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熱愛歷史,熱愛地理,我是史論縱橫,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大名府是如何從北宋四京之一,淪為當今一個小縣城的。

大名府雖然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發展,逐漸形成重鎮,但是要說達到巔峰還是在北宋時期。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北宋時期的都城是東京汴梁(今開封),與此同時又將河南府(洛陽)設置為西京,將應天府(今商丘)設置為南京,後又將大名府設置為北京,從此走上一個城市的巔峰。

在《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因為殺人被流放到大名府留守司充軍,在此受到梁中書的賞識,後來還給梁中書押送生辰綱,就是從大名府出發的。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情況,一個是大名府是軍事重鎮,因此犯人才會發配到這裡充軍,另一個是大名府經濟狀況很好,不然梁中書不可能年年都搜刮出十萬生辰綱來。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水滸傳》中描寫大名府時用了一句“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可見對其的重視。

大名府的地位上升,被升格為北京,與當年宋真宗的對外政策有很大關係,從唐末五代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契丹崛起,五代時期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奪權,邀請契丹為外援,不惜 稱比自己還小一歲的遼太宗為“爹”,自己也就成了兒皇帝不說,還將燕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宋朝建立後,頗有一副重振中原王朝的雄風,尤其趙光義,更是以武將出身的皇帝,當時正值壯年,將北伐契丹,收復燕雲十六州作為其畢生的願望,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軍事上處於巔峰的北宋初期,面對看似已經行將就木的契丹,兩次北伐全都鎩羽而歸,至此,北宋王朝再也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想法,反而得了“談遼色變”的恐懼症。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燕雲十六州最大的價值其實就是作為遊牧民族南侵時的一個地理屏障,燕雲十六州不在手,那麼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沒有可守的戰略緩衝之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宋仁宗接受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的建議,在大名府修建都城,防止契丹入侵。

經過重金打造的大名府,外城周長48裡,宮城周長3裡,頗為雄偉壯麗,由於大明府居於當時黃河之北,成為阻止契丹人南渡黃河的重要屏障,契丹人雖擅長野戰,卻不擅長攻堅,面對大名府這樣的城池,心裡還是有牴觸的。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澶淵之盟後,宋遼百年無大戰,跟設置大名府為都城也有很重要的關係。當然,大名府的衰落也跟此有很大關係。

金國崛起後,先是聯合北宋滅掉契丹,隨後又攻掠了當時的北宋都城開封,是為靖康之恥,北宋滅亡,經過一段時間的政治洗牌,南宋政權偏居東南一隅,整個北方包括大名府在內的領土全部淪喪,大名府設立都城的最初意義就是為了防範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侵,靖康之恥後,在金國的統治下大名府的戰略意義已經蕩然無存。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可以說,作為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北京大名府,如同曇花一現,閃耀了幾百年,而由於臨近大河,在明朝建文時期,又被洪水淹沒,將大名府的歷史一分為二,淹沒前的大名府是有著千百年雄壯歷史的古城,而淹沒後在明朝重建的大名府,雖然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也比較悠久,但是在明朝時期重建的大名城始終沒有達到他原來應有的高度,此後的大名府,再也沒有那些人文典故。

大名府曾是北宋四京之一,盛極一時,為何如今成了不起眼的小縣城

從明清到民國,經濟發展呈現南強北弱;從民國到現在,經濟發展呈現臨海強,內陸弱,放眼大名府作為河北省下的一個北方內陸縣級城市,想要有大發展,還真就不容易。

目前,大名府主打文化標籤,大搞旅遊業,希望能夠有所作為,重新煥發生機。

熱愛歷史,尊重古城,我是史論縱橫,歡迎關注走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