勉為政,怎樣睿智治國,都無法改變大唐帝國將傾的命運。


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宣宗因為食用仙丹中毒,身體狀況已經很糟。他一連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育的宜宗一命歸西。
宣宗死了,“小貞觀”時代結束。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一潰千里,很快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大廈將傾,縱有雄才大略,已無回天之力!
唐宣宗的“小貞觀”,它如曇花般的短暫輝煌就如一個臨死王朝的迴光返照,這抹晚唐最後一道絢麗的晚霞終於漸漸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