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風雨晨昏人不曉,箇中甘苦只自知。”我原以為現代社會了,女性地位早已是今非昔比,不想,當下的女性還有如此深深的痛。

蕭紅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蕭紅的婚姻境況差不多是,一個男人離開,她就迅速找到下家。

一位友人怒其不爭地質問蕭紅:你就不能一個人活著嗎?

平心而論,蕭紅有濫情的一面,但人們又不能忽視其生存的困境。自從她與父親決裂,與家庭斷絕關係,她就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常常填不飽肚子。畢竟,當時的現實社會,留給她的選擇太窄了。蕭紅說:“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而時至今日,女性的生存境況是否已有了顯著改善?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探討女性問題的小說,作者系韓國著名編劇趙南柱。

趙南柱說: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導致沒有辦法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成就,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希望她們在閱讀本書之後,可以獲得一絲安慰。

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由孔侑、鄭有美主演的同名電影,也已經在韓國上映)

小說的主人公名叫金智英,是活在當下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她1982年4月1日出生於首爾某醫院婦產科。成長於公務員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裡。

從小,金智英就有很多困惑。家裡最好的東西總是優先給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間房、一床被子。上小學時,被鄰座男孩欺負,她哭著向老師傾訴,老師卻笑著說:“男孩子都是這樣的,愈是喜歡的女生就愈會欺負她。”

上了中學,常要提防地鐵、公交車上的鹹豬手。在學校也不能掉以輕心,也有男老師喜歡對女同學動手動腳。可她們往往選擇忍氣吞聲。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關公司。她發現雖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卻幾乎都是男性。

三十一歲結了婚,不久就在長輩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眾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全職母親。

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小說寫出了韓國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奶奶非常討厭金智英吃弟弟的奶粉,只要發現孫女又在偷吃,就會朝她背部狠狠地拍下去,打得她措手不及,奶粉從嘴巴和鼻孔中噴出來。金智英的姐姐金恩英剛出生時,母親將她抱在懷裡,不停地哭著對奶奶鞠躬道歉:“媽,對不起……”當時奶奶安慰媳婦說:“沒關係,第二胎再拼個男孩就好了。”

就連在學校食堂也要男生先打飯,男生打完飯了,才能夠輪到女生打飯。學校對男生的穿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對於女生卻要求苛刻。

女性不僅在求學、就業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就連薪資也與男性差距很大。小說指出,韓國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裡男女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根據2014年的統計,韓國男性的平均薪資是100萬韓元,女性的平均薪資則只有63.3萬韓元,而OECD成員國的女性平均薪資是84.4萬韓元。

小說不僅是對人物個體生存狀態的描摹,也是對整個社會現實的關照。

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這個社會看似改變了很多,可是仔細窺探內部細則和約定俗成,便會發現其實還是固守著舊習,所以就結果而論,應該說這個社會根本沒有改變。金智英反覆咀嚼丈夫說的那句有了孩子以後‘心態會不一樣’,並思索著究竟是法律和制度改變人的價值觀,還是人的價值觀會牽引著法律和制度改變。”

其實,每個人都活在她所屬時代的文化裡,即便是那些離經叛道者,亦無法擺脫文化對其言行的左右。同為女性,奶奶為何對待自己的親孫女那麼兇巴巴的。或許,因為奶奶活在那種文化觀念裡而不自知。

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金智英的媽媽也是犧牲的一代,為了她的兄弟能讀書,她很早就出來打工。想來這很荒謬,憑什麼姐妹就得給兄弟成才讓路,同樣都是人,有時兄弟還未必有姐妹學習好。然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真實的現實存在?在中國一些地區,這種現狀至今恐怕依然存在。

當初,姐姐金恩英把自己原本要用來裝飾日記本的貼紙送給金智英,建議她把想去的國家標示出來,最後金智英把貼紙貼在了美國、日本、中國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金恩英則把貼紙貼在丹麥、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母親問她為什麼想去那些國家,金恩英答道:“感覺那邊韓國人比較少。”對那些貼紙背後的含意,母親也心知肚明。

讀之,讓人心痛不已。不怪有讀者慨嘆:幸好沒有生在韓日。

然而,中國女性難道就比日韓女性好嗎?也不見得。

一位中國讀者留言道:“看完以後深思了很久,現在這個社會究竟改變了舊社會的看法了嗎?”的確,表面上都步入了現代,步入了工業化時代,但習俗以及價值觀念還是那麼堅不可破。前不久,新聞報道,一位30歲的女性,因遲遲不結婚而遭到母親毒打。

又比如,現在很多單位都不願意要女性員工,有一次,我聽一位主管向來檢查工作的領導抱怨:有的女職工生了一個孩子,還要再生一個。我雖為一名男性員工,對這樣的話也相當反感,合法地生育,工作單位有什麼權利說三道四?

“風雨晨昏人不曉,箇中甘苦只自知。”我原以為現代社會了,女性地位早已是今非昔比,不想,當下的女性還有如此深深的痛。

有時,我們自以為人生是自個的,實際上,是被環境一步步裹挾著向前走的。日本上橋菜穗子的小說《夢之守護者》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女孩卡婭說,有時我會變得特別的奇怪,我就想呀,一兩年後,這雙手就要抱著小嬰兒了。再過十五年,那個嬰兒又要嫁人了,很快又會抱著她的孩子了。想到這樣的未來,有時會覺得非常空虛。農民的女兒到了這個年紀,就大概可以看到她的一生的全部了。

人生實難,身不由己。女人,尤其如此!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小說對生活的刻畫還顯單薄,在我看來,比起小說中的敘述,許多中國女性的苦,有過之而無不及。威爾·杜蘭特說:“生命是由‘眾多彩色玻璃組成的穹頂’,想來太複雜,說來太淺顯。”文字的表述,還是有侷限性的。

《紅樓夢》裡的探春憤憤地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出一番事業,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我亂說的。”時至今日,探春之恨恐怕依然健在。

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82年生的金智英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大魚讀品

原作名:82년생김지영

譯者:尹嘉玄

出版年:2019-9

頁數:200

定價:45.00元

裝幀:平裝

來源|南都週刊

END

歡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覆「小南」試試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